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专著

2000年以来发表的著作和论文等科研成果(1)《韩非子趣味阅读》一书,2000年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台湾省显志再版,23万字,独立。《中国先秦审美文化史》卷,2000年6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9万字,独立。先秦文学史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20万字,独立。《诗骚考古研究》,香港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23万字,独立。《先秦两汉文献考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库),学习出版社,2007年5月,52万字,独立。2000年6月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英汉诗经》,365,438+00,000字,两者并列。《中国先秦文学精神卷》2003年2月,65438,24万字,两人并列。《中国古代文学选编》(四卷)2002年3月,654.38+0.2万字,排名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卷),2004年5月,80万字,排名2。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05万字,排名3。《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58万字,排名2。经典阅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三十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38万字。《诗骚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5-438+2月。《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第二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二),论文《我心里有什么》:读《孔子答问》,《孔子研究》(CSSCI),2000年第2期,B班,济南召开的第四届《诗经》国际研讨会,文学遗产。风诗在古今接受的异同,《第四届诗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7月,10000字,排名1。《老子研究的新考古证据》高峰著,《山东大学学报》第5期,2001,11000字,B类(本文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全文),《谈孟子的骄傲》论《山海经》的原始症候信仰及其文化考察价值,《人文叙事林》第四辑,2002年8月从人本主义、人伦到人情:论先秦诗歌中情感的内在驱动力《文艺报》2002年2月26日C类:论孔子诗学,《诗歌研究》(CSSCI)2002年第2期A类(一)《对《离骚》及其三首歌的背书考证》,《东方丛书》2002年第4期12000字b类《王国维的“新发现”《文学考古》第五辑《人文文学考古刍议,光明日报,2002.11.27,5000字,独立,B级《周代“采诗”文物新证》,民俗学研究,2002.4,7000字,B级《孟思·薛彤·孟子》。9000字《先秦时期的民本、人伦与带有主观表现的文学精神》,2004.9,10000字《出土文物鉴定与屈原创作》,东方丛书1,2005,B类(此文被人大2005年第8期全文抄袭)。《文史哲》(CSSC)2005年第3期A类(此文被人大2005年第9期抄袭)《庄子与老子关系的再审视》,《学术期刊》2005年第11期C类(此文被人大2006年第65438期抄袭)《第六届诗经·考古发现与论语解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多维视角在《诗经》研究中的拓展与汇聚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5438+2005年2月《诗经研究丛书》2006年《意蕴深远环环相扣》2006年《中学生读物》第1期《先令券与孔雀东南飞解惑》2006年《中国文化研究》(b,CSSCI)2006年夏季卷2006.2《山海经原始符号信仰及其民俗文化考察与民俗研究》(b,CSSCI) 《周易研究》(CSSCI)2006年第5期B类《说、传、于:先秦《说文》体例考辨》2006年第6期B类(本文由人大2007年第4期转载)《诗经》与汉乐府传播方式比较》。人文叙事林2006.12考古新证与嫦娥奔月研究,人文叙事林2007.12对话与表演:《诗经》与韩乐府最初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诗经》研究第十四辑,2008.6543。社科学报(2008.1.10)解读济南,济南是一座名人众多的古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1)《庄子三寓言与中国古代小说》,学术期刊(2008年第4期),C类“我”。出版广角,2008年第6期,《中和:诗经的审美理想与中国文化的基本品格》,见著名学者《诗经》,中国华侨出版社,1,2009,《汉代民间赋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研究》,《学术期刊》,2009年第5期(人大抄袭此文),2009年第9期,《堂说唱与汉乐府的艺术特征分析》,《文学民俗学论文集》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考衡考据学的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B,CSSCI)《汉代出土文献与全集》,《东岳论坛报》2010,第8期(B,CSSCI),《说、传、于:先秦说体考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65438。 《周易》研究2011第65438号+0 (b,CSSCI)《诗经与歌缇》考证,船山学术期刊2011第3号(CSSCI加长版)香。《理论学报》第4期,2011(CSSCI扩展版),《楚简证据》,《子与引诗》,《诗经研究》第二十辑,学苑出版社,2011.9,《山东大学学思学报》(2011-10-15),《屈辞传播方式研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