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童年的简介约40字。
高尔基于1868年3月6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在爷爷家度过童年。10岁,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师等。,亲身经历了下层民众的苦难。
这期间,他刻苦学习,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真理。65438年至0884年加入民粹派,阅读民粹派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参加革命活动。65438年至0905年,高尔基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劳动党。65438年至0906年,高尔基受列宁委托,从芬兰赴美国开展革命活动,并在美国出版小说《母亲》。后来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到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学专栏。
1917十月革命后,伴随着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和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和新政权产生了矛盾。1921年10月,高尔基因病和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出国休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进行了两次长途旅行,并决定回国定居。
1934当选作协主席。高尔基回国后,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联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30年代苏联的各种问题使他与斯大林和现实政治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病逝,享年68岁。
扩展数据:
性格影响
这位作家去世近半个世纪后,人们对他的兴趣持续上升。在欧美国家,不时掀起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戏剧,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被拍成电视剧、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敌人》在美国上演或播出,《敌人》被剧评家视为“播出节目中最好的一部剧”。
在联邦德国,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瓦》上演,《南德意志报》评价这部剧“以其揭露企业家世界的特殊力量震撼了西德的现实”。《夏日旅人》的演出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一大盛事。高尔基的戏剧也曾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上演。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社会活力”(指个人改变自身、社会和自然的创造力)和“死物奴役活人”等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刘易斯的《白璧德》中对“刻板的市侩”的刻画上,我们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萧条的王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塞的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高尔基在很多方面的影响。
高尔基的作品充满了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教育和激励着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建设新社会而奋斗。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戏剧和作品不仅被翻译成中文,还被编辑出版成单卷和多卷的高尔基作品集。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对五四以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