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多少艘航母?
在条约的限制下,日本海军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迅速增加航母的数量。其中,所谓“航母储备舰”,就是在一些战舰的设计中,提前考虑了未来可能改装成航母的需求,以方便未来的改装工作。此外,日本军方还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商船的设计和建造,战时大量征用这些商船,并对其进行改装服役,以增强其航母实力。
由于日本航母建造受《华盛顿公约》限制,早期并没有像战列舰那样受到重视和规划,所以其谱系相当混乱,但在命名上有一般规律可循。早期日本航母都是以特种鸟类命名的。其中,正规航空母舰的名字中包含了“龙”或“鹤”的字眼,如“龙”和“翔鹤”。由其他战舰改造而成的航母名字都有“凤凰”二字,如“吉祥凤”、“瑞丰”、“龙凤”(赤城、加贺除外,直接沿用原战列舰名字);由民船改造而成的航母名字有“鹰”字,如“大鹰”、“云鹰”、“冲鹰”等。1943之后,日本航母的命名方式又发生了变化,日本历史上以诸侯国家或山脉命名:排水量25000吨以上的以国家命名,吨位15000~25000吨的以山脉命名,如“天成”、“葛城”、“葛西”等。从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航母的认可是从早期的怀疑到后期的重视——在最初的命名方式上,每个舰名末尾都有一个常用的字,类似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命名方式;但后期采用的山名、古国名,显然是战列舰惯用的命名方式。战舰方向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主力舰。
凤翔号:日本航母的老兵和试验舰
是日本海军航母老兵。在该舰开工之前,日本已经改装了一艘运输舰“若宫丸”进行水上飞机搭载试验。“凤翔”号在建造之初被列为“间谍舰”,后来成为海军的第一艘航母。19210在浅野长晟造船厂开工,1922下水,12完工。试验排水量9494吨,航速25节,有4门140毫米火炮,2门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由于凤翔号建造前日本海军没有建造特种航母的经验,很多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该舰可以算是日本航母的试验舰。原设计中,前段起飞甲板向下倾斜5度,为的是方便飞机起飞加速,飞机起飞时右舷的三个烟囱可由垂直变为水平;舰岛前有专门为水上飞机回收设计的起重机。直到1923,凤翔才将这些错误的设计一一纠正:前飞行甲板被夷平,舰岛被拆除,飞行甲板下的舰桥被更改。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国上海事件中,“凤翔”的舰载攻击机首次与中国战斗机对抗并取得胜利,这也是日本海军首次用舰载机击落对手的空战。1937“七七事变”爆发后,“凤翔”再次出现在中国青岛近海,随后从事训练任务。中途岛战役中,凤翔负责主力反潜警戒任务,搭载6架飞机,不直接参与一线作战。1944年,为了搭载新型战机,凤翔号飞行甲板加长至180.8米。因为改装的飞行甲板长度超过舰长太多,航母的耐波性降低,无法在海洋中移动。然而,凤翔,也是一个乌云压顶的人,因为减少了活动,所以能够躲过美军的铺天盖地的攻击。它一直生存到日本战败,并于1946年9月解体。
“赤城号”:山本担任船长的著名船只。
“赤城”号原本是“天成”级战斗巡洋舰的一艘。“天成”级是日本海军“第八舰队”计划的产物,计划建造天成和赤城两艘。“赤城”于1920和65438+2月在武冈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到1921,由于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在建的“天成”级面临着停工解体的命运。经过一番考虑,日本海军决定将两艘“天成”级战斗巡洋舰改装成航空母舰。1923关东大地震损坏了泊位上天成的龙骨,最后只剩下赤城作为航母出现。因为日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所以煞费苦心设计了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三倍的航母。
《赤城》6月重启1923,11,4月上线1925,3月完成1927。它的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别:顶层甲板是飞机起降甲板;第二层甲板被称为“炮塔甲板”,因为那里有一座舰桥和两门203毫米口径的主炮成对安装。第三层是飞机起飞甲板,长56.7米,可搭载60架战斗机(16战斗机,16侦察机,28架攻击机)。试验排水量34364吨,航速31节。
1938年,“赤城”进行了一次大的改装,拆除了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顶层甲板扩建为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16架战斗机,51架攻击机,24架俯冲轰炸机),并配有运送飞机的升降机。试验排水量增至41.300吨,航速31.2节。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的著名舰艇之一。1928~1929期间,日本著名海军军官山本五十六担任该舰舰长,该舰在偷袭珍珠港时也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使用。后来,赤城还参加了爪哇海战争和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海战中,赤城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的两枚炸弹击中,引发大火。大火损毁了弹药库,连锁爆炸迫使赤城号船员弃船。最后日本用自己的“诺芬”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加贺”:关东大地震使其能够接任该职。
