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
莫扎特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的一个宫廷音乐家家庭。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表现出了出众的音乐天赋,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最重要的领域是歌剧,共22首,另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是交响乐,共45首。他的音乐创作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人的成果,而且对后来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可能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一生高傲的柴可夫斯基也称他为音乐的基督。有人曾说:“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手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个光明的时刻就是莫扎特。”
沃尔夫冈·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于萨尔茨堡。他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钢琴,6岁开始作曲,8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1岁完成第一部歌剧,14岁担任指挥。可以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与音乐融为一体。
16岁时,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莫扎特在这期间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他受不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指手划脚和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钢琴的仆人。他曾这样向父亲描述宫廷晚宴上的同伴:两个男仆,一个管家,一个点心师傅,两个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在厨师之上。最后,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自由作曲家,来到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办音乐会和出版作品谋生。在此期间,莫扎特接触了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认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思想。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令人惊叹。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音乐创作:“无论作品有多长,都是在我的脑海里完成的。我从记忆中取出我已经储存的东西。所以写在纸上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因为一切都是完整的,它在纸上的样子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所以工作时不怕被打扰。不管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写作和说话。”可惜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冷死了,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 65438+9二月),他还在写作。不幸的是,上帝嫉妒人才。莫扎特留下了他未完成的安魂曲与世长辞,成为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虽然莫扎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总是带给人们真正的纯净之美。著名乐评人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这样评价莫扎特:“他的音乐是生活的写照,但这是一种被美化了的生活。虽然旋律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在不伤害身体或听觉的情况下取悦精神。因此,在莫扎特看来,音乐是生活中和谐的表现。不仅是他的歌剧,还有他所有的作品。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不是智力,总是表达情感或激情,但没有令人不快或突兀的激情。”
当然,如果要完整的评论莫扎特的音乐,绝不是近千言万语可以表达的。真正了解莫扎特,最重要的是听他的作品,他的一千多首作品中几乎每一首都是非凡的经典。
主要作品: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剑侠唐璜
魔笛
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皇帝”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c大调第41交响曲《丘比特》
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降B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
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
其他弦乐四重奏狩猎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我从小就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他在伊斯特哈契公爵家做乐师。他的工作极其繁重,但他的地位很低。但他在艰难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到了90年代初,他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人。两次伦敦之行后,他写下了十二首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名扬全欧洲。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突出。他把交响乐固定在四个乐章的形式上,在配器上组成了完整的交响乐团,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常常透露出一种淳朴欢快的乡村气息。在四重奏的创作中,经常运用“说话原则”,即各个声部的主题像对话一样相互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美。此外,他还经常在音乐的发展中运用“主题灵活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的“动机发展”。海顿也是现在德国国歌的作者。
主要作品:
交响曲“惊愕交响曲”
罗西尼(焦阿基诺罗西尼,1792 ~ 1868)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三大杰出歌剧之一。出生于意大利贝萨洛。十岁时,他在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向蒂瑟学习和声,向马修学习对位法。受母亲作为歌剧演唱家的影响,他十四岁开始学习歌剧。十年后的《塞维利亚的剪发帅哥》,这部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剧歌剧杰作,是意大利喜剧的精华。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和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目的装饰和幽默欢乐的精神,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技法,用管弦乐代替和丰富了古代钢琴仅用于音高提示的伴奏。威廉·泰尔,1829,反映了民族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过了近四十年,我不做戏曲了。在近四十部歌剧中,《灰姑娘》、《偷喜鹊》、《奥赛罗》、《摩西》等。
代表作品: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泰尔》
参考资料:
/bbs/dispbbs.asp?boardid=123。id=5558
