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各种古筝流派的特点
导语:传统筝乐分为南北两派,但仍可进一步区分,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等。这就是汉族筝乐的五大流派。我来说说各个古筝流派的特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论各古筝流派的特色1,河南古筝;
“分宜响”就像河南人的性格和语言,响亮粗犷,明快幽默。当然,这是指一般的风格。河南筝的演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和这种风格是一致的,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一直流到靠近月山的地方,而左手抖得很厉害,使得音乐演奏非常有戏剧性和效果。在河南郑,这种技艺叫做“流浪”。
河南郑灿的剧目可以说直接来源于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代以后衰落。只有南明一带还很繁华,所以也叫南阳鼓子曲。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歌词的“拍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出现,同时也是独立演奏,没有说唱。以前艺人相见,往往先奏一首板头曲以知音,改名为《山水间》。这可能与钟子和俞伯牙成为知心朋友的故事有关。今天大量的河南传统歌曲就是这种板头,也就是常说的“中州古歌”,比如《哭周瑜》《苏武乡愁》。
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角色分工,可以登台表演的“小调曲子”形式成为今天著名的戏剧“河南曲剧”。小调曲子最初比较简单,但后来随着旋律的发展,筝在伴奏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演奏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音乐美,给人以吸引力。
2.山东郑:
山东和河南相邻,语言和习俗有很多相似之处。山东筝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临淄富庶实用,其人皆吹、筑、奏筝。”所以很多人管山东人叫郑启钦。今天,许多保存下来的山东筝曲是来自山东,其中有些是作为的前奏曲出现的,类似于河南的板头,有68个“大板曲”,如《汉宫秋月》等。此外,还有由山东秦书演变而来的曲牌和曲牌,如凤翔歌。
山东筝过去用十五弦,外有七老弦,内有八弦,俗称“七老八少”。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键强,即“花指”也是用与“握”相连的大指演奏,下花指较多,左手则刚柔相济,铿锵深沉,就像山东人的一样。
3.潮州筝:
在广东,有一种非常著名的音乐——潮音乐。随着潮汕人的脚步,潮州筝和潮州音乐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从中国大陆到许多海外地区,我们都能听到这种带有南方情调和色彩的音乐。
潮州筝和潮州音乐一样,有“重六”、“轻六”等几种音调。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弹琴时左手按音的变化,从而达到几个音阶和调式的结合。而且旋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乐。潮汕话比较平和,潮州筝节奏不大,安静委婉。滑的起伏细腻微妙,主要是。左手大部分是搓滑打磨,也就是潮州乐师所说的“掰跟”。这种技法的运用,加上频繁使用的“拉线”和加花,形成了潮州筝流畅、华丽、温婉的流派。
总的来说,潮州筝中,“轻六”的调式较为活泼;《重六》更深情庄重;“活五”调具有六音的特点,表情悲凉缠绵,“反衬”调轻松活泼;还有“轻三六”调,如《柳青娘》《西洋寒鸦戏水》,都是潮州筝的代表作品。
4.客家筝:
客家筝也是广东的一个著名流派,客家音乐体系中的筝乐也被称为中州古乐。在中国众多的筝派中,它以古朴典雅著称。它起源于广东省梅县大埔。
客家筝乐是客家音乐中“丝弦乐”的合奏形式,经过历代客家筝人的充实、丰富和发展,提炼为独奏形式。一般来说,在播放每一段音乐时,一开始都采用相对自由的慢速。转到正常速度后,逐渐加速,然后慢慢结束。音乐的重复次数相对自由。客家筝乐也非常重视音乐的“盘数”,往往以盘数来分类。一般68板的音乐叫大调,和河南板头曲一致。当然,从音韵上看,不如河南筝高亢激昂,认为古朴优美,典雅大方,客家筝突出丰富多变的左手按滑音。
因为传统的客家古筝是用金属弦制作的,不仅能自如地背弦,还为延音和“作韵”创造了条件。历代客家筝利用这种左手滑音丰富多变的条件,形成了客家筝独特而典雅的特点,比其他许多艺术流派和其他歌曲更有内涵和深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滑音,下滑音,延长拍子数。
所以客家筝乐不仅可以训练左手,还可以检验其基本功,更好的锻炼左手。
5.浙江郑:
流行于浙江和江苏。白居易,又名、武林郑,是著名的大诗人和优秀的音乐评论家。他在杭州、苏州为官期间,写了许多听郑的诗。据现代资料显示,与过去流行的说唱音乐"上海滩筝"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四点"和演奏技法。从技术上看,有一些其他筝乐流派的特色,但没有浙江筝那么突出,明显形成了演奏特色,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四分”技法在浙江筝曲中的运用往往给人一种活泼明快的感觉,在一些现代筝曲中也经常使用。
另一个特点是“指法”的运用,通过大手指的细微摇动来演奏,其效果与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非常相似。严格来说,这是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所不具备的,因为其他流派所指的“指法”或“指法”实际上是用大指作为一种相对快速的“撑分”,而浙江筝的“指法”
比如《山涧流水》这首歌,虽然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但它最早是在浙江流传的,而且在流传的时候也是浙江筝人的一首重要乐曲。这是一部写意作品,它可以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联系起来,但它并不被认为是音乐本身描述了这个著名的音乐故事。
近年来,筝的演奏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筝的改革上进行了许多实验,产生了许多种类的高质量、精致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对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紧张筝、沈阳音乐学院移调筝、苏州切弦转调、上海音乐学院蝶变筝等。).这些筝曲的改编拓展了筝曲的表现形式,使筝曲更容易参与合奏和伴奏。
要追溯到中国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就属古琴和古筝了。只有这两种乐器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但是古琴的发展比较缓慢,记谱法还是比较古老的。有人尝试把旧乐谱改成五线谱,但是不方便演奏,所以发展很慢。但是古筝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改革、发展和传承,发展很快,比如现在很多。
在古代,以前是没有的。是一代又一代古筝演奏家长期研究和演奏的突破。比如捻手指,就是右手大拇指的指甲板自然半握在手里,食指支撑大拇指下方的手腕快速来回摆动,捻手指就是捻手指只是一两个小点。发明了很多新的技术,使得古筝艺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说到技法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声”的发展。在普通的21弦古筝上,一般采用五音珍贵弦,没有七音的一些音,也没有各种变化。它甚至可以弹奏七音的所有音,甚至可以弹奏和弦和各种度的和弦。这些变化在传统的古筝音乐中大多是不可能的,但和声是演奏古筝的一个特点。
从传统的筝到现代的筝,和声和声被广泛使用,指的是两个手指同时发声。比如演奏时,在旋律下方演奏一个低八度,这样就形成了和声,既增加了音量,又增加了深度。除了八度,还有五度、四度、三度和声。此外,一个声音模式可以附加到八度音程上,比如这样。就音域的变化而言,很少使用音调调制。将原来的D调改为G调(隶属关系)、A调(隶属关系)和C调,更加方便,但现代筝使用的都是E调、F调、bB调,也是通过调式完成的。
而且现代筝的曲谱比过去有了很多很大的进步,很多现代歌曲都会改编自民间说唱音乐和传统戏曲音乐。但除了这些,还有更多由专业作曲家构思创作的新歌,使得古筝演奏艺术不仅仅停留在对民乐的改编上,而是有了很大的飞跃。比如现代音乐中的《临安遗风》,就突破了郑的独奏和合奏。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一员,我认为中国音乐也需要吸收其他音乐的长处来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音乐也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古筝主要流派的起源、演变和特点,说明了中国古筝音乐的成熟和发展,各个地区的古筝音乐与地方戏曲、说唱、民乐都有关系,事实也是如此。这种古老的乐器能够在更广阔的区域内不断流传,筝乐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外界的影响和交流。也正因为如此,筝才得以流传下来,而筝乐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外界的影响和传播,这也使得筝乐的流派如此生动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