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一阮籍,阮之子,《咏怀诗》作者。
阮籍,少年,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父亲去世后,家境贫寒,阮籍刻苦读书,功成名就。天才少年八岁就能写文章,整天弹钢琴。青年时期,他学而不倦,爱研究儒家诗词书籍。同时,他也表现出以高德、安乐、清贫的古代圣贤为榜样的兴趣。阮籍在学习文学的同时也学习了武术。他的爱情诗中写道:“少年学剑术,技妙。”阮籍性格孤僻,为人轻浮。当他大约16或17岁的时候,他曾经和他的叔叔阮希去过董军。崇州刺史王昌接见他时“终日默不作声”,王昌“以为不可测度”。
阮籍有政治济世的野心。他曾去光雾城,看楚汉战场,感叹“当时无英雄,立子成名!”
正始年间,明帝曹币被曹爽、司马懿所淹,曹芳得到他们的协助。政治形势非常险恶。三年(242)初,当时被任命为太尉的蒋济听说阮籍“俊秀婉约,志存高远”,便问起王默,王默证实了。之后,姜姬准备证明阮籍是自己的家人。阮籍闻讯,写了一份“奏章”,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亭子里,请官员交给姜姬。在《回忆》里,我说我是个穷书生,出身卑微,为人尴尬。婉言谢绝。一开始,姜姬担心阮籍回不来了。后来他得知自己到了首都亭,误以为自己被命令了。他在回忆中说的,不过是口头上的客套话,所以很高兴,就派人去接他,不想阮籍已经回去了。姜姬很生气,拿王默出气。王谟非常害怕,他不得不写信劝说阮籍。阮籍在艰苦乡镇的亲戚也来劝喻,他推脱不了责任,勉强上任,但不久就去世了。这是阮籍一生中的第一次仕途,这种仕途显然带有一些被迫的性质。
正始八年(247)左右,阮籍和的父亲都是商人。阮籍免了商的病后不久,被曹爽招去参军,被阮籍婉言拒绝。这是阮籍的第二次仕途。(注:关于阮籍是否当过曹爽的军队,史书记载不一。《晋书·阮籍传》中的记载是:“被曹爽辅佐时,被召参军。因疾言,屏于场。”也就是阮籍没有在曹爽参军。但《三国志·舒威·王灿传》引用魏春秋的话说,“后商舒朗,曹爽从军。”这里参考《晋书》中的记载。)
前十年(249),曹爽被专事国事的司马懿所杀。司马杀异己,很多人受牵连。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但同时又觉得天下无由,于是采取了不惹事,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近水攀山,或一醉方休,或三缄其口。
竹林时期开始后,阮籍、嵇康、单涛、刘玲、王戎、向秀、阮咸都是“竹林游”,史称“竹林七贤”。当今学术界通常将竹林七贤的学术思想活动时间称为“竹林时期”
正始十年(249)四月,改袁家平。阮籍刚刚四十岁,阮籍就成了司马懿的事业领袖。嘉平三年(
251)司马懿死后,阮籍成为司马师的定亲副将,一直担任此职至嘉平六年(254)。嘉平六年,即元年(254年),贵族乡官曹茂称帝后,司马师为了笼络人心,封官为爵,阮籍也被封为山海关侯、移官常侍。第二年,郑源二年(255),司马师在与邱剑、文钦作战时,因眼疾而死于军中。司马师之后,其弟司马昭继位为大将军,记载了这段历史。可能是在这一年,阮籍主动要求司马昭到东平任职,司马昭欣然同意。然而阮籍在东平回来才十天。阮籍从东平回到京师洛阳,立即成为司马昭的事业领袖。他在这个职位上只干了一年左右。甘露元年(256),即郑源三年(六月改甘露),阮籍请求当步兵校尉。步兵队长一职虽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但却像散骑一样与皇帝关系密切。虽然是武陟,但是手握兵权,不会对司马造成压力,引起司马的怀疑。阮籍担任这个官职的时间最长,所以后人通常称之为“阮步兵”。钟会是司马的心腹。他曾多次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但阮籍以醉酒为由予以豁免。司马昭本人曾多次与他交谈,试探他的政治观点。他总是试图通过深刻的方式来应对过去,这使得司马昭不得不说“阮思宗是谨慎的”。司马昭还想嫁给阮籍,阮籍醉了六十天,使事情变得不可能。
靖远四年(263年)十月,司马昭被提升为晋国公,宰相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篡权的重要一步。按照套路,曹魏的傀儡皇帝曹桓上书封了一个爵位,司马一卑,再由大臣或大臣“劝退”。当时阮籍被任命为步兵队长,也被勒令下笔,但阮籍还是喝酒。使者来催稿,阮籍只好带酒起草稿子。
阮籍死于靖远四年(263年冬),即他写《劝进表》后一两个月,享年54岁。
性格思想阮籍早年崇尚儒学,立志用世。后来魏晋禅宗发生政治动荡。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切感受,他采取了鄙弃礼教的愤懑态度,转向了以隐逸为目的的道家思想轨道。阮籍自述诗《淮上诗》中“前年十四、五年,志尚好。”你可以看到这个。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
他也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他曾经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和《大庄论》。但是,阮籍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家,他并不完全排斥儒家。如在《论音乐》一文中,他充分肯定了孔子和礼乐制度在“移风易俗”中的重要性,认为“礼要立其象,平其心,治其外,制其内,礼乐正,天下平”。在很多方面,阮籍甚至尊重儒家的一些理论,比如儒家的伦理孝道。阮籍主张“自然”在他的社会政治观中排斥名教,要建立一个被道家称为“无为”和“无君”的社会。在哲学上,阮籍认同老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方法是“和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人合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则是天生排斥宗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对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上,还表现在对自身“意义”的不同规定上。
