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贪婪的国企高管?

警惕正在帮助国企高层实现他们贪婪的野心。

——读郑融《资本论》有感

富一

荣是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出版过《知识的价值》一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寻找企业家的价值”。

翻开这本书,发现里面都是溢美之词,他的融资方式,他的华晨汽车,他的智慧。现在想想有点可笑。事实证明,杨蓉只是一个小偷。就像《南方之窗》主编秦朔的《大结局》一样,它充满了这种对杨蓉的高调谈论。可惜作者的笔墨似乎没有独立见解。财政部企业司一位官员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华晨系国有资产。”辽宁省也明确表示,杨蓉是国有资产的运营者。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华晨起步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基金会这个国家资本的承担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给了华晨很多政策,还帮助华晨获得了需要的贷款,解决了很多问题,平息了很多风波。可以说,没有基础,辉煌就没有今天。否则,杨蓉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为什么他在家里反复强调辉煌属于国家?”

《知书的价值》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链接。在杨蓉首次让华晨汽车在海外上市后,有人问,谁是大投资者?他说:我能养一群兄弟吗?又有人问:“那有税单吗?”没有税单,资金来源不明。杨蓉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不会是大股东。心虚之后就后悔了,说买了多少股,让自己成了华晨汽车最大的个人股东。据说普通股东希望老板持股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呵呵,他懂得一个道理,要盈利,舆论第一。

书中还提到恒源祥老板刘瑞琦实现MBO(管理层持股),说是用9200万买了企业的股份。说资金来源是下一个卖家提供的。他自己也没多少钱,因为他说以前是要发工资的。收购完成后,刘瑞琦持有恒源祥51%股份,三位合伙人占39%,黄埔国资局占10%。此后,刘瑞琦继续收购黄埔国资局持有的恒源祥股份,比例增至665,438+0%。“恒源祥”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一个经营品牌的专业公司。

那你要问,他买的时候有税单吗?下家为什么提供收购资金?他们之间有什么交易?没有媒体来追踪这个问题,但刘瑞琦已经成为最大的法人股东,并实现了管理层持股,这是值得称赞的。那么,这里面有陷阱吗?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近日有消息称,“恒源祥”有意借道上海三毛。没有扎实的经营,我很担心“恒源祥”,但因为是消费品牌,能有多大?如果能及时证明,都是资本运作的错。

上市公司有几个结构属性。

1,黄山旅游这样的完全国企。黄山旅游是两队人马,股份公司老板也是黄山管委会主任,县长级别。他们不存在高管个人持股的问题(没人提?)。

2.像新希望这样完整的民营企业,不存在高管个人持股的问题(没必要)。而一些私企老板却把“瞒天过海”的手法用得炉火纯青,就像国企高管持股一样,走“高空走钢丝”。实德系的徐明就是一个例子:1992年徐明21岁下海,注册大连实德机械工程公司,随后拿下以大连站前胜利广场、星海湾填海、金石滩国际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30多个大型土方工程。到1995,大连实德塑业公司和实德集团成立,实德原始积累完成。公建项目的土石方工程一直是建筑行业的超级肥肉,不需要任何投入,更不需要“理念和高科技”。谁被委托给它,谁就能赚很多钱。这些项目通常的做法是想办法从政府那里获得这些项目,然后分包给有施工能力的施工单位,自己收钱,或者干脆租用施工机械来做。徐明和政府是什么关系?

3.看来下一步就是民企国企不分了。华晨汽车或许就是一个例子。而恒源祥的老板刘瑞琦认为把企业做大是他个人的意愿,老板凌驾于组织之上,是别有用心。看那些有问题的企业老板,就是这个逻辑。健力宝的老板就是这样倒下的。看着他站起来,看着他倒下。最近有人在说海尔企业。

杨蓉说他是第三富有的人,但是公司做得怎么样?

