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喝酒能帮助睡眠?

谣言:

喝酒有助于睡眠。酒精有镇静作用。如果酒后犯困,可以带着酒精睡觉。

谣言:

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对整个大脑的影响逐渐增大。少量饮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兴奋作用。人们喝酒后往往会感到神清气爽,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酒能解忧。”如果酒精量进一步增加,会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削弱人的判断、记忆、推理能力和自制力,使人丧失识别和推理能力,使人行动迟缓、行动迟缓。随着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分解,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导致失眠。因此,睡前饮酒不仅不能帮助睡眠,还会危害睡眠健康。

喝酒会对人体造成很多伤害。酒精中毒会造成脑神经细胞损伤,导致慢性认知障碍,表现为对近期事件的严重记忆问题,失去方向,无法学习新知识。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中毒,危及生命。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消化道溃疡或水肿出血,并可直接损伤肝脏,甚至导致肝硬化,是酗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酒精还会导致心律不齐,增加高血压和中风等疾病的风险。此外,酒精对生殖系统和胎儿有直接危害。酒精会降低生育能力,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女性闭经。怀孕期间过量饮酒会导致胎儿畸形。饮酒后入睡,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甚至窒息。

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失眠、剧烈头痛、易觉醒和睡眠维持障碍。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引起心理和行为障碍,即酒精依赖,表现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求。戒酒会导致酒精戒断症状。早期戒断症状常表现为焦虑、出汗、抑郁、恶心、呕吐、心悸和睡眠障碍,主要有噩梦、睡眠浅、入睡困难等。后期会出现严重的失眠、震颤谵妄、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

少量饮酒对睡眠有什么影响?国外有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饮酒对健康志愿者夜间睡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饮酒可以减少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前半段入睡后的觉醒,这也印证了长期以来人们持有的少量饮酒有助于入睡的观点。但饮酒可以增加后半程的觉醒,即人往往在后半夜不由自主地醒来,这充分证明了酒精对睡眠后半程的破坏作用。中等剂量饮酒的危害与低剂量饮酒相似。美国学者巴伦和杜兰德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少量的酒精确实会让人昏昏欲睡。表面上看起来对睡眠有益,实际上可能会干扰睡眠。下半夜,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会引起失眠多梦,使睡眠的整体质量下降24%左右。

睡前大量饮酒如何影响睡眠?首先,会干扰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时间,导致人早醒。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损害健康。相关研究表明,酒精导致人们深度睡眠的时间减少,而快速动眼期阶段延长,即做梦时间增加。

此外,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尤其是慢性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时。因为饮酒会影响某些药物的疗效,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增加药物的毒性,严重的会损害人体器官,甚至导致死亡。比如癫痫患者口服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同时饮酒,会导致患者常规剂量治疗无效。酒还能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引起低血糖和神经病变。因此,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饮酒量或戒酒。

一般来说,睡前饮酒并不能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反而会降低睡眠的整体质量,所以说饮酒改善睡眠是完全错误的。

辟谣专家:庄红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药学负责人。

评审专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培训部部长田向阳。

制片人:科普中国-科学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