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见证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税务服务
宋代的赋税制度和农业徭役制度,总体上延续了晚唐两税法,但增加了小税,官重,造成了百姓的负担。所以王安石的改革是通过免刑来进行的。全年总收入为1.6亿元,实际上是铜、米、麦、银、棉布、丝绸、饲料等不同产品单位的总和。宋代最高财政收入为600万元,营业税约占财政总收入的70%。
农业
宋朝强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农具的改进。农业发展迅速。宋代出现了许多新田地,如梯田、泥田、沙田田、曲田等。这大大增加了宋代的耕地。1996年全国耕地总面积超过312.5万公顷,1021年增加到524.7万公顷。到了宋朝,各种新的农具出现了,取代了牛耕的犁和插秧机。新工具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平均每亩农田一年能得一石,江浙一年能得二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抗旱早熟水稻,并分销到江淮和浙江两省。后来被称为南方早稻,又称占城稻、黄籼稻。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作物如小米、小麦、黍和豆类来到南方。福建和广东广泛种植棉花。茶叶已遍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重庆、湖南、四川等地。桑、蚕、麻的种植面积也在增加。南宋时期,太湖水稻产量全国第一,“江苏常熟天下第一”。甘蔗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糖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食物,世界第一。
制造
制作瓷器
北宋的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锡和煤。北宋有270多处金属矿床,比唐代多100处。仁宗时期,年收入黄金1.5万两,白银21.9万两,铜500万斤,铁724万斤,铅9万斤,锡33万斤。宋代官窑和民窑遍布全国。有七大名窑,包括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定窑、禹州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窑和福建建阳简瑶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瓷窑和许多大小瓷窑生产宋代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中亚和西亚。其中,钧瓷以其神奇的窑变特征和每年36件的罕见产量成为宋代最高的瓷器。
北宋的瓷器无论是产量还是制作工艺都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瓷窑遍布全国,制作的瓷器各有特色。官窑、钧窑、汝窑、定窑和哥窑是北宋五大名窑。官窑产品的土线细腻,呈绿色,略带粉红色,深浅不一。钧窑有细泥纹、釉纹、兔丝纹。汝窑既有胭脂又有朱砂,釉色晶莹剔透。定窑以白瓷闻名,能制红瓷。它的产品非常精致。哥窑盛产青瓷,其产品被誉为“千峰翡翠”。景德镇时期,官窑位于江西新平。贡品底部“景德镇制造”字样为景德镇名瓷。在瓷器上雕刻图案是北宋时期的新发明。用刀刻,用针绣,印在盘子上,用锥尖刻。用蘸粉的笔折出图案,然后涂上白釉。宋瓷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北宋瓷器在海外广泛分布,在亚非出土,证明当时瓷器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时至今日,宋瓷已成为中国古代的著名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纺织工业
宋代丝、麻、毛纺织工业非常发达。毛纺在西北地区非常流行,在重庆、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发展起来。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浙江和四川两省的丝绸业最为发达。宋代政府还在丝织最发达的地区设立金元,即由政府经营的丝织作坊。相关的印染行业也相应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