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人是怎么过年的?
旧社会,东台素有苏北“小上海”之称,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清朝末年,全县十个乡,人口654.38+0.2万。辛亥革命后、北伐前,东台城几乎聚集了周边省市所有的大小商家:湖南的米商、湖北的木商、江西的陶瓷商、安徽的茶商和“潮丰”(典当行的经纪人),扬州的丝商、盐商,镇江的油麻商、酱醋商,都汇集到这里。乾隆三十三年建县的东台县,至今仍姗姗来迟。它一直拒绝接受外来的经济和文化。多元经济的涌入,吸引了多元文化在这里扎根。经过100多年的选择吸收,逐渐形成了东台地区的风俗文化特色。
购买和祭祀年货是东台人的头等大事。大家庭和小家庭都买年货,买多买少要看手头钱富余的程度。庙街、丁公桥、官桥口到油坊头、陆家嘴、下坝、北官桥口,一到腊月,进城买年货的乡亲们的船就满了;店前屋后“大家睡在河边”,类似于苏南小镇的店铺,为这个仅靠商业流通积累资金的城市提供服务。农民把“帮船”(有盖的船,和浙江人的不一样)运来的棉花、粮食卸下来,换成“陈箓行”、“棉行”的洋货,加入买年货的队伍。抗战前,东台县佛教、道教、儒教兴盛。有800多座寺庙和宫殿,数以千计的僧侣,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春节的祭品,斋戒念佛的干果,山货的费用不计其数。东台市经营南北货的商号、店铺有数十家,同治、光绪年间,蔡一街、庙街先后开设了吴、荣记、刘万顺、等南北货老字号。在三摩地寺、大圣寺、泰山寺等各大丛林,仅春节购买蜡烛就分别达数百斤。马公桥下的梁元昌蜡烛车间成品蜡烛供不应求,我们不得不提供空白蜡烛芯供各大商号自行加工。“周振鑫”油漆店还承接了为梁元昌蜡烛作坊雕绘工艺蜡烛、龙凤喜庆蜡烛的业务。一时间香火店也因为寺庙香客的大量需求而红火起来。庙街的“刘太生”香铺,海河边的“柯开泰”香铺,一派繁忙景象可见一斑。最有名的有一定经营规模的香店是“姚新河”。
许多人在春节期间购买香炉和烛台,这也导致东台的铜匠和锡匠商店更多,更多的人吃他们的饭。作者有一对型号为“大华”和“东台永茂隆”的双喜烛台,明确印证了这一历史现实。在佛教兴盛的东台,即使是非常贫困的家庭,也会买一对西溪土窑生产的陶土香炉和瓦烛台,祈求新的一年幸福美满。
买灯笼,送糖果,打旗杆,老稻花香,门神,开心钱,是老东台城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天灯由染成深红色的油纸制成,上面用金纸印着“天灯”二字。一个八厘米长的红色“蜡烛崇拜”插在圆形的陶制灯座上,从除夕到农历正月末,夜复一夜地点燃。房间屋檐下悬挂的“天灯”数量也有规定。除了“天、地、人”三灯之外,这个家的男孩数就是这个家的灯笼数。“桶旗杆...老米花……”,“给我一些厨房糖果,嗯,买两本厨房书……”腊月十一过后,城内歌声此起彼伏。卖这种祭品和新年祈福的商贩,都是一些城镇底层社会生活中的穷人。他们用“年货市场”换取了一点生活的钱。东台街的各种钱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公福生纸坊印制的版画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何丽霞等地。内容多为“王文访贤”、“龙凤呈祥”等历史故事,以及“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等吉祥图案。彩色印刷鲜艳夺目。挂在房间中央的菩萨斧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东台人画的门神和秦的额头之间多了几分慈祥,少了几分威严,而菩萨斧上的观音像特别善良,充满了烟火气,这可能和东台充满了“和合富贵”的观念有关!