音乐之父——巴赫(德国)
音乐神童——莫扎特(德国)
贝多芬(德国)
歌曲之王——舒伯特(德国)
音乐之神-汉德尔(德国)
指挥之王——卡拉扬(德国)
歌剧之王——威尔第(意大利)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意大利语)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
三月之王-苏萨(美国)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英国)
花园舞蹈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华尔兹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交响乐之王——海顿(奥地利)
交响诗人——柏辽兹(法国)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法国)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法国)
钢琴诗人——肖邦(波伦)
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芭蕾舞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俄国)
1.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手。莫扎特3岁开始学钢琴。4岁时,他只需弹奏几遍就能背诵普通的音乐。5岁时,他开始作曲。6岁时,他和妹妹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在欧洲引起轰动,被誉为“音乐神童”。这位早熟的天才虽然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和欣赏,但也遭受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轻视和侮辱,身心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来,莫扎特终于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摆脱了奴隶般的身份,勇敢地成为奥地利第一个不依附于贵族的自由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优雅清新,欢快抒情,旋律天真温柔甜美,充满青春活力。不幸的是,他只活到36岁,死后被埋在修道院的破烂墓地里,连个墓碑都没有。但他留给世人的却是近50部交响乐、22部歌剧、50部各种形式的协奏曲,以及众多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65438年到0986年,一举拿下八块金牌的美国故事片《上帝的宠儿》就是根据莫扎特的生平改编的。
2.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的一个书商家庭,从小热爱音乐和文学。因为家庭偏见,他年轻时在大学学的是法律,放学后只能学音乐。当他能够通过曲折的奋斗专攻音乐时,他渴望获得成功。他用机械装置练习钢琴曲的指法,弄伤了手指,失去了成为钢琴演奏者的可能。于是他投身于音乐创作和音乐批评。舒曼生性敏感,有民主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风气,促进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关心和支持不知名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因为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强迫他工作,他于1839年回到莱比锡,并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43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精神病去世——舒曼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嘉年华》、《交响练习曲》、《幻想曲》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1840年,他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还写了四首交响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
3.约瑟夫·海顿(1732-1809)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墓志铭之一。他出身贫寒,从小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己。他成年后长期担任乐队队长,并在90年代初成为当时的首席音乐家。1791和1794,他去了两次英国,很受欢迎。他主要从事旋律音乐的创作。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乐”的结构形式,将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并用完整的交响乐团进行编排,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交响曲,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告别》、《钟》、《狩猎》、《惊奇》、《军队》、《伦敦》、《牛顿》等,因此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音乐语言简单,凝练,平易近人,感情清晰,乐观向上。作品不强调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刻画,而主要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常用“说话”的原则来表现世界的风土人情。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百灵鸟》、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及部分歌剧、歌曲等七十六首。在音乐的发展中,他经常运用主题灵活的原则,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的“动机发展”。
4.有着“小提琴天才”称号的帕格尼尼,可以说是小提琴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和作曲家。
1782出生于意大利,自幼随父学习曼陀林和小提琴,后师从安东尼奥·切尔韦托、作曲家弗朗切斯科·涅科、教堂音乐家贾奥莫·科斯塔。在16岁时,他写下了他著名的“二十四随想曲”,36638.68668686661
他的演奏技巧被形容为难以捉摸,令人眼花缭乱,无论音乐有多难,他都用手弹奏,他的不羁和狂野的表演让观众为他疯狂。那时,他已经轰动了整个欧洲。
当时为他伴奏的是名为“大炮”的小提琴,由瓜内利·德尔·耶稣1742制作。
帕格尼尼(1782-1840)
1782 10月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
从65438年到0787年,他开始学习曼陀林和小提琴。
1793举办公开演唱会。
1797意大利北部巡演。
1801年加入陆氏宫廷乐队。
1805完成作品《24随想》
1817完成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828开始环游世界。
1840死于5月。
6.肖邦
-波兰作曲家,一半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搬到华沙,教贵族子弟法语。肖邦小时候就展示了他的音乐天赋,并在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在学校,他爱上了年轻歌手康斯坦斯·格拉特科夫斯卡。19岁时,他写出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这个年轻的女孩激发了肖邦的创作。9月,肖邦来到了巴黎,他的余生都与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了一起。20085年,肖邦与沙龙里的许多杰出艺术家保持着联系,如音乐家李斯特和柏辽兹,作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和海涅,以及画家德拉克洛瓦等。20085.868686863633通过李斯特,肖邦认识了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奥罗尔·杜·王德,他的名字叫乔治·桑,有一双忧郁的眼睛。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很快就被她的魅力征服了。