“加贺”号和“赤城”号虽然不是姊妹舰,但两艘航母从诞生到毁灭的命运却惊人的相似。隶属于“土佐”级的“加贺”号原设计也是战列舰,也是“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就在它即将在华盛顿公约的影响下解体的时候,“天成”号被关东大地震报销,“加贺”号被改造成航母取而代之。
“加贺”号于1920年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次年6月下水,航母改造工程于165438+2093年10月开工,1928年3月完工。其外形与赤城相似,也是三层甲板,排水量33693吨,航速27.5节,可搭载60架飞机。
1934年,“加贺”号也进行了大幅度改装,并于一年后完工。主要目的是延长飞行甲板,舰载机增加到90架(15 90战斗机,45架89攻击机,30架94俯冲轰炸机),速度提高到28.3节,排水量提高到42541吨,续航能力提高。
“加贺”号已与“赤城”号配对,编入日本海军1航空队。参加了侵华战争中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偷袭珍珠港是卓有成效的,在进军南洋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期间,遭到美军俯冲轰炸机攻击,被三枚炸弹击中,引发大火,数小时后沉没。13年成军的1航空队全军覆没。
“龙船”:日本海军后续小型航母的模型
在1924的日本军舰补给计划中,计划建造1 27000吨级航母和3艘10000吨级航母。1925年,为了替换旧的“若公丸”水上飞机航母,有建造“龙舟”的计划,后来由水上飞机航母改为航空母舰。
“龙让”号原计划排水量9800吨,使用“叶青”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航速30节,搭载约24架飞机。1924,11年10月,“龙船”于1931年4月在横滨三菱造船厂下水,随后被拖至横须贺进行舾装工作。此时军方要求舰载机增加到36架,工厂不得不更新设计,增加机库,这样舷边高度降低,耐波性变差。1933年5月完工时,测试排水量12732吨,66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飞机48架,官兵924人。
“龙船”的外形成为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包括全通飞行甲板、无军舰岛和露天艏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前端正下方。然而,1935年9月,日本海军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船”在演习中遭遇台风袭击,由于干舷过低,桥梁被海浪冲走。这一事件对日本舰船的设计影响深远。后来,“龙船”被重新停靠和重建。除了用改进的耐波性重新设计桥梁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甲板来增加干舷高度。改造后排水量达到12575吨,但航速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船装备了18式96战斗机和12式97攻击机。它与“翔凤”号航空母舰和被征用的商船“春日丸”号组成第4航空队,参加了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期间,龙船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船”装载了24架“零式”战斗机和9架“97”攻击机。在运输船队的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黑龙”: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标准建造的航母。
“黑龙”号是日本第一艘按照航母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大部分航母都是由其他战舰改装而成。黑龙的建造也是一波三折。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当时日本还可以建造一艘总吨位为21000吨的航母,所以最初设计了两艘总吨位为1050吨的航母。但海军要求在10500t航母上安装5门203mm舰炮、20门127mm高射炮和100飞机,这对于10000t航母来说是不合理的要求。进入预算审查阶段后,这些要求有所减少,航母的自卫武器数量减少到5门155mm舰炮和16门127mm舰炮。
1934年,日本海军发生了著名的“友鹤事件”:21号水雷队的两艘水雷舰在旗舰“龙田”号轻巡洋舰的带领下,在日本近海进行夜间训练。返航时海上风速达15 ~ 20m/s,浪高3 ~ 4m,导致“友谊鹤”水雷。回想起来,“友和”号倾覆的原因是船的重心过高,几乎所有的日本军舰都在某种程度上有这个通病。这主要是因为,在《华盛顿公约》的制约下,为了尽可能提高单舰的战斗力,过多的武器被盲目堆积在舰上。这一事件和前面提到的“第4舰队事件”对日本舰船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军方对黑龙的设计要求变得更加合理。
黑龙于1934+01年6月在舞钢海军造船厂开工,1935年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18800吨,150。
