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秦淮原译文赏析
原文:
秦淮河上的一个停泊处
作者:杜牧
烟笼冷水月笼沙,秦淮酒楼附近夜泊。
商界女强人不知恨国,仍隔河唱后院花。
翻译:
炊烟弥漫秋水,月光覆盖白沙;
船晚上停靠在秦淮,岸边餐厅附近。
一个歌手在寻欢作乐的时候怎么会知道亡国之恨?
他们在岸边的另一边,唱着后院的花。
注意事项:
1,秦淮:江名,发源于江苏溧水县,贯穿南京。
2.商人:唱歌的歌手。
3.后庭花:南朝已故统治者所作的歌名《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
赞赏:
这首诗很怀旧。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今天看到唐朝的衰落,掌权者昏庸放荡,难免重蹈六朝覆辙,感到无限悲哀。第一句描写风景,先试图渲染水边的轻雅夜色;两个叙述,指出夜间停车的地点;三四句情怀,从《酒楼附近》引出商贾姑娘之歌,酒楼艺妓众多,自然洒脱;从颓废的歌曲引出“不知死恨国”,抨击权贵们纵情声色,寓意深刻;从《亡国恨》引入《后庭花》的曲调,用陈后主的尸体鞭挞权贵的放荡,深刻而犀利。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非常关心政治,他担心的是当时千疮百孔的唐朝。他看到统治集团腐朽昏庸,藩镇兵荒马乱,边患频仍,深感社会危机无处不在,唐朝前景堪忧。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博秦淮》也是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产生的。
关于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牧之樊川人,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因晚年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后被称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