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官员公布的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省管干部高考将实行“3+1+2”模式。重要的“3+1+2”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学科,不分文理。但选择某一科目的前提是通过该科目的合格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官员公布的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陆续公布高考改革方案。8个省(自治区)明确2022年、2025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四川:取消文理分科,启动“3+1+2”模式。
四川省教育厅6月2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高考综合改革新闻通气会。四川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四川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改革方案,四川“新高考”不再分文理,而是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中选择1;“2”为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自主选择两门。
四川将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简称选择性考试)。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普通高考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选择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的依据之一。
内蒙古:对进入高一的学生从2022年秋季开始实施。
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二是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是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四是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到2025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完善促进公平、选拔人才科学、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与现行的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的高考招生模式不同,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将采用“两基一参考”模式。一种是根据全国统一高考三科成绩,另一种是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科选考成绩。
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旨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为高校选拔人才创造条件,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
陕西:“高校专业组”模式实行平行志愿录取。
根据陕西省政府印发的《陕西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方面,陕西省将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3+1+2”模式,2025年整体实施。
考生总成绩由三次统一高考成绩和三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每科满分150;选考优先科目(物理或历史)计入考生使用原成绩的总分,每科满分100分;复试科目按成绩计入考生总分,每科满分100。
招生方面,自2025年起,除提前批次外,分本科和专科两个批次录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分为物理科目合并和历史科目合并两类。招生计划分线划线单独投档,平行志愿采用“高校专业组”方式招生。
宁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改革导向
自2025年起,宁夏高校将在考生国家统一考试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参照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选拔,简称“两基一参”。考试科目方面,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先在物理、历史中选1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2科目,即“3+1+2”模式。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充分考虑了宁夏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学科专业布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和自身优势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考试科目,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宁夏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成峰说。
在这次高考综合改革中,历史或物理按照试卷原始分数计入考生总分,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要分等级。“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复试科目,分别对应物理和历史。有六种组合和六组。每组复试科目不同,考生人数不同,复试科目难度不同。所以这四门复试科目的原始成绩没有可比性。”
宁夏教育考试院院长夏新告诉记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是为了解决计分理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推进高中阶段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多个省份正式宣布高考将实行“3+1+2”模式。6月27日,多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据悉,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份(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至于重要的“3+1+2”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不分文理,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学科。但选择某一科目的前提是通过该科目的合格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此,有网友惋惜“这个政策好,可惜没赶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高考改革是第五批。第一批和第二批采用“3+3”高考模式,即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三门选考科目,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四批均为“3+1+2”模式,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
什么是“3+1+2”模式?
“3+1+2”的模式是:“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考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的选考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复试科目。考生总成绩由三次统一高考成绩和三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每科满分150;选考优先科目(物理或历史)计入考生使用原成绩的总分,每科满分100分;复试科目按成绩计入考生总分,每科满分100。“3+1+2”模式打破了文理传统的“固定组合”考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
改变了按统一高考成绩招生的模式,改为“两基一参考”的模式。突破了单一的高考录取路径,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转变。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样的改革,文理不再有区分。在“3+1+2”模式下,有12种组合供学生自主选择。文理融合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增加选择空间。
选了不同的科目但是分数一样怎么办?宁夏教育考试院院长夏新说,如果考生A选择参加思想政治考试,考生B选择参加化学考试,两人都是80分,考生A在全区所有思想政治考生中排名第1000,而考生B在全区所有化学考生中排名第1000。简单地把他们的分数计入考生的总分,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将复选科目的原始分数按照一定的规则折算成等额分数,折算后考生的复选科目排名保持不变,解决了复选科目原始分数不可比的问题。
如何入学?
在招生方面,从2025年开始,高考将采取“两基一参考”的模式。
“两基”以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为依据;二是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门选修科目成绩为依据。
“一参考”是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参考。考试成绩相同时,高校可以优先录取,优先安排专业。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同学、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日常动态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劳动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资格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确定其高中同等学力的主要依据,涵盖普通高中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卫生等13科目。
根据教学进度,学习结束后立即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呈现合格和不合格,成绩不计入高考总成绩。通过考试的人将被授予高中毕业证书。选考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时进行,其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
普通高中学生应在相应科目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报考选考科目。在高校招生过程中,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是文理分科,只有文理两种固定组合。“新高考”实施后,招生计划将按照考生身体组合和历史组合分别编制、划线、投档、录取。同时,本科原一批和二批合并为一批,录取平行志愿。
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也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素质成绩采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量化成绩,职业技能成绩采用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文化素质成绩使用全省统一组织的文化基础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成绩使用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和统一高考招生都是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6月5438+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职业学校本科层次学士学位授权授予工作的意见》,强调普通和职业院校学士学位证书格式相同,在证书效力上具有同等价值,在就业、考研、公考中具有同等效力。
此轮改革还明确了高中同等学力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的评价录取办法,完善了中高职衔接招收五年制初中毕业生的培养模式,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多省官方宣布高考将实行“3+1+2”模式。2022年2月8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其中提到“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稳步启动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近日,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区纷纷公布改革方案。其中,特点是取消文理分科,高考采用“3+1+2”模式。
如何参加「新高考」?
和传统的文科分科有什么不同?
“新高考”怎么考?根据《方案》,四川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而是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中选择1;“2”为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自主选择两门。
考试安排上,每年6月进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外语科目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新高考”后,在考生成绩构成上,文化总分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全国统考科目和三个选考科目组成,总分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均为150,总分450;第一选考科目的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第二选考科目的成绩以成绩换算成绩呈现。三科成绩都是100,总分300。等级转换计分办法另行制定。
那么高考实行“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什么区别呢?据介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导向不同。“3+1+2”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的‘基础作用’,又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选拔人才的要求,还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在“3+1+2”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高中的办学条件,在12组合中进行选择,增加了考生的选择余地。传统文理只有两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1固定组合。
第三,考试内容不同。在“3+1+2”模式下,学生不分文理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样。传统数学考试科目的内容和难度是不一样的。
学生如何「选择」考试科目?
大学录取会怎么样?
“新高考”即将到来,考生家长最关心的是“1”和“2”科目如何选择。
《方案》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专业基础的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科学合理地提出考生对专业(类别)的首选科目和重选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考生家长要时刻关注心仪院校的招生要求,尽早开始职业规划。
今后普通高校的招生方式和志愿设置会有哪些变化?这里值得家长注意:
根据《方案》,从2025年开始,高校将对招生计划进行分类,单独划线,按照物理科目和历史科目分别招生。按照“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方式投档(提前批和特殊类型除外)。录取只分层次,不分批次,同一层次按考生总分分科。
在志愿设置方面: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考招生志愿设置将主要采取“院校+专业组(专业)”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增加志愿数量,满足考生需求。考生志愿分批填报,按考生总分排序。具体志愿数量和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另行通知。
录取方式。普通高校统考招生按物理、历史两大类分别计划、划线、投档,分本科、专科两个阶段招生。除提前录取批次外,考生志愿由“院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统一录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