服役后,该舰随“龙飞”号编入第2航空队,搭载飞机57架(21零式战斗机,18 97攻击机,18 99俯冲轰炸机),曾支援日军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侵略,是偷袭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六月中途岛之战是黑龙战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该舰在美国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和企业号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下沉入海底,舰上1103名官兵只有385人生还。
“龙飞”:鱼雷“自杀”,水兵得以逃脱。
“龙飞”号为黑龙级2号舰,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37+01年6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试验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72架飞机,11名官兵。
该舰外形最大的特点是舰岛位于左舷中央(航母的舰岛一般布置在右舷前端1/3处),以便为舰载机提供较长的起飞跑道。舰岛之所以由右舷改为左舷,是因为右舷的中心在烟囱后面,烟囱冒出的烟会影响航行作业,干扰飞机降落。同样采用这种设计的还有改造后的驰程。
“龙飞”自服役以来一直与“黑龙”共进退。中途岛战役中,该舰在赤城、加贺、黑龙的惨祸中幸存,随后在第2航空队队长山口海军上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连续两次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约克城号,损失惨重。出乎意料的是,在袭击黑龙六小时后,美机又来到了龙飞上空。该船被舰桥右侧前方飞行甲板上的四枚炸弹击中,前部升降舵被炸飞,飞向舰桥上部井道,引发火灾。6月6日夜0点宣布弃船,包括山口文多在内的416官兵牺牲。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龙飞旋转两枚鱼雷后,被困在龙飞舱底机舱的70名日本水兵在鱼雷击中并爆炸后奇迹般地从缺口逃出,34人在海上漂流15天后被美国船只救起。
1942年6月4日至6日三天内,日本海军损失了4艘一线航母,332架飞机和飞行员。从此日本海军开始由攻转守,直到1945战败。
“翔鹤”级:全盛时期的宠儿,偷袭珍珠港的领军人物。
翔鹤级航母包括“翔鹤”号和“瑞和”号。1936年,日本单方面退出伦敦裁军会议,从此海军造船项目如脱缰野马般扩张。“翔鹤”级航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翔鹤于1937年2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瑞和号由川崎神户造船厂于1938年5月建造,1939年10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试验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84架飞机,1.660名官兵。两艘航母都属于1航空队的第5航空队。他们曾在日本海军全盛时期服役,参与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
“翔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因甲板中弹无法起降,后返回舞钢检修,于是第5航空队避开了中途岛战役,避免了毁灭的命运。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时,该级舰成为日本唯一的主力航母,但由于缺乏熟练飞行员,舰载机损失惨重。1942+00年6月南太平洋海战中,翔鹤号再次受损,不得不返回横须贺检修。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第5航空队再次出击。19,“翔鹤”号遭到美国潜艇“蓝鱼”号发射的4枚鱼雷攻击,导致弹药库爆炸,1263官兵随舰沉没。
马里亚纳海战中,“瑞和”号被炸弹击中,随后返回舞钢进入干船坞检修。1944,10年10月20日,“瑞和”号进入莱特湾战役,担任日本北方军旗舰。25日,“瑞和”号遭到美军舰载机猛烈攻击,各有7枚鱼雷和7枚炸弹,在恩加诺角沉没。1700名官兵只有970人获救。
“翔凤”级:名为潜艇支援舰,实际上是航母预备舰。
翔凤级航母包括翔凤号和瑞风号,其前身分别是潜艇支援航母“剑崎”号和“高崎”号,在设计之初就被列为“航母预备舰”。“高崎”号1939下水,航母马上改建。1940年2月竣工,更名为“瑞丰”。“剑崎”比“高崎”更早于1939 1下水,但直到1941才重修,同年1完工,改名为“翔凤”。
因为是“航母预备舰”,“剑崎”号在充当潜艇支援舰时,设置了机库和电梯。除了烟囱、桅杆和不成比例的小桥,顶层甲板几乎是空的。改装后的“翔凤”排水量131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7800海里(18节)。该舰可搭载6架零式战斗机、12 97攻击机和10 99俯冲轰炸机。788名官兵。
“翔凤”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袭击是在珊瑚海。战斗中,“翔凤”号被美军飞机密集攻击的7枚鱼雷和13炸弹击中,于5月7日1942沉没。这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瑞丰”号于5438+0944+00年6月在恩加诺角被美军飞机轰炸,击中两枚鱼雷和两枚梅子弹后沉没。
