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文:婆媳问题不仅仅是婆媳问题,也是夫妻关系…
在台湾省社会中,婆媳问题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因为台湾省传统家庭的观念,“纵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非常重要,父母以子女为中心,所有的努力和想法都是为了养育子女。但在更现代的观念中,台湾省逐渐从西方国家吸收了家庭的概念,所以年轻人普遍认为家庭应该以“核心家庭”为主,即“夫妻轴心”最重要。所以,当这两个轴在生活中必须重合的时候,问题就会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对于传统家庭观念的人来说,婆媳是主轴,儿子娶媳妇是副业。所以很自然的认为媳妇结婚一定要配合主轴。如果不能配合,她会认为媳妇有“适应困难”。邓医生说,他曾经接到一个案例,媳妇因为“适应障碍”被介绍去看心理医生,但如果站在媳妇的立场,他觉得婆婆有“干扰问题”,双方有相当大的落差。
在今天的台湾省,隐含的家庭差异还是很大的。邓博士建议,人们应该经常评估他们的婆媳关系。首先,他们应该确认他们的家庭观念是“夫妻轴心”,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传统观念而导致混乱。另外,也要确认另一半的婚姻观。如果不能回到沟通的基本点,找到问题所在,那么婆媳问题依然无解。
从丈母娘的角度来说,很多丈母娘认为和媳妇的战斗很难打赢,所以也就不再要求媳妇,只是心不能同步。只是因为这种预设的想法,会不利于家庭的熟悉,打破沟通的桥梁,积累很多无法化解的情绪。因此,邓医生建议,先和伴侣沟通家庭观念,再帮助伴侣澄清自己对家庭观念的模糊。只要明确这一点,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邓医生也劝婆婆,既然媳妇是自己的家人,成家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如果你对媳妇有什么要求和期望,一定要用讨论和见面的形式表达清楚,总比忍气吞声或者生气好。
邓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婆婆和媳妇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婆婆对媳妇只洗了三天衣服很不满意,婆婆就忍不住要洗衣服,媳妇就生气了。她认为这和她洗衣服的习惯不同,但也让婆婆更生气。她不但不领情还抱怨她好心帮忙,于是两人冷战,但都抱怨同一个男人,就是一个既有儿子又有丈夫身份的男人。然而,这往往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邓医生认为,站在婆婆的立场上,应该在媳妇进门的时候,先介绍和陈述这个家庭的习惯和规矩,媳妇也可以坦诚自己的习惯,这样思想就可以互相交流和沟通,而不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生活。
邓慧文:“婆媳问题不仅是婆媳问题,也是夫妻关系的问题。」
媳妇或婆婆抱怨对方的时候,是在抱怨对方还是在抱怨老公/儿子?
经常听到媳妇跟老公抱怨婆婆说:“你妈对我不尊重,对我很关心。邓医生说,这句话暗示夫妻双方还没有经营成某种信任,即妻子无法信任丈夫会充分尊重她。因为如果丈夫尊重她,就应该允许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所以当她和婆婆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和婆婆心平气和的沟通,而不是一味的听从婆婆的指示。所以我通常无法回应婆婆,只能事后抱怨的原因是,觉得老公不会允许和支持她和婆婆意见不合,所以只能希望老公通过抱怨来帮忙。
邓博士发现,很多现代女性在婆媳关系中,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一方面不想为婆婆而活,但又受不了婆婆对自己的不满。这种相当矛盾的心态会让很多小事变得很棘手,老公也帮不上忙。
邓医生建议,深陷婆媳关系的女性,应该试着回头看看自己是否处于夫妻关系中,是否消极期待丈夫通过婆婆剥削自己?你怀疑婆婆的要求正是老公所期待的吗?或者认为丈夫考虑的是原生家庭的利益,而不是妻子的需求?这些心态衍生出来的愤怒,表面上是针对丈母娘的,本质上是针对丈夫的,所以问题其实不是丈母娘而是夫妻问题。如果不处理好这个本质,就很难改善僵局。
现代夫妻的另一个通病是,夫妻双方对彼此的付出都感到不平等。比如,当妻子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时,如果丈夫在情感上不主动经常照顾妻子,而是希望妻子更多地照顾丈夫的家庭,这样会让他们的地位更加失衡。妻子认为,“你没有支持我,没有给我任何东西,却要我为一切服务”;如果妻子觉得丈夫给的东西让她满意,那么照顾丈夫的家庭会更容易。我觉得这不能说是斤斤计较,而是人的基本供需平衡的自然心理。
所以,当婆媳关系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的焦点移回到夫妻关系上来,探究问题是否源于夫妻,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和讨论彼此最满意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