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激情的控制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了高度的兴奋。在接下来的八年里,肖邦每年夏天都在乔治·桑的别墅度过。这几年也是肖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但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与乔治·桑的关系也破裂了。在他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充满了孤独和绝望。1848年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几个月后去世,享年39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切兹公墓,一个朋友在他的坟上撒了波兰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原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和别人的混为一谈。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一位将创作生命集中在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力就奉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小的结构里创造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将钢琴的局限性变成了美的源泉。当然,不能演奏任何长度的持续音符是钢琴的主要限制,但肖邦巧妙地克服了这些限制。他对现代钢琴风格形成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位音乐家。肖邦用踏板使低音中相距甚远的和弦保持连续,形成一个旋律迷人的音群。他告诉学生:“每个音符都要唱。”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性音符和轻快的过渡句——神奇地延伸了那些单音符。所有这些东西总是安排得很顺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的——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主导地位,他是第一个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伟大作曲家。从此,斯拉夫民族因素进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洛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在强烈地沸腾着,他们矫健、勇敢、拱形的旋律像一根弯曲的钢筋。骑士般的马祖卡闪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温柔和机智的调情贯穿华尔兹。除了这些精神化的舞蹈形式,肖邦还创作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和奏鸣曲。他的感情有时神秘得像魔鬼,有时又迷人得像水妖,但总是温暖而亲切。灵性,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在他辉煌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是他在孤独中的梦想,他向宁静的夜晚倾诉着一个人最真诚的渴望。虽然表面上他是一个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和他同时代的很多浪漫的人一样,他也是一个在生活中吃过很多苦的人。
7.贝多芬
1787年4月,一个年轻人去维也纳会见当时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这个人又丑又矮又聪明,在莫扎特面前炫耀自己的钢琴技巧,连号称神童的莫扎特都赞叹不已。马上对在场的朋友说:“这个年轻人一定会为乐坛出一把火。”莫扎特的预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立刻成为现实。这个人就是著名的贝多芬。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亲约翰是个平庸的人,也是个酒鬼。贝多芬的童年没有幸福,但他被鞭打。他父亲想让儿子成为二神童,让他靠他享受财富,于是逼着他学钢琴。如果他失败了,他就会被打败。贝多芬就是在这种悲惨而痛苦的命运中度过了童年。贝多芬非凡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刻苦训练,越来越高,连他的老师都充满了遗憾。十二岁时,贝多芬受雇为宫廷古钢琴和管风琴乐师,他还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贝多芬在宫廷中逐渐受到重视,但他野心勃勃,于1787年前往维也纳祭奠莫扎特。但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波恩病危,回国后不久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在波恩又呆了五年。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贝多芬于1792年再次去了维也纳。这一次,瓦尔斯坦伯爵给了很多帮助。作为回报,贝多芬日后创作了钢琴奏鸣曲,献给瓦尔斯坦。在维也纳,贝多芬师从海顿一年,然后向申克、阿布拉伊·兹贝格、萨列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读书十年,是为了挣脱束缚,追求自由。贝多芬于1795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当时他亲自演奏了自己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给维也纳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第一交响曲》创作较晚,同年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确立了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双重声誉。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创作了第一至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和第一至第三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一交响曲》。他凭着神奇的想象力,接连写出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洋溢着生命的喜悦和热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被束缚的严格形式。德芙的名声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达到了顶点,但不幸的是,命运降临到了他身上——他得了聋哑病,是个听不见的巨人。这是一个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们发现他是聋子,贝多芬逐渐独居,变得越来越孤僻。此时,他爱上了17岁的女孩朱丽叶·古驰·阿迪。著名的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爱上的作品。1802年,贝多芬搬到了离维也纳一小时车程的宁静村庄黑里金,在那里他完成了第二交响曲。但耳病的恶化让他痛苦不堪,于是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的遗书,陈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后来贝多芬因为康德的哲学重建了自信。忘记不幸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工作。此时,他回到维也纳,满脑子都是音乐,并于1803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交响曲《英雄》。这首歌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是因为拿破仑加冕为皇帝,贝多芬生气了,把拿破仑的名字擦掉了,改名为《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写下了一首优秀的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齐》。1804年完成第21号钢琴奏鸣曲《瓦尔德斯坦》。次年,他完成了第23号钢琴奏鸣曲《激情》和独特的歌剧《费德里欧》。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展现了真本事,如《华德斯坦》《热情》,令世人神往。