东台市盛产在春节期间祭祀神灵的糕点和糖果。前北街有十几家“茶叶店”(原名糕点糖果店),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店面,如五味斋、五福、果香斋、美味、何万兴等。最著名的有三家,专营京味糕点、花式糕点、麻切等清真素食餐厅。这些店里的菊花糕、枣泥佛手、糖、豆荚、兰根粉、小痱子、冰糖糕、各种水果都堆在店里,香气四溢。此时,七里长街的东台市年味更浓。这些茶店的饼和茶的包装也很经济,都是用当地的柴火做成的篮子或者用土纸袋包装,既美观又经济。这些精美的祈福糖果糕点,后来被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东台人)带到上海,至今仍可在玉佛寺品尝到。
腊月二十一过后,家家户户都买鲢鱼过年,成了一种习俗。大家都会买两条鲢鱼,高雅的人也喜欢买两条血红色的鲢鱼(东台俗称“血鲢鱼”)挂在屋檐下。除夕夜煮好了,放在正房的桌子上,一放就是一年多。
祈求幸福美满是东台人过年习俗的重要内容。东台“送灶”的习俗包括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没有统一的规定。东台祭灶的物品除了请“灶爷”、“马灶”、“书灶”之外,还要放在灶上,以示对灶爷的诚意。“送灶糖”,豆腐、茭白、茶叶、粳米放在一个圆盘里,意思是用“送灶糖”盖住枣师傅的嘴。豆腐,谐音“偷财”、“割草”,切好整齐地放在盘子里,供天上的“厨马”享用。东台人准备厨主真的很周到。
除夕午饭后,东台市大大小小的家中同时上演了“装老米”的春节礼仪。女主将预蒸好的糯米放入两个大小大致相同的“老饭碗”中,堆成馒头,用手抹平。起初,一块约153.5 cm的“老年糕”卡在米饭中央,蒸软在白底红边的米线上,红字:“寿长。”“旗杆桶”的长度取决于主人厅的室内高度。是东台人祈求新年祝福的重要对象。它大约有一米半长。它由粗芦苇制成,用金银彩纸包裹,从上到下装饰着幸福、富贵、长寿、富贵、快乐等各种颜色的微型仙人。四层“八仙”在灵芝祥云的映衬下相对而立。“陈”高约半米,上面装饰着用彩纸剪成的微型“Xi钱”。“Xi钱”的顶端和插在“陈”后面的松柏枝上,都扣上了五颜六色的银杏和红枣。陈凡的两盆米粉,嵌着南方小商品店里卖的五色干果:红枣、黑枣、桂圆、荔枝、荔枝。老饭盆放在香案的右侧,紫檀木或花梨木的雕花盆架上放着雅致的大家族饭盆,以示谨慎。“老米盆”也很精致,有专门铸造的青铜(铜锡合金)或紫铜器皿,上面铸有“聚宝盆”三个大字;清代三代有专门的青花、粉彩“老饭碗”,也有同治、光绪年间专用红色的“老饭碗”或哥窑开的“碎瓷”碗代替。只要还有一口饭吃,小家庭就要“装老米”,但盛饭的器具就没那么讲究了。为了期待来年的安康,“装老米”成为东台人追求未来幸福的精神寄托。
“谢神”、“辞岁”、“守岁”是东台人过年习俗的重要仪式。从腊月二十开始,东台人习惯性地进入“数夜”倒计时阶段,大家张嘴说“今天二十夜”,意思是腊月二十。腊月二十四的“做饭日”一过,就进入实质性的过年阶段。第一,人无论大小,都不允许说脏话,更不要说与“好运”相悖的话。25日和26日,他们将“掸去灰尘”,即打扫室内和室外,为祭祀神灵做准备。“感谢上帝”是第一个仪式。“谢神”是向天地之神供奉猪头、鲤鱼、公鸡(“三祭”)和饮料,感谢神的恩赐,使全家年年平安;然后家里每个人吃两个荷包蛋,意思是“捧金元宝”。腊月二十八烧“过年纸”,即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顺利。不忘先人之恩,慎终追远。
除夕之夜是东台人一年中最庄严神圣的时刻:大街小巷一片寂静,除了匆匆回家的行人,街上很少有人行走;店铺已上“榻”(即门板上)“关门”,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贴花收钱;大街小巷的土地庙里一片繁忙,大红的天灯早早就挂了起来。主妇们纷纷走出家门,提着灯笼在土地庙上烧香,祈求土地爷保佑一家人来年平安。然后他们听到关门上锁的声音,街上不时传来更夫敲竹筒的声音。每年腊月二十三到明年二月二这段时间,东台市一直有“巡街”的“惯例”。