《龙凤》:甲板上设烟囱,掩人耳目。
“龙凤”的前身是潜艇支援母船“巨鲸”号。横须贺8月开工1933,3月完工1934,排水量13048吨。又被列为“航母预备舰”,所以舱内设施不多;外观与“剑崎”号相似,顶层甲板平坦,没有主要建筑,除了为迷惑西方军事观察家而设置的一个大而不当的烟囱。
大鲸号是第6舰队1和第2潜水队的旗舰。1941年底,“巨鲸”号开始进行其航母的改造。6月完成1942 11,更名为“龙凤”。排水量15300吨,航速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官兵989人。龙凤可以搭载21架战斗机和9架攻击机。
龙凤号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轻微受损后返回日本。后来飞行甲板加长了15米,可以搭载新型战机。1945年3月19日,“龙凤”号停靠武冈时失去动力,作为浮动防空炮台使用,直至日本战败。战后,“龙凤”号用于运送海外日军战俘和侨民回国,最终于1946年4月解体。
“鹰”级:只能用于训练和空运任务。
“鹰”级航母包括“狗鹰”、“云鹰”、“冲鹰”等。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海军就有一个计划,补贴私人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以防有一天被征用改造成航母。
1937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上述计划。凡排水量6000吨以上、航速19节以上的客船、游船、货船,在建设期间由政府给予“补助”。1940年,日本海军迅速扩张时,三菱长崎工厂的游轮“春日丸”被日军征用。当时船的建造已经完成了30%左右。1941年5月,该舰转入佐世保海军造船厂改建,同年9月完工并编入第5航空兵团,后编入第4航空兵团。试验排水量20000吨,航速21.1节,续航力8500海里(18节),飞行甲板长172米,宽23.5米,官兵747人。
因为是商船改装的航母,性能远不如正规航母。建成后从未作为航母使用,多用于训练和飞机运输任务。只能算是飞机运输船。1942中途岛战役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线航母损失惨重,于是“春丸”号于1942年8月更名为“鹰”号,正式编入日本航母的行列。“春日丸”的姊妹船包括“蒲甘丸”和“新田丸”两艘。偷袭珍珠港前夕,“八卦丸”被军方征用。1942年初改建,同年5月竣工。改名为“云英”。新天丸的改造也于同年6月165438+10月完成,更名为重影。
上述三种舰艇速度高,正规航母距离远。他们只能为运输车队护卫、护航或充当运输机平台,没有参加过更著名的战役。“鹰”号于8月1944日在吕宋岛西北海域被美国潜艇击沉。“云英”号于9月1944+01日在东沙岛以东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2月4日,1943+65438,“冲瀛”号在日本八丈岛以东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猎鹰”级:整体性能不亚于正规航母。
“猎鹰”级航母包括“猎鹰”和“飞鹰”,服役背景与“鹰”相似。为了应对1940东京奥运会,日本邮电部决定建造两个六轮的大型豪华场。日本军方愿意提供60%的补贴,但要求这两艘邮轮必须满足长210米、宽25米的规格,航速在24节以上,排水能力在26600至27000吨之间,三个月内可以改装成航母。
1号下水“津原丸”于1939年3月在三菱长崎工厂开工,第二艘“出云丸”于同年10月30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1940年10月,游轮决定改造成航母,并在建造工作完成前被军方收购。“隼鸟”级的改造项目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水原丸”号于5月初1942完工,7月中旬更名为“隼鸟”号。“出云丸”于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为“鹰”。试验排水量27500吨,水线长215.3米,宽126.7米,飞行甲板长210.3米,宽27.3米,航速25.5节,续航力12,565,438+0海里(18)。
隼鸟级舰岛设计新颖,烟囱与舰岛合二为一,向外倾斜26度,减少排烟干扰。其他采用这种设计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大凤和信部。虽然该级舰是由游轮改造而成,为了防火必须拆除许多木质装饰舱室,但整体性能足以与常规航母“龙飞”号相抗衡,相当令人惊讶。
1942年7月,猎鹰与飞鹰一起编入第3舰队第2航空队。中途岛战役一个月后,由于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严重不足,他们从二线预备部队调整到一线作战;10参加所罗门群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攻击美国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母。美军进攻塞班岛时,也有进攻的记录。
1944年6月20日,马里亚纳海战中,“雄鹰”号在他们嵌套的舰载机后方时,被1鱼雷击中。鱼雷爆炸后,航空燃料库被毁,挥发的油气充斥舰内。两个小时后,石油和天然气被引爆,随后是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声让舰上官兵误以为舰艇被另一枚鱼雷击中。爆炸后不久,老鹰翻船沉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战中,有三艘日本航母在遭到鱼雷攻击和油气引爆后被击沉。