1806年,他还创作了D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1808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命运》和第六交响曲《田园》。1809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都是不朽的杰作,有一座热情的火山。贝多芬的内心蕴含着无尽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完美。贝多芬有意把他的想法融入音乐中。比如在第五首《命运》中,开头的主题动机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而在第六首《田园》中,贝多芬描写自然的意图更加明显。在第一乐章中,他标注了“一个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国家”的字样。1809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公孙亲王逃亡,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战争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是在隆隆的炮声中写成的。由于《命运》和《田园》的首场演出没有赢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决定启程赴德,但由于鲁道夫公爵、罗伯特·高维兹王子和金斯基公爵的努力,他留了下来。以后贝多芬写了《大公钢琴三重奏》献给这些恩人,音乐飞入寻常百姓家。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欧洲的空气变得清新,个人自由和人权得到了确定。贝多芬还普及了音乐,把音乐从贵族带到了全民。贝多芬的成就是不朽的。拿破仑战败后,维也纳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1812年,贝多芬在救济残疾人音乐会上首演了《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轰动一时。他赢得了维也纳人民的尊敬。贝多芬在1804年至1814年间患有生理性耳聋,但在这十一年间,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价值。他在人类音乐的宝库中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他的《第七交响曲》没有标题,瓦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充满激情的最后乐章。《第八交响曲》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清晰、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部,他以一种哲学的、超然的态度来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次生命始于1815年。那时候他已经到了壮年,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此后,除了第九交响曲《合唱》和《庄严的弥撒》之外,他所写的音乐都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都有一种内在的、深刻的精神意境。随着他的弟弟卡尔于1814年去世,贝多芬承担起监护和抚养他侄子的责任。但是收养的过程和他侄子事后造成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不能把他的爱转移到他的侄子身上。贝多芬关于如何与人相处的理论彻底崩溃了。音乐圣斗士贝多芬变得更加抑郁,而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非常拮据。当时他正在努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的弥撒》和《第九交响曲》。特别是,当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时,第一首歌就为他演奏了。由于责任重大,他花了大约五年时间才于1823年完成。他的《第九交响曲》于次年5月7日首演,将他的人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合唱部分取自席勒的诗《欢乐颂》。他早年就有这个想法,32年后终于如愿以偿。《第九交响曲》的成功给他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和欢乐。贝多芬亲自指挥了第九交响曲的排练,但由于耳聋,秩序混乱,于是由乌姆拉夫指挥了正式演出。贝多芬仍然在舞台上,背对着观众。整首歌唱完,观众深受感动,大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已不省人事,经演奏者提醒,才看到感人的一幕,含泪作答。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不知不觉患上了肝病,日子一天天不好过。他即将离开人世的心灵,趋于宁静。此时的贝多芬仿佛置身于一片稀薄纯净的天空中,俯瞰着他即将离开的世界。他写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界的遗嘱。它向全世界证明了精神可以战胜痛苦,甚至死亡。最后一声春雷响起,贝多芬的生命即将结束。仅在1826年,他就做了四次手术,但他的病情没有好转。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起了暴风雪,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春雷。这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据古代记载,贝多芬的葬礼在3月29日举行,两万多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护送到举行纪念弥撒的Jasseur教堂。...
8 .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1797 65438+10月31,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市民家庭。童年时,他从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习演奏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十一岁时进入一所免费神学院。在学校读书。在学校,他加入了一个学生乐队,有时担任指挥,并熟悉了许多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同时,他从十三岁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1813、16岁的舒伯特离开神学院,在父亲的学校里做助教。此时,他虽然忙于教学,但仍创作了许多充满活力的作品。1818舒伯特毅然辞去教职,投身音乐创作。没有固定收入,他很穷,31岁就英年早逝。根据他的遗愿,人们将他安葬在他所崇拜的贝多芬旁边——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他的交响乐风格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美妙的抒情性让李斯特称他为“有史以来最有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传统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质。他的室内乐作品都打上了舒伯特的印记,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最后的作品。在《即兴曲》和《音乐时刻》中,舒伯特让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意性、自发性和意想不到的魅力都成为了浪漫主义的元素。舒伯特最受欢迎的歌曲是他的6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直接从诗歌的内心感受中产生的,没有人能超越他溢出的才华和清新的感受。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一两个小节描绘了一条潺潺的小溪,一个街头表演者破旧的绞弦琴,或者天堂前的一只云雀。说到舒伯特的歌曲,我们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情境,让我们忘记了曾经拥有的东西。”
9.度假小屋
——巴赫(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管风琴演奏家。他出生在埃森纳赫的一个音乐家庭,从18岁开始在许多地方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