60岁老人再就业难在哪里?
1“我还能工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占比19.8%。有人口专家指出,从人口结构来看,未来30年将是年轻老龄化时期,60-69岁的年轻人数量将大幅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天津社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60-65岁的年轻老年人有再就业意向的比例为62.1%,55-59岁的“准老年人”有退休后再就业意向的比例为72.7%。这些数据反映出老年人有强烈的再就业愿望。2022年8月26日,由中国老龄协会高级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高级人才网”上线仅两天,已有5000多名中老年求职者和100多家招聘企业报名。
对于一些年轻的老年人来说,当他们面临退休时,他们会有一种生活节奏被打破的“不适应”感。即使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退休老人也应该心甘情愿地过着“儿孙满堂”、“种花养鱼”的悠闲生活,与职场彻底划清界限。但事实上,随着中国居民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许多老年人仍然有再就业的计划和能力。
他们有的觉得自己的身体和精力还能在职场打一场“二战”;有人渴望在职场和退休的过渡期抹平这种分离感;也有一些人有着“工作体”的自信和锋芒,想要在年轻人的世界里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王大爷,58岁,清华大学毕业。退休前,他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高学历、足够的工作经验是很多企业招聘人才时的硬性要求,但王大爷的“再就业”之路却布满荆棘。
王大爷在接受《今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在网站周围投简历找工作,到现在已经近半年了,但这期间基本没有公司联系他。“网站上的招聘公司很少,和我专业对口的公司就更少了。”
王大爷说,其实他现在的职业要求不高,期望工资5000元以上。“家里人比较支持我找工作,我身体也很好。我有精力一周工作五天。我对具体行业和公司规模没有要求。”
“希望找到管理岗、顾问岗、培训导师岗等工作,但不急着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就在家喝茶,锻炼锻炼身体,有时间再去旅游。”王叔叔已经为他将来的退休做了计划。
招老年人的企业少,适合的岗位更少。这些困境,堵死了以王大爷为代表的老年群体通向“再就业”世界的路。
2月22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开设老年人专区,老年人在求职中仍以线下和朋友介绍为主要渠道。在中国高级人才网上点击“岗位招聘”后,招聘页面首页频繁出现的生活服务类岗位基本都是一些,如“酒店客房领班”、“停车场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等,适合高学历老年人求职需求的岗位整体数量还是较少。
现实情况是,除了大部分像王大爷这样高学历的年轻人,也有一部分低学历或者没学历的年轻人在“再就业”的道路上陷入困境。即使他们找到了对口的工作,他们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2“找工作,多挣钱”今年57岁的王(化名)回忆说,自己参加工作30年来,“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
27岁的王从上海人民工具厂下岗后,因为学历低,做过售货员、幼儿园保育员、清洁工...她每天都很忙,有时甚至同时做两份工作。王每天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凌晨四点开始,下午四点半到家”,周而复始。
与王同岁的上海大妈,平时过着旅游、跳舞、打牌的快乐生活。但王的生活却沉浸在工作中的各种琐事中,小心翼翼地计算着一切结束的节点。
为了省钱,王几乎从不坐地铁。坐公交步行是她在上班路上找到的“最优解”:先转929路公交车,坐两趟公交车到单位,然后开始保洁工作,6点半左右再步行300米到另一家公司做她的第二次保洁工作。在路上,我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去公司食堂帮忙做饭。
王的丈夫原是一家钢铁厂的锅炉工。2009年他病退后,养家糊口的压力就转移到了她身上。虽然他们在上海出生和长大,但这对夫妇在60多岁的时候仍然没有自己的房子。2020年,王的家庭申请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他们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至今仍背负着近654.38+0万外债。因此,即使知道她退休后每个月能领到4000多元的养老金,王也不敢休息。
有许多年轻人王力可·李沁,他们紧紧抓住法定退休年龄的红线,在“找份工作,挣更多的钱”的道路上奋斗。因为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一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不在《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内,退休后再就业的劳动者只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和服务有一字之差,但获得的保障却远非如此。从法律上讲,只有签订劳动合同才能建立劳动关系。没有劳动关系,不需要缴纳五险一金,所以没有工伤保险,也没有辞退补偿,似乎进入了一个权益保障的“真空地带”。
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协会理事、老年学领域知名学者唐丹曾提到,一些企业愿意聘用退休的中老年人,是因为他们“性价比更高”——不需要缴纳五险一金,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资。更有甚者,学历较低的老年人王力可·李沁,即使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也会因为年龄而在找工作时自愿接受较低的工资。
无形中,“我老了”似乎成了企业和求职者双方默认的隐性劣势。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虽然具体实施时间尚未明确,但从一系列信号来看,未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只是时间问题。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在年轻的困难老人和对口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如何促进“银发族”灵活就业
3如何帮助实现党的“老有所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2023年2月20日,《工人日报》发文称,全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老年群体蕴含着丰富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从理念逐步转变为实践探索。
2022年8月正式上线的中国高级人才网,一直在积极探索高级人力资源。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集聚老年人才,打造老年智库,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完善青年老年人就业制度关系到老年人的获得感和“银发红利”的实现,是一个亟待探索的崭新领域。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立斌发现,“相当比例的退休老人需要就业,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是如此”。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69岁的年轻老年人占55.83%。这些年轻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优势,身体状况尚可,有发挥“余热”的空间和潜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院研究员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低龄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势,促进他们灵活就业有利于丰富整个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但是,目前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与有就业需求的单位或个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低龄老年人就业市场不平衡,可能在行业、职业、城市、个人。
毛飞宇建议,要完善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用人单位的年龄歧视,提高就业机会的公平性。同时,完善针对低龄老年人的灵活就业形式、合同签订、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此外,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低龄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搭建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的信息平台。
目前,相关制度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如浙江省出台《关于试行职业技术人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指导意见》,逐步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面,关注老年群体劳动者权益。在实践中,中国正在不断探索年轻老年人就业的新思路和新前景。未来还是要结合实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布局和长远规划。
“不要说桑榆晚了,因为还云里雾里。”尊重他们的需求,也是尊重未来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