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冠军?
在中国古代社会,从老百姓到官员权贵,都坚信“书中有颜如玉,书中有千钟,书中有金屋。”读书的直接功利目的是做官。自孔以来,“学而优则仕”成为知识分子永恒的奋斗目标。所以寒窗苦读几十年,是为了当状元,是为了做官有文学背景,是为了做官光宗耀祖。成为状元,不仅是天下文人的毕生追求,在百姓心目中也有着“天上只需一轮,人间皆仰视”的无上荣誉。一旦殿试第一,马上被吏部考试任命为官职,或被国子监编修,或当、郎中,或掌管国史,或担任皇帝助理。从此,他进入了危险的职业生涯,开始了跌宕起伏的漫长人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终其一生,最终都走上了显赫的职位。如唐代有147名名可考的状元,29人事迹可考,其中宰相5人,尚书一级的官员(含小官)8人。清代114状元中,官职高达20位。可以说,在官场中努力升官,成为状元的群体,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至高追求。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获得最高奖项是不容易的。全国无数的秀才,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省考之后,最终在宫考中夺冠,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曾有“无中生有易,一老如天”的感慨。尤其是在清朝,有很多人还是一个满头白发,满头饱满的“少年”。四五十岁的秀才,人们不会觉得他多大。“唐太宗真乃长军事家,赚得白头英雄”正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生动写照。比如宋代有118状元。据《中国状元全传》记载,生卒年能考状元51人,其中20-30岁状元37人,占72.5%,年龄最小的18岁,50岁以上状元2人。清代状元114,能考生卒年者54人。其中20-30岁的19学生为顶尖学者,占比35%,年龄最小的为21岁。50岁以上的获奖者有5位,年龄最大的62岁。状元之路绝非易事。
唐代主要有三科进士考试,基本沿用后世。一种是贴经文,就是用现代的话填空。考官从各种学派的经典中选出一行,然后盖三行,让考生读出哪些字是粘贴上去的。本意只是为了测试考生的背功,检验其对经典的熟练度。第二次考诗赋,每个考生写一首诗,并赋诗一首,极其重要。比如唐开元二年(714),赋的试题叫《七赋》,规定用韵必须是“风阴国清”。唐代状元李昂写了一首27句327字的赋,气势磅礴,用词雄浑,用韵准确,在27位考上的状元中名列第一。第三次考试,就时事给出一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看法。目的是看到候选人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认为国家选择的是能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这三门考试全部淘汰,每门考试决定去留。只要一次考不好,状元梦就破灭了。宋仁宗之后对科研进行了修改,允许参与者按照策略、赋值、贴经、墨意的顺序试四次,综合平衡后再决定。考试结束后,考生由“阅文大臣”排出前十名,呈献给皇帝。最后,皇帝会根据个人判断来确定谁是“一等第一”。所以能拿头奖的,大多是当代人才。他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或有独特的天赋异质性,往往拥有人人称道的绝世才华。比如明代状元杨慎,“少年机警,十一岁能作诗,十二岁就打算写《古战场文学》、《论秦》。十三岁时,他的诗歌在北京小有名气,被诗坛领袖李东阳收为高级诗人。十九岁即中状元,二十四岁即中状元,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
在700多名排名靠前的医生中,也不乏平庸之辈。很大一部分人从高中成为尖子生后就一事无成。他们性情古怪,嗜酒如命,晚年贫穷悲惨。唐朝光华二年(899)的状元陆,穷得连一杯酒都喝不起,够可怜的了。还有很多状元官至下一届,却毫无政绩,生活平淡。更有甚者,他向叛军投降,被诬陷,被奉承,被史书称为“恶小人”。比如投降游牧民族,助人为乐的北宋状元莫卓。这些顶尖的学者无法进入历史,也很难留得清名。他们可以称得上是顶尖学者中的败家子。
在状元的考试中,有时并不完全是凭真才实学。有的人就是靠关系或者偶然的原因成为高中状元。唐朝有牛喜树、尹姝、王思宗,他们是“许愿状元”、“自荐状元”、“相扑状元”,从他们的绰号就可以看出来。状元裴更惨。唐文宗二年(837),礼部侍郎高垲主持科举考试。他标榜正义,宣言杜绝了求助。裴基于他与宦官左仇士良的关系,请求封他为状元。当时文宗皇帝是傀儡,朝野都是周世良掌权,裴司前拿着周世良的一封信,公然对高垲说:“裴秀才不是状元。”高垲琢磨了很久,知道自己无力反抗,不然马上就麻烦大了,只好无奈地把裴记为状元。在天下动荡,皇权濒临衰落的时候,看似正义的科研往往难以摆脱权臣的约束,成为宫廷政治的玩偶,这不能不说是顶尖科研学者的悲哀。
历代状元大多出身名门。他们从小就处于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既有重臣,也有名流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宰相、大臣。父辈的荣耀和显赫地位,为他们攀登科研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人依靠名臣的推荐和培养,成功实现了成为状元的梦想。然而,也有相当多的顶级学者来自贫困家庭。都是靠自己的天赋成为一个国家的尖子生。尤其是宋太祖,为了戒除唐代权贵操纵科举、徇私舞弊的瘾癖,加强了对科举中权贵子弟的监督和制约,刻意选拔了一批平民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比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状元吕蒙正,幼时被父亲赶出家门,随母亲住在龙门山。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以的贫苦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吕蒙正雪灾破窑记》。