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硕电脑的CAM工程师
作者:TIFF
第一部分
当我们第一次听说华硕的时候,很震惊。因为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我们不得不承认华硕是成功的,也是神奇的。但只针对公司,不针对个人。
个人幻想自己能在华硕创造奇迹是痴人说梦。如果从概率论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概率大概是0.01%。因为华硕足够大,足够稳定,华硕不会允许你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对于全球为数不多的超级制造工厂来说,它需要的是订单,这是工厂精神的核心内容,或许在台北总部。华硕的企业文化不是这样的,但是在大陆,今天明硕作为华硕最大的硬件生产部门,不需要你的奇思妙想。他需要的只是维持这个庞大生产基地的运转,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只有强大的执行力,多达4万的工人才能快速行动,为华硕创造效益和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个时候,一个规范,一个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在华硕所接受到的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标准化、秩序化,一切都需要量化。这是明硕今天一直在努力实现的,也是明硕企业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名人需要实行一种军事化管理来维持这种秩序,因为人是懒惰的,需要规范来约束,所以管理的核心就是军事化管理,可以起到成本最低、时间最短、效果最明显的效果,但这种管理是最不人道的,与华硕标榜的“以人为本”背道而驰。
之所以实行军事化管理,是因为军事化管理涉及到公司的根本利益。没有军事化管理,没有执行力,没有良好的秩序,生产线就无法正常运转,流水线上少一个人就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公司拼命强调这些都和他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个时候,大家要想想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制造工厂没有什么招数,没有什么专业,没有所谓的技术,有的只是维持一个机构运转的重复动作,所以不要幻想自己在制造工厂能有多少技术和专业。每天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除了上班,睡觉,上班。作为一个社会人,你已经和社会脱节,没有社会化。没有机会获得多少有用的经验。在这里不需要你专业强或者英语好,只要你能加班就行。在制造工厂加班就是最好的员工。
而且这里的主管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如果有一天你不加班,肯定会有人问你,那就奇怪了。看来加班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你会看到教育的真正浪费。国家花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出来的本科生都在工厂里做着琐碎重复的事情。想想自己的专业在哪里,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国家急需的软件人才就是做MIS的。MIS真的需要软件工程师吗?
不是,MIS其实是一个行业的电子化过程,也就是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语言应用。完全不需要要求计算机专业,只需要一个比较懂行业运作,有一点编程训练的人就可以了。真正的软件工程师应该是在研究算法,开发应用软件。另外,你可以看到电子人才的短缺是做PE的。所谓的技术部只是指导新产品,做简单的测试,然后做所谓的工艺。需要一个在大学学了4年的EE吗?
真正的EE应该是做电子、电路、通信,做自己专业知识能充分应用的工作。如果一年后你从工厂出来,你觉得你还能看懂差分电路,画出各种MOS晶体管的电学曲线吗?还能做DFT计算吗?我觉得大部分人的结果就是愿意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因为这里的工作太简单了,而你已经退化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其他方面,你在这里工作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加班是好员工,所以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不加班,觉得不正常。
第二部分
前面我们谈到,在这里加班被认为是正常的。想象一下你所有的私人时间都没了。你能做什么?你不觉得生活很悲哀吗?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享受爱情。你所拥有的只是在一个无聊的工厂里度过你的青春和多年来投入的教育成本。
有人在想,在华硕做主管不行吗?我没有伤害你的意思,只是看看台湾省那些连生活都过不下去的人。我们在大陆建厂,就会关闭台湾省的工厂。那些工人呢?都是公司保管的吗?资本主义好像不太好!如果有太多的人力,它将被转移,哪里有工厂,所以你可以看到R&D中心已经满了,6号楼已经被修改。你能当主管吗?看看你面前被调走的台湾省人,还有不断壮大的台湾干部队伍。你认为你能熬到他们退休吗?
也许你可以去新工厂。听说上海南汇区正在建超大型工厂,是电子类最大的制造工厂(据说可以容纳65438+万人!)。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上海工厂建成后,世界其他地方的工厂会再次关闭。那些人呢?你要去哪里?你失业了吗?不要!他们会来新工厂,你就不用想了。至少你的条件并不比别人优越,因为——你不是台湾省的!
