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名校情结”很难解决。毕业生求职遭遇“玻璃墙”
湖南大学近日举办2015届毕业生大型供需洽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60多家企事业单位设台招贤纳士。一些企业开出优厚的薪酬和优惠政策吸引985、211高校的学生。一个?年薪65438+万?海报吸引了很多学生驻足。
?我已经厌倦了。我得检查一下我的学历。三代人刚被名企录用?衰落?研究生东丈发了一条微信,不到十分钟就收获了十几条。比如?。他苦笑着说。喜欢的人应该都有过被歧视的经历。?
作为一名湖南大学的研究生,东丈之前对找工作充满信心。关上门?这对他打击很大。?一些名企一开始听说是湖南大学研究生的时候非常欢迎,但是当我看到我简历里的本科是985以外的普通大学,211,事情就不对了。?
湖南大学招生就业指导部副主任林坦证实了东丈的经历。?因为有些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第一学历,所以我们学校有些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好找工作。?
你可以看到它,摸到它,但是你进不去。毕业生遇到的这种就业歧视,在毕业生面前形象地叫做十字架?玻璃墙?。为什么多年来一直呼吁打破就业歧视和名校情结,却是这种方式?玻璃墙?一直存在?
迷茫:?出身名门?为什么是万能钥匙?
去年4月,教育部发声:禁止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发布限985、211工科院校字样的招聘信息。然而,歧视现象并没有因为这一纸规定而停止。如果不能光明正大的呈现,还会有各种?诡计?。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广东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深圳付伟集团展示了?裸体?工资标准。公司将应届毕业生就读的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工程、985工程、清华北大五个等级。普通高校本科生起薪5000元,然后每升一级加1000元,清华北大本科生月薪9000元,每级研究生基本工资差2000元。
长沙理工大学的周建也遇到过类似的招聘,他说:有的单位采用综合分数的方式进行筛选,265,438+0高校毕业生65,438+05分,985高校65,438+05分。普通高校的学生,第一层次比别人差。?
大四学生李不禁感叹:实习经验再多,能力再强,没有“好背景”是不是也没用?不能给屌丝一条出路吗?他正忙着找工作。上个月他投了15份简历,收到回复的只有6份,都是县级单位。?我是非名校毕业生,连给大部分省级以上单位投简历的资格都被活生生剥夺了。?他反复向记者表达了一个意思。湖南只有四所大学,分别是985,211。一个有远见的单位不应该把这么多学生拒之门外。
无奈:信任名校是最保险的办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业歧视和名校情结的存在,与现实的无奈、资源的配置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密切相关。
在中南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知名国企门前排起了长队。?每个学生只讲几句话,哪怕只有两分钟,一个小时也只能申请30个学生。来了这么多人,最后只能收回简历筛选。?这家企业的招聘老师坦言,如果不设门槛,几千名学生短时间内无法做出选择,相信名校是最稳妥的办法。
?其实很多用人单位还是用985,211这些概念,用这种很简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这样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考虑到部分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专业素质较好,所以部分用人单位以此为理由进行限量招聘。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目前高校中猖獗的歧视来自于?母亲的子宫带来了它。这个?母亲的子宫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全国2000多所高校,其中265、438+065、438+0的只有100多所,而985高校只有三四十所,名校成了稀缺资源。教育经费对这两类工科院校的倾斜也使得211和985成为高校贫富的分水岭。
?国家大部分的教育经费和资源都分配给重点工科院校,所以学校分的越高,学生享受的资源越多,视野越开阔,得到的锻炼也越多。所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985、211院校教育质量更好,学生素质更高,也不是没有道理。?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险峰说。
同时,用人单位?名校情结?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日益突出。采访中,不少企业表示,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学习无用武之地,客观上给了用人单位?优中选优?创造了条件。
破解:用实力治疗?名校崇拜?
?有些名校生比较嚣张,因为进名企比较难,但是我们在招聘的时候会对他们比较谨慎。?长沙和真机电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向阳说,对于?名校崇拜?我不反对但是我不同意。我所在的公司更看重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飞侠对自己的定位很高,希望进入社会时起点高,可能会导致频繁跳槽,使公司职位不稳定,对公司日常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我们希望毕业生实践经验多,动手能力强,要接地气,不能“高大上”。?在湖南科技大学的大型招聘会上,荷兰Volevin (Shanghai)公司的股东彭飞展示了自己的招聘标准。他说,每个岗位都需要合适的人,拥有与岗位基本对应的本科学历、动手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优秀的人更受青睐。总的来说,实力才是硬道理。
在招聘中,一些企业逐渐发现,高门槛不是一个?金钥匙?有些名校的学生学历过关了,但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未必达标。能读书不代表他们能工作。甚至学历越高越有可能出现?书呆子?现象。企业开始慢慢自己解决?名校情结?,理性筛选进入者。龙文教育集团招聘部负责人张驰表示,毕业院校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招聘条件,但现在已经完全被淘汰了?高分低能?求职者。
经过三次高考,我勉强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是一名专科生。中小学也是三四流学校。这样的人注定失败吗?但这恰恰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读书方式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