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许多院士担任了新的大学校长。院士治校有什么意义?会成为普遍现象吗?

5438年6月+2022年10月至今,已有近20位院士走上高校校长或书记的新岗位。一时间,“院士治道”成为热门话题。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腾分别担任中南大学、北航、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再如中科院院士、龚、、、张锁江、、毛俊发、,他们分别担任过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校长。

对于主管部门和高校来说,任命院士为“主官”,最大的考虑可能是通过院士院长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而且对于一些名牌大学来说,这也是一个“标配”。做院士当校长,更符合他们的地位和形象,也有利于服务大众。比如某顶尖大学“换帅”后,有网友纷纷议论新校长,说自己连院士都不是,却连这么名校的校长都能当。

院士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执掌高校,有利于形成尊重学术、尊重科研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名校来说,聘任院士校长不仅可以增加声誉,还可以促进某一学科的发展水平。

在我看来,“院士治校”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实早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挖掘院士资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李亚栋院士、徐春明院士和张锁江院士都回到了家乡的大学。另一个例子是黄茹院士,他回到了母校。

当然,这种普遍性相对来说比往年更普遍(2022年上半年有9位院士担任高校校长,比2021的全年还多),很多高校聘任院士办学政策的延续。但是,对于中国几千所高校来说,还是有少数院士当校长的。毕竟院士就那么几个,而且很多都已经很老了,不可能每个学校都聘请院士当校长。

也要理性看待“院士治校”现象。毕竟大学校长是行政岗位,和科研教学有很大区别。所以,不是所有的院士都适合做校长,也不一定要院士做好这份工作。就像Xi交大的王树国校长,虽然他不是院士,但我觉得他的治校水平、能力、素养都是远超其他院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