孤独而贫穷的吕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365,438+0岁的时候赢得了天下,42岁当上了宰相。他成为两朝侍郎,受到众人敬仰。在所有朝代,都有像吕蒙正这样的冠军。他们成了普通人的幸运儿,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家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进士从考场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无不入我的圈套!”一千多年来,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治国安邦,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官僚的统治集团骨干。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历史奇观:状元以其著述而得名,而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少有人步入大家的行列。作为状元,他们精通诗文,常有诗书传世,有的甚至有作品。但从高中开始,他们大多投身于仕途,无心写作,热衷于官架子,注重富贵利禄,无意执着于文艺探索。七百多名状元中,除了杨慎、刘公权,大多文学成就平平,难以传世。状元很难进入所有人的行列,高中也很难做到所有人都是状元。唐宋265位状元中,苏轼等八位大师以及李白、杜甫等其他大诗人,无一得状元。这种极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仍是困扰人们的古老文化之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是孙,唐武德五年非下午课程的第一个进士。
○历代状元中,后世最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科状元文天祥(1256)。他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陈冰支状元翁同龢在清咸丰六年(1856)的中国政局中举足轻重。他一生两次为钦差,是清末皇帝与后两派纷争中的钦差派领袖。甲午战争后,他积极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并推荐给光绪皇帝,最终促成了“戊戌变法”,使当时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一个由状元当上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桂海支状元李尊旭。他是夏朝宗室国王李延宗的儿子。天庆十年(1203)参加西夏科举,取得石婷第一名,成为状元。攻打齐王,提拔提督。后来在西夏皇帝建立的第二年(1211),发动宫廷政变,夏襄宗被废,做了皇帝,是为了夏宗申。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查的是,第一个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新邮科状元崔。先后考入京招抚界头(谢园)、书生样头(状元)、博学宏词科、系统科。
○历代状元中,唯一从吴状元升到宰相的是唐朝开元初年的吴举状元郭子仪。他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朝代,两次出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最杰出的武学大家。
○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北宋是“三元”人数最多的一个朝代,共有六人,包括孙鹤、王增、宋、杨振密、冯敬、王等。
○历代状元中,明朝官至宰相(包括宰相职位,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人数最多,包括胡光、鲁尚在内共有17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新魏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是“从李(白)到杜(赋),应是第一”。他的画被推崇为“南宗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从他开始。
○历代状元中,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徐佳状元张孝祥,在词创作上成就最高。他的词沿袭苏轼,精神饱满,爱国色彩浓厚。他与张并称为伟大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开创者。
○历代状元中,以唐元和三年(808)五子科状元刘公权书法成就最高。他擅长楷书和草书,与唐代另一位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刘燕”。历史上,他与唐代的、元代的颜真卿、赵并称为中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汉二年(949)姬友科状元王璞。他在唐代苏冕创立会议的基础上,根据唐九代苏冕编纂的会议和杨少甫的续书,编纂了《唐姚辉》百卷。后来根据《五代史记》写成《五代会》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准确,而且正式确立了正文分类编纂的体例和方法,为后人所效仿。这一贡献被四库的总结称为“伟大的成就”。