在台资工厂里,台湾省人的地位就跟解放前英国人在中国的地位一样。他们有各种特权和便利,所以你在大陆升职必须排在台湾省人后面。也许你会说,明硕不是有外省人当班主任吗?但是你数一下,有多少?手指无数!不是我们大陆人不优秀,也不是我们大陆人不认真。每年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就这样离开,是我们的错吗?这个问题我不想评论。让我们看看几家在大陆做得很好的台资企业,比如鸿海和祁鸣。特别是鸿海,是本土化的,所以别人会设身处地,站在大陆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鸿海在大陆也能运营的很好。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鸿海和明基有那么多大陆高管?
一个公司最终能否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取决于这个公司是否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是否赢得了当地人的心。除非这家公司只考虑眼前利益,当然这点我们也不能否认,因为这只是一个制造基地。如果在世界其他地方,只要政府的价格比我们可爱的苏州政府还低,我相信这里的工厂很快就会关闭,不用想别的。人们只是看中了便宜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尤其是低廉的人力资源,人们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赚钱!所以不要以为公司是慈善基金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苏州的土地很贵,消费很高,而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更丰厚的资源,你觉得华硕会怎么做?产出多少成为高管的最高兴趣,其余都是空谈。这是自上而下的想法。你觉得在这种氛围下你能有多珍惜和关爱员工?如果你真的珍惜和关爱员工,就不会有员工猝死,或者无家可归,冻死街头,也不会有网上的系列罢工。如果你去我们公司生产塑料制品的部门,你就会知道员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在什么样的防护环境下工作。
因为核心部门都在台北,这里没什么他们关心的。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在这里能挣多少钱。所以不要期望太高。即使该公司一直声称要本地化并转移其所有的核心机构,但这只是说说而已。你真的认为它会搬到这里吗?你认为他在中国大陆的所谓研发真的能起作用吗?至少我负责的这么多模特都是直接接触台北的。从分阶段到分阶段,我从未与中国大陆的所谓研发部门有过任何合作。大陆R&D所做的,其实只是一个打杂的,只是一个比工厂更高级的打杂。也许你会有别的想法,觉得我说的有点偏激。但我看到的就是这样,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所以公司标榜的本土化只是口号,对员工的关心和珍惜只是口头上的声音。真的做好了吗?不要!他们真正做的是Costdown,因为工厂的核心内容就是costdown,因为这里没有智力投入,只有被当做机器的人和被当做机器的人操作的机器,所以工厂的目标就变成了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高的产能,所以costdown就成了每个主管最重要的考核内容。花了多少钱,做了多少MT?去车间看看,那种噪音,那种灰尘像毒药一样在慢慢侵蚀着弱小年轻的生命。然而,我们珍惜和爱护员工的伟大公司取消了SMT员工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补贴。公司宁愿花几百万办个运动会,也不愿意在员工身上浪费一点资源,因为办运动会相当于打广告,但是人多的是。今天不做,明天还是会很挤。来的人多,何必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如果公司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要考虑到人心是对立的。所以今天从华硕走出去的人,很多都是未来华硕的潜在消费者,有的甚至是未来华硕的客户。华硕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子,在他们嘴里又是什么样子?明天的华硕是人们希望他们说的吗?我们主管要考虑这个问题,考虑到华硕未来的路还很长,不是今天的蝇头小利,而是整个大陆未来的市场。
第三部分
我们老板不是一直在说实施巨狮计划吗?也就是说,公司要求高,涉及面广,需要行业多元化。可以理解为这种想法是大势所趋。现在电子行业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多极化、饱和化的趋势。在这种气候下,只有大树才不容易倒下,因为只有产业多元化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失去一角。但是我们想想工厂可以有什么多样化。只有销售、研发、PM等核心部门才会感受到这种多元化。对工厂来说一切都一样,我们只有跟进权。
什么都在台北做,完全感受不到多样性。我们都是按照别人的决定和设计来做的。我们需要在台北确认一个小问题,还有很多所谓的流程,所谓的权限在限制我们。从一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不要越轨,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而且公司从来没有针对大陆人做过规划。也许他们想过,但那只是一个想法,有些人甚至想都没想过。我们的一位副院长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不是说清楚了吗?他不会刻意往本土化方向发展。等某个时机成熟了,他会给大陆人。看他说的。他甚至懒得撒谎。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会刻意在本地化上发展。他说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大陆人都走了?等到台海开战?
