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治理的附加值

——来自“空心村”整治一线的报道。

“以前走访群众多反映宅基地问题,比较棘手。没想到搞‘空心村’治理就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河南省宁陵县县长李东生摆脱上访困扰后,难掩内心的喜悦。

“早些时候,我让宅基地纠纷缠住了手脚,弄得头昏脑胀。如果说‘空心村’改造的主要成果是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那么解决宅基地纠纷就是它的高附加值!”该县杨怡乡党委书记潘功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宁陵县采取“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前赴后继”的方式,以“空心村”治理为重点,以化解土地纠纷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目标,开展土地整理活动,节约耕地3000多亩,同时化解了各类宅基地纠纷,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广大基层干部一致反映“这是解决宅基地纠纷的好办法”。

"这块骨头最难啃。"

留过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工作两出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其实宅基地工作的难度并不比计划生育小。一是点多面广。全县14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052个自然村,可以说是到处“冒烟”。每个村子都有一本难读的“经典”,少则几本,多则十几本。统计显示,仅2006年,因宅基地问题上访的就有500多人(次),占全县信访案件总数的75%。二是案件交织、复杂,工作量大。有的为老本行奋斗,世代树敌;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的原本有宅基地,也是“戴孝帽”占了宅基地;有的房子很窄,没有出路,邻居不让通过等等。同时,买卖宅基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第三,矛盾激化影响了安定团结。据信访部门介绍,全县有50多名“老上访者”,有的甚至上访了。因为宅基地发生争吵打架的情况并不少见。石桥乡一农民和侄子为了一块宅基地打了三年,两根肋骨多次被打断。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五千多。“说实话,宅基地纠纷这块骨头是最难啃的!”提起这件事,乡党委书记蔡尚斌感叹。

“灵丹妙药终于有了。”

“空心村”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合理利用和安排村内的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他们在坚持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平等协商、依法办事”的工作思路,在先期治理的30个“空心村”中,认真落实“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严格把握使用标准,将多余的宅基地收归集体,对缺少的宅基地按程序申请,先后化解了235宗宅基地纠纷。这样一来,政府和谐了,村子也漂亮了。六合镇天齐庙村的堂弟陆某就住在隔壁。据说因为老一辈分家不公,哥哥家分四分,弟弟家只分两分。两家整天不和,老是打架,谁也说不清整个“官司”。这次通过统一调整使用,标准一致,关系调和。看到这种情况,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做了多少工作都不成功。你可以看到,一旦‘空心村’得到治理,问题就迎刃而解。真的是灵丹妙药!”

“规范管理,见长效”

多年的宅基地纠纷调解实践,让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县长深刻认识到,过去宅基地纠纷之所以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不规范。“要通过这种‘空心村’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他的态度非常坚定。

根据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关于宅基地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该县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空心村”治理中宅基地管理的意见》。通过深入宣传教育,农民真正区分了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白了谁可以申请宅基地,谁不可以,了解了宅基地的申请审批程序,掌握了宅基地的使用标准,提高了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县里统一要求,以乡镇为单位,由国土所操作,逐户登记发证,建立地籍档案,加强动态巡查,开辟了宅基地规范化管理的新局面。

(原载于2008年1月2日《河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