○历代状元中,新伟科状元杨慎是明朝郑德六年(1511)。他不仅从事诗歌创作,还会写作、写歌、作曲,重视民间文学。他是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和著名的学者。他一生的作品有400多种,虽然很多已经散佚,但仍有100多种留存;现存诗约2300首,作品之丰富,明日第一。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丁丑氏状元吴(1817)。他一生担任多省总督,十分注意各地的丰歉与民生的关系。他根据所听所见,画了一张图,列出来,把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整理成《植物名实考》22卷、《植物名实考》38卷。它是中国19世纪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邵熙四年(1193)桂畴状元陈亮。他主张注重事业功利,补充国计民生。他提出了“利宇宙者不过物,用其日用者不过物”的命题,并就义利关系与朱和进行了多次辩论。他的理论独树一帜,是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历代状元中,以唐代元和九年(814)的状元张最为喜爱饮茶,为我国茶道研究做出了贡献。他写了《烹茶之书》,评论了各种春茶炒制的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去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节是清同治七年(1868)陈武科状元洪钧。光绪十三年(1887),奉命出使俄国、德国、荷兰、奥地利,为期三年。他利用西文资料撰写了《元史译著补编》,开创了利用西文著作和资料研究元史的新时代。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查,唯一被皇帝招为马旭的是唐会昌二年(842)任旭科状元郑好。他是第一个进士,七年后,也就是中学三年(849),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马旭的候选人推荐给唐玄宗的女儿唐玄宗。
○在历代状元中,唯一一个被皇帝下令在刚过和紧接其后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南榜(或春榜)状元廉。因为考进宫的都是南方进士,所以对北方进士不满。明太祖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主考人和连等人处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清咸丰三年,1853)的女状元傅山香。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少数民族语言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获得第一名。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圭司女真进士第一人(又称谋略士)是女真人。他用女真文参加了科举考试。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是刘春林,清光绪三十年(1904)陈佳分科进士。他中了科举,次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于是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进士。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从汉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爱帝五年(907年)的285年间,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科举考试,产生大约270名状元。在《考大学入学》、《谈回族》等古籍中可考人数达140余人。
○中国历史上,清代江苏省产生状元最多。从顺治四年(1647)定海武进状元鲁公,到光绪(1894)南桐状元张謇,247年共有49位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状元最多的苏州府在清代,共有24位状元。
○在中国历史上,南宋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是短时间内产生状元最多的县。从大道第二年(1166)到大道第八年(1172),先后产生了小、、三位冠军。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兄弟)、张(兄弟)等19名兄弟状元。
○历史上父子状元最多的朝代是北宋,有张去华(父亲)、张德业(儿子)等6位父子状元。
○历代兄弟状元中,距离最近的是唐宪通十四年(873)的龟兹分科状元孔勋(兄弟)和唐乾福三年(876)的沈冰分科状元孔密(兄弟)。兄弟俩中头奖的时间只差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与他们所处时代距离最近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安德宇(父亲)为科状元,北宋开宝五年(972),安寿良(儿子)为任申科状元。父子两个冠军之间的时间只差三年。
○历代状元中,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吴佳状元张謇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很大成就。他于年及次年(1895)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兴办数十家企业和大量社会事业,影响全国,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实业家”。
○历代武学状元中,唯一考了两次,先探花后考状元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陈赓武学状元马全。马全初被封为马王全。乾隆十七年(1752)参加了一次武举进士考试,中了殿试三名。后来因任职期间与同事发生矛盾,被免去官职。为了洗刷自己的耻辱,他改名为全,并决定再次赢得名声。终于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了殿试状元,武学状元。
我就知道这么多。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