东台市吃年夜饭没有固定时间,只限于全家人是否都在。店主们等到出去收账的人都回来了,酒就成了和谐、平安、团圆、圆满的象征。男主吃完寿酒,在院子里放了一碗水和糕点,烧了一壶香,请灶神下来,“保下界平安。”正房的“王盆”(即铸铁火盆)里的松枝和木炭早已燃烧殆尽,房间里顿时暖洋洋的,充满了松枝香清。当地画家周和张小斋画的“天官”画像挂在一个大家庭的大厅里,祈求“天公保佑人民”。香案前的房梁第二桁架上,挂着一个近三尺高的大红色“花”字(宽五、宽六排在宽花旁边),而在一个小家庭里,则挂着观音、菩萨斧,希望菩萨保佑一家人。香案前,除了祭祀用的糕点、干果、老饭碗,还有三种花祭,分别插在瓶瓶罐罐里,分别是紫竹、腊梅、水仙。此时,女主也在忙碌:煮红枣、做汤圆,男主在厅内摆放供品,点燃香烛、纸马。祭祀神灵的干果糕点有八种:红枣、栗子、荔枝、桂圆、云饼、麻切、桃酥、雪枣。与此同时,“九角盒”里也装满了给客人的蛋糕。过去,在东台市的春节期间,人们流行用“红供品”器皿来家人团聚和喝茶。大家族和小家族基本上都是把红祭碗和盖碗拿出来放在大厅里的八仙桌上,碗里放一点红糖备用。长辈给晚辈准备的压岁钱也整齐地排在桌上,压岁钱的信封上还放着几张用红纸条封好的云饼。午夜一到,院子里鞭炮齐鸣,堂屋里红烛高燃,香烟缭绕。所有的家庭依次在神灵祖先的牌位或画像前磕头,然后祝贺新年的到来。年轻人必须先吃“开饼”,这意味着他们将在一年内得到提升和改善,然后他们会向长辈祝贺新年,长辈也会给他们压岁钱。旧社会,辛苦了一年,没有生活的穷人,想尽办法打扫家里,准备简单的年夜饭。旧时东台过年,流传着这样一首苦涩的民谣:“二十八,思;二十九,有;三十夜,不在家;大年初一,牌坊交了。”在陆和蔡赟的《吴歌》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天地能避债,一年欠一夜债。店门对钱紧闭,我还有灯笼走一回。”这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事实上,过去的春节只是富人炫富的代名词,穷人远没有庆祝和快乐。讨债的现实迫使他们“收年”。
东台人没有春节吃饺子的习惯。春节前,他们通常在外面加工一些年糕和馒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年春节前在外面的加工点加工年糕、包子是一项“重大工程”。因为需要办理的人很多,通宵排队成了当时的一景。在腊月二十,许多家庭开始忙碌起来。加工年糕没问题,只要准备一些糯米,而加工馒头就复杂多了。在面馆加工包子,面粉是店家提供的,馅料是家里准备的。讲究的人一般会准备三四个品种,有青菜馅、萝卜丝馅、猪肉馅、豆沙馅等。虽然要忙上两三天,但是自己做的馅的包子吃起来特别香。
现在的东台已经很少有人去做年糕和包子了,往日生意红火的加工店似乎也“化为乌有”,人们过年的早餐也多了起来。许多人仍然保留着春节吃蜜枣、莲子汤和汤圆的传统,这意味着这一年是甜蜜和甜蜜的,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你必须吃一些。
新年第一天不准睡懒觉,这是东台市的老规矩。大概是因为东台是商业流通城市,商人比较勤快,所以东台城里人睡不到几个小时就起床了。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开始了新年的第一项活动——“新年早茶”。旧时吃“三茶”,餐具是红盖碗、红绘碗、红绘筷。第一茶:红糖开水茶,意为富贵甘甜。双向茶:枣茶,即“快乐枣”茶,开门见喜,喜上加喜。三茶:汤圆茶,没有馅的实心饺子,是真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吃过早饭,家里的主要成员,男女主人这一天都不出门,孩子们自由活动,出去“拜年”,讨“包Xi钱”进城玩;少数老人、居士、信佛者,早在童年前就已经聚集在三昧寺、大圣堂、泰山寺的大门外,等待“烧香”。
另外,从初一早上开始,不管是自己家还是去别人家,第一个吃的肯定是云饼或者烧饼。这个习俗叫做“爬山”,意思是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和事业都会步步高升。
过去人们常说“满年”,意思是春节期间吃了太多好吃的,往往感觉不到饿。事实也是如此。就算平时吃了那么多“复杂”的早茶,就算“七叉”“扫光”都活了,肚子也撑不住。其实吃多吃少都没关系。让我们聚在一起玩得开心。这就是我们新年想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