当天,猎鹰也被两枚炸弹击中,损伤并不严重。复辟后直接承担训练和空运任务,不参与莱特湾与美军舰队的战斗,避免了被美军追杀的命运。1944 65438+2月9日,“猎鹰”号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受损严重。但由于布雷时弹药库和燃料库都是空的,幸运的是,爆炸并没有跟随姐妹舰的脚步。修复后的“猎鹰之鹰”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战后1946年8月解体。
秃鹰:由德国商船改装而成的航空运输船。
秃鹰也是由商船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但更特别的是,它的前身是一艘德国商船“scharnhorst”。该船于1935年在德国不来梅建造。属于德国洛德航运公司远东航线的定期邮轮,排水量18184吨。当第二次预定航程停靠日本时,欧战爆发。因为大西洋在英国手里,回不了家,只能待在神户。
1942被日军收购,同年9月改装航母。由于舰艇原始资料难以获得,改装工作进展缓慢,直到武冈海军造船厂1944年春天才完成。试验排水量20900吨,水线长189.36米,宽25.6米,航速24节,马力26000,续航力8000海里(18节),飞行甲板长180米,宽245米,官兵834人。
从速度上可以看出,该舰充其量是一艘航空运输船。1944年7月编入1海上警卫队,担任舰队护航任务。1944 165438+10月17日,在一次从日本到新加坡的护航任务中,在黄海济州岛以西海域被一艘美国潜艇击沉,结束了其作为航母的短短5个半月。
海鹰:从客船、袖珍航母到训练靶舰
“海鹰”的前身是日本大阪海运公司所属的客船“阿根廷丸”号。1939于5月在三菱长崎工厂完成,也是日本大型商船“赠与”支持的产品。原排水量12577吨,16600马力,航速21.48节,可载客901人。中途岛战役后,1942 65438+2月由三维长崎工厂改装,次年完工,改名为“迎海”号。海鹰排水量16700吨,水线159.59米,飞行甲板160米,宽23米。它是鹰式最袖珍的航空母舰。“杨彦”级驱逐舰由于更换了52000马力的主机,航速提高到23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可搭载587名官兵。舰速太慢,只从事舰队护航、飞机运输等后勤任务,没有投入线下作战。
3月1845,19日,“迎海”号在吴军港沿岸被美军空袭损坏,被拖回濑户内海的贝福湾作为训练用靶舰。同年7月24日,在别胡夫湾遭英国海军航空兵攻击后搁浅,直至战争结束,于1946年9月解体。
“大凤”:油气“窒息”使其灵魂回归大海。
这是日本海军最后一艘大型正宗航母。当时日本海军急需扩充航母实力,以抗衡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日本海军认为,美国有5艘大型航母,还会再建两艘,而日本只有6艘一流航母(赤城、加贺、黑龙、龙飞、翔鹤和瑞和),因此需要再建一艘大凤与之抗衡。该船由川崎重工建造。是1939预算通过后设计的,1941完成。
该舰的设计吸收了从实战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比如考虑到出动后飞机防空能力较弱,强调加强防护装甲。由于装甲重量的增加,飞机的数量不得不减少。原设计排水量33900吨,但为了增加消防设备和高射机枪座,增加到34200吨;因为飞行甲板装甲加厚,重量增加,船重心增加,要拆除一个机库,但干舷高度降低,所以采用了带飞行甲板的闭首。这在日本航母的设计中是史无前例的。
舰载机61架,其中包括19架狂风战斗机,6架蔡赟侦察机,36架流星攻击机。由于机库已满,13飞机必须露天停放在飞行甲板上。该舰航速33.3节,160000马力,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最大试验排水量34200吨,水线长253米,宽27.5米,飞行甲板长257.5米,宽30米,官兵65438+。
大凤于1943年4月下水,于1944年3月完工,隶属于1机动舰队航空队。用“翔鹤”和“瑞和”。1机动舰队拥有9艘航母,450架飞机。当时大凤号上有27架零式战斗机,18架天山攻击机,27架彗星和99架俯冲轰炸机,3架侦察机,共计75架。
1944年6月,“大凤”号第一次出击,它出现在19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第一波飞机升空后,美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舰岛底部,导致航空燃料库开裂,挥发性油气充斥整个机库,因此需要暂停第二波飞机的起飞作业,用升降机运送木材填补燃料库的裂缝。中枪五个小时后,损坏大凤号的船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启动了船上的通风系统,以清除渗透到船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结果动力系统产生的火花瞬间引燃油气,爆炸冲击波无法吹穿两栋楼的装甲和飞行甲板,而是在舰内造成“闷爆”。惊人的爆炸摧毁了船上所有脆弱的结构,但大凤在沉没前仍在海上漂浮了1个多小时。该舰因“窒息”伤亡惨重,死亡官兵超过1000人。
大凤失守后,日本立即改善了所有航空母舰的通风,但大凤号的沉没永远无法弥补对战斗力和士气的打击。从建成到沉没,大凤只有三个月零12天。
“Nobuka”号:在第一次航行后不到20小时就沉没了。
本舰原为第三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于1940年5月开工建造。但在横须贺造船厂建造过程中,由于中途岛战役中航母损失惨重,中途改装为航母。1944 165438+10月9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