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简历三分钟演讲
屠呦呦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多年,突出贡献是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新药。1972年成功提取出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R&D中心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10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迄今为止我国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就获得的最高奖项。
青蒿素的研发
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第一个发明者。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个国家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氯喹等原始抗疟药物因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而失效。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寻找新的结构抗疟药物。在国内(“523”组织七省市筛选了3200多种中草药,有人自制青蒿因无效而放弃)和国外(美国为满足侵越战争需要筛选了30万种化合物),在现代科学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药遗产,带领课题组系统整理历代医书和本草,收集方剂2000多种。经过380多个样本的研制,特别是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取青蒿“绞汁”止疟。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最终在1971年成功实现青蒿抗疟发掘。
发现的有效部位和单体青蒿素对小鼠疟疾和猴疟疾有100%的抗疟作用。经过大量的药物提取、安全性实验和自身给药,分别于1972和1973在海南省昌江疟区首次研究出有效部位和青蒿素单体,证明其疗效优于氯喹,一种新的抗疟药——青蒿素诞生了。
屠呦呦等人从1972分离青蒿素单体后开始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先后与中科院有机所、生物物理所合作,最终通过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青蒿素的三维结构。青蒿素是一种新的带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也是一种与以往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型抗疟药,打破了以往“抗疟药必须含有氮杂环”的论断。因此,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解决疟疾耐药问题的新药,也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全国合作,已验证病例2000余例,被确认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新药,尤其对氯喹恶性疟疗效显著。
发现双氢青蒿素
首次发现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时,在1973中首创了它的还原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这在青蒿素药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确认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2)利用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的羟基可以制备各种青蒿素衍生物,可以增强效率,扩大生物活性,促进国内外青蒿素药物的研究,为人类健康保健做出更好的贡献;(3)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7年的努力,创造了临床疗效比青蒿素高10倍、复发率低至1.95%的新一代抗疟药。其片剂具有“高效、速效、安全、剂量小、口服方便、复发率低、制备简单”等更加突出的优点,特别是经药效学和临床研究证实。该药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92魏尧证字X-66,67)1992号。已大量生产并在国际市场分销,反应良好,被认为是“治疗世界各种类型疟疾的理想口服治疗药物”。
研究青蒿
完成“黄花蒿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屠呦呦在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
“七五”期间,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系统研究青蒿,分离鉴定1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纠正了《中国药典》中长期使用的谬误。
为了防止青蒿素耐药性的出现,保护青蒿素的临床使用寿命,避免滥用,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了双氢青蒿素对蚊子体内约氏疟原虫发育影响的研究。发现青蒿素影响约氏疟原虫的配子体感染性,但不抑制蚊子体内的子孢子增殖期,即未能抑制卵囊继续发育为子孢子。建议青蒿素类药物不能用于疟疾预防。
1978青蒿素鉴定会后,屠呦呦负责的科研组工作不断深入,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1985实施新药审批办法后的第一个新药证书(86-X-01号)。1981年,应世卫组织的要求,青蒿素国际会议在京召开。屠呦呦第一个以“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为题做了报告,受到高度评价。他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了一种新的抗疟药,而且这种新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将为新药的合成和设计指明方向”。这使得国际抗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也促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青蒿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复方双氢青蒿
研制由青蒿素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
为了解决多重耐药恶性疟疾在全球蔓延的问题,近年来国外非常重视复方药物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是目前青蒿素类药物的首选,对多重耐药恶性疟疾无交叉耐药。而吖啶类抗疟药——咯萘啶与4-氨基喹啉、嘧啶、胍和磺胺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因此,设计了由双氢青蒿素和咯萘啶组成的化合物。在军事科学院的支持下,实验研究证实两药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指数为7.6(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蒿甲醚和本芴醇组成的复方蒿甲醚,协同指数为6),且作用部位多,疗程短。两药合用治疗恶性疟10例,在12-24小时内服用两次,达到高效,40天无原虫再现。已获得专利证书(专利号:ZL 99109669。x)。
双氢青蒿素栓剂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每天约有3000名婴儿和儿童死于疟疾。因此,开发了双氢青蒿素栓剂以促进儿童直肠给药。而直接从黄花蒿中获取的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剂,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不易产生耐药性。2003年均获得新药证书,即中药证H20030341和H20030144。
扩展功效
发现双氢青蒿素在免疫领域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降低B细胞的高反应性以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能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在北京医科大学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目前已被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药物临床研究批准文号”(2004L02089),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03346.9)。经100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总有效率为94%,显效率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