金杯汽车市场很少见到。而中国的车,有人说,远远看40万,远远看30万,开门20万,发动车10万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股民,拜金主义者,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是个小偷,不是真正的企业家。那个杨斌也是。德隆也要去调查吗?不是实干家的企业家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者。

“应该说,杨蓉是一位卓越的财经战略家,他的许多思想至今仍在光辉地实施着。然而,杨蓉“以汽车为手段,以金融为目的”的运作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这种以资本扩张为目的,寻找美好题材进行融资的做法,让团队无心做好实业,最后只会毁了一个企业。这个弊端在中西医药行业都有所体现。原本年年盈利的中西药业,在被中科创业和华晨两个资本高手‘亲密接触’后,已经被‘ST’了,濒临退市。”一位接近杨蓉的人士评论了杨蓉的功过。

很多人想做MBO的高管,基本就是这个想法。他们有权却没有大钱,个人欲望过度膨胀!那么,如何把手中的权力变成巨大的财富呢?是国企高管别有用心想出来的东西。而且他们完全有可能一直出事。

郑融强烈建议国企高管做MBO,目的是分一杯羹。

河南省有一个富裕的南街村,这里没有失业的人。村长是全村的领导,拿的是普通的基本工资,待遇和别人一样。他的妻子在村里的旅馆洗衣房工作。虽然像他这样的人很少,但像杨蓉这样的人太多了。张端敏可能是第二个?虽然他没有直接持有海尔的巨额股份,但他正在考虑这件事。危险开始了。

我只是有点奇怪,好吗?为什么所有的新闻报道总是把上市公司高管的成绩当成某人的个人超能,相信他们的任何高调,而看不到他们为了自己的偷窃所采取的方法?明明企业被夸的很庞大,市场就是看不到畅销的产品。那个蓝田和辉煌好像是这样的。一位华晨员工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我们对杨先生的看法很复杂。一方面,我们感谢他对辉煌的贡献;另一方面,我很高兴看到他离开。公司今天造汽车,明天造生物制药,后天造航天技术,让我们根本看不到未来。”事实上,杨蓉一直在利用概念项目设立基金。目标:杨蓉希望通过资本扩张稀释国有股权。

如果仔细调查的话,股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德龙系统的真面目终有一天会显露出来。我觉得这也是股市价值明显偏离市场价值的原因之一。为什么不让人对股市的信心下降?

据报道,华晨在杨蓉之后开始生产。与此同时,有关人士一致否认杨蓉可能回国。

”杨蓉离开了,但光辉开始前进。几个月来,华晨实现了从“以汽车为手段,以金融为目的”到“以金融为手段,以汽车为目的”的战略调整。三大汽车制造平台不断传来好消息:2002年8月,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中华推出,短短几个月就卖出了8000多辆;轻客方面,除了保持金杯海狮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还适时推出了与‘丰田’技术合作生产的商用车‘风度’。同时,在高端领域,与宝马合作在中国生产的宝马3系也将于今年下线。华晨新一届董事会宣布,华晨将致力于制造汽车,用65,438+00年的时间‘将华晨汽车集团打造成国内汽车行业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

现在的商业领袖,没有成功的商业背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黑白两道都用)。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普通人需要提高警惕,防止被利用。媒体更有这个责任(不能跟风)。西方人认为人是不完美的,需要某种机制来约束老人,诚信存疑。私底下,能通过我批评的都是可信的。我好像是个左派,别扭的人。哈哈。不知道国外的MBO是什么样的?郑融正在迅速发展。老板郑培民才三十出头,他很年轻。他的诀窍是变得富有。这本书有一种快乐的味道。我不相信他。MBO只能实现部分国企高管的贪婪。

给…作注解

一、“杨蓉事件”中“股权之争”涉及的“华晨”是指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以下简称“华晨中国”。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是一家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公司。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持有华晨中国39.4%的控股权,社会公众持股56.9%,董事、吴、苏强等持有剩余3.7%(是2002年)。

华晨中国于6月1992+00在纽约成功上市,融资8000万美元,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所谓“股权之争”,其实是指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作为华晨中国的大股东,在华晨中国39.4%股权的归属问题。杨蓉表示,该公司70%的股份归自己所有。

2.65438+2002年2月65438+2002年2月,港交所公告称,沈阳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1.44亿港元收购原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持有的CBA(华晨中国)1.44亿股股份,占全部股份的39.45%。同时给予吴、苏强、洪兴、何涛9.45%的认购权。杨蓉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