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气候、植被和地质背景简介

虽然白水台在纬度上属于亚热带地区,但由于景区与地形的高差很大,其立体气候非常明显:即在同一山坡或山谷中,有暖温带(海拔2200~2500m)、温带(海拔2500~3000m)、寒温带(海拔3000~3500m)、寒带(海拔3500m以上)。由于缺乏当地气象观测资料,赵等人(1998)根据中甸气象站的气象记录和该地区气温的年平均垂直递减率和降水的年平均递增率进行计算,得出白水台顶部(约2600m)年平均气温为9.1℃,年平均降水量为714mm,平均雨季开始于6月初,结束于年。这说明该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地球西风带的控制。

气候的明显分带造成了白水台景区附近植被明显的垂直分带和“一季四季,四季交替”的立体生态景观。白水河上游和十三角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原始森林主要由海拔3700 ~ 4100米的冷杉林、海拔3400 ~ 3700米的云杉林、海拔3200 ~ 3700米的红杉林和海拔2600 ~ 3200米的云南松林组成,但木渎谷的山腰和山麓以及河漫滩上的植被已被严重或完全破坏,所以在海拔2600米以下,主要是次生灌木——云南松

白水台背靠一座由三叠系北衙组灰岩组成的十三陵(赵等,1998)。第四纪以来,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破碎,断层、裂隙发育,为大气降水的入渗和地下水的径流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但由于一条南北向大断层的阻隔,地下水在海拔2600m左右以泉的形式出露,但目前只有两条主泉,即主泉1和2。泉水在暴露和流动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CO2,沉淀出丰富的碳酸钙沉积物,从而形成各种钙华景观(图16.4438+0)。

图16.1白水台钙华成因及形成的地质背景图。

(赵等1998修改)

1—钙华;2-洪积砾石;3-泉水;4-石灰石;5-故障;6-水流方向;7-监控点

①白水台1、2号主泉位置;②开始出现大量钙华的地方(距泉约100m);③ ~ ⑧是钙华池中的观测点;⑨白水台泉下游500米溪流水化学自动监测点。

虽然泉水温度(约11℃)基本接近同高度年平均温度(9℃),但考虑到源头高海拔雪水冷却的影响,泉水温度可能与深层地热有关。以下水化学和碳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