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的历史?
从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行者黎锦晖先生的音乐活动出发,以他的封建岳明戏曲社为线索,首创《三只蝴蝶》、《麻雀》、《孩子》等儿童音乐剧;开始了《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歌舞表演,随后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情歌,即流行歌曲《毛毛的雨》、《姐姐我爱你》、《桃花江》、《特快》。这个问题随着岳明歌剧协会音乐小组的解散而结束,大多数歌手进入了电影业。
这一期的唱法不是很美,经常用类似声音喊叫的唱法。
发展的第二阶段:
前期:1937-1949(上海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影坛后,在电影《街头天使》、《唱吧少女》和《四季歌》中演唱的两首插曲传遍全国。她开创的一代歌风影响了整个中国乐坛,可以用委婉、温柔、轻松、甜美来形容。但是体积和强度都不大。
这一期音乐的整个情况就是没有歌舞表演团表演。只有少数歌手专门从事录音和电台广播。歌手大多以拍电影为主,唱电影插曲的影歌以两栖形式出现。本期,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代表歌手大多移居香港发展。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省时期)。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台湾省的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逐渐没落的香港乐坛地位。它的标志是谢磊的一首歌《玛丽》和姚苏蓉的一首歌《今天不要回家》,这两首歌风靡东南亚,奠定了台湾省流行乐坛的龙头地位。
此前在台湾省乐坛演出的歌曲有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和香港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歌曲。后来,他逐渐在上海流行歌曲和现代都市流行歌曲之间,创作了一首具有自己特色的时光歌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80年代初才逐渐没落,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第四发展阶段:1982之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省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因为罗大佑的专辑《你是谁》紧接着朱莉的专辑《坐错车》,改变了台省乐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这一期的歌曲风格与国内原有传统相去甚远,深受欧美影响。以台湾省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这个时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被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商业化趋势更加明显,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一种中国流行歌曲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的景象。再加上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市场经济,流行音乐也发展起来了。这样它的市场就更广阔了,形成了分众的多元化格局。
这一时期听众分化明显,流行音乐几乎成了年轻人的专利,大多数老年听众无法接受。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民间音乐和严肃音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造成了咸宜老少通吃的完全不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