他们骨子里没有本土化的观念,有的只是钱。他们的想法是资本家的想法。用马克思的话说,资本对剩余价值是狂热而绝望的,资本的最高利益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所谓本土化的核心内容。他们所谓的本地化应该只是工厂和运营商的本地化,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大陆人力和电力供应丰富。你觉得大本和专科真的能有所作为吗,你真的能充分利用你的专业吗,你真的能释放你的能量吗,你真的能体现你最大的人生价值吗?
错,你错了,人家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要刻意,先打杂就好,等时机成熟了再说。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我可以告诉你,这次你等不及了。
我为什么要说你等不到那个机会?我们先来看另一个问题。你可以算算你进来以后接受了多少教育和培训。再想想公司宣传的教育培训是否真的可持续。真的有可能吗?我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问所有的PE你接受了多少理论培训。
在台北,工科类的工程师每周都有RD提供的专门讲师,而我们呢?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接受了什么培训?我接受的那点培训根本不涉及太多技术。让我们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搞清楚HighspeedPCB的接线和工作原理?有没有人能清楚的解释一下为什么PCB要把电源铺设在特殊的一层?用于分步滤波的电容如何实现更大的带宽?布线时如何计算电容间的电感才能达到最佳滤波效果?我们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训练,所以无论待多久都无法和别人竞争。进来的时候我们可能比较强,在学校的成绩也比较好,但是在这里打杂一年又能怎么样呢?如果我们每天不看书,估计已经把学校的专业知识忘了。当我们想回去做技术的时候,突然发现电路听不懂,协议忘了,英语退化了。你认为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这时候有人会说大陆人不能接手之类的,还会跟你说你要先打零工,我们已经从台北调人了。还不是时候!看最后的结果。还不是时候。呵呵,等等。他所谓的时机是不是遥不可及?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良好的训练?为什么公司不能给我们培训?因为核心组织在台北,因为公司不刻意本地化,因为RD在台北,所以没有当地的R&D部门真正支持你。你觉得可以经常飞去台北训练吗?似乎有点天方夜谭。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就没有成长的机会,人才也留不住。IBM的员工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室里。你听说有多少人离开IBM了吗?很少,只有他炒了别人,主动离职的人不多。在华硕,你可以看到计划经济时期百人排队的场景,但那不是商场打折,那是华硕走人!多么令人震惊!
人才流失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质量问题。刚进来的操作工和工作两年的熟练操作工差距有多大?直接结果就是很多工艺差,直到报废。
更可怕的是,一方面人手短缺,另一方面却不断有人离职。相信很多人每天加班到10,12甚至凌晨2点。因为华硕的用人策略和价值取向,一般都是招应届毕业生。到了每年的七八月份,老员工走了很多,新人却没有得到补充、培养、培训。
累是华硕人共有的词。加班是他们的日常,可恨的是华硕特别喜欢招实习生,因为他们的价格只能吸引应届毕业生,他们的说辞只能对付应届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人很少会来华硕浪费时间,而且还能出很多费用,这对公司来说是Costdown的新发现。每次提到costdown,我们的高管都会异常兴奋,更可怕的是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
辞职,招聘,辞职,可怕的恶性循环,一方面越来越多不成熟的面孔介入,另一方面抑郁的面孔离开。名声一旦在国外,就很难改变。现在武汉等地的很多高校都已经知道了华硕的情况,辞职人口中所说的华硕也广为流传。华硕在大陆的第一步已经注定失败,开始面临招人的问题,开始为人手不足而头疼。而且越是不想改善,后期越难改善。越是不想刻意提高,越是提高不了。员工对公司不信任,公司一再降成本,一再高压管理,那么这两方面的矛盾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改善?等到他所谓的时机成熟,恐怕是白日做梦。
遥不可及。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机遇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大陆政治稳定,治安良好,可正是时候;苏州有运河,外面有上海机场和海港,是个有利的位置。但是和谐呢?仁和在哪里?人和在人心,人心没了,还会有人和平安吗?
悲大于心死,人死次之。华硕该醒醒了!人心没了,你以为还有什么?只有流动的员工,不断恶化的素质,越来越恶性的循环。现在华硕在市场上的“坚如磐石”早已暴露无遗!你想想,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华硕以后真的能达到他说的质量吗?他的大志向是靠什么支撑的,他的大狮子计划是靠什么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