《咏怀诗》的文学特色阮籍的《咏怀诗》通过比喻、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意象塑造等不同的写作手法,形成了“悲愤悲凉、晦涩曲折”的诗风。比兴和意象塑造是怀诗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法。
《怀怀诗》讲究炼词,语言上看似简单,实则朴实无华。其实意境深远,用词恰当。
阮籍《咏怀诗》的本意正如仲夏所说:“难寻趣归”(诗)。《怀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人生短暂无常和现实刻骨铭心的伤感,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种伤感和焦虑。
关于阮籍的文章,都是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劳仑》、《大庄论》、《依桐论》、《岳伦论》等。这些随笔都是以“答问”的形式写出来的,主角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读者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到作者所塑造的玄学形象。文章注重结构的逻辑层次,一般自始至终关照,循序渐进地论证,善于做抽象的、本质的分析,体现了魏晋思维方式的进步。他们的语言风格是简单而庄重的,没有尚华的装饰,但略有平行。
同时,阮籍在作品中透露出强烈的神仙观念,如《大人先生传》。但没有轻松畅快的内容,而是充满了压抑、悲伤、孤独的感觉,这是当时形式所迫。
个人诗:《咏怀古诗八十二首》
散文:《成人先生传》、《论老年》、《论大庄》、《论依桐》等。
赋:青丝赋、首阳山赋、鸽子赋、猴赋等。
魏晋人物对玄学的影响魏晋时期非常盛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玄学之风”。它不仅一度主导了当时的思想领域,也主导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一种虚无的社会氛围。对于阮籍来说,并不是他不重视玄学理论。比如《论大庄》和《大人先生传》就是他苦心经营的玄学著作。除了形而上的理论,其实越来越直接的体现在纵酒恣意的生活态度上。受阮籍等人的影响,到了晋代,尤其是元康时代,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或人生趣味在社会上一时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变成了对肉欲* * *和肉体放纵的单纯追求。
五言律诗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致力于写五言律诗的人。他的爱情诗把82首五言诗连成一个庞大的诗群,塑造了一个悲怆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举,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它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境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如晋代左思、张载、陶谦的诗(饮酒),南北朝刘宋的鲍照,北周的庾信,唐代的陈子昂(情怀),李白(古风),都是思想内容深刻的五言长诗,都是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发展。摘要:阮籍的《咏怀诗》或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凉,充满了强烈的悲情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凌涛,深思”的人生启迪。阮籍的诗歌生动地展现了魏晋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知价值。他为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阮籍的爱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出现在中国诗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阮籍之后,诗人争相模仿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忧其乱,忧其无故,而放之,诚其所至,足以羡八不足,笼万物。”《怀怀诗》是左思的咏史诗和陶渊明的饮酒诗合二为一的第一首诗。
曹雪芹笔下的阮籍作为“越轨”人格的典型,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思想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作为典型的文学人格,在他身上确实能看到阮籍的影子。
再比如曹雪芹仰慕阮籍。曹雪芹的“孟如安”(又名“孟如安”)一词,应该是指阮籍。周先生曾指出,“孟如安”的别称之一,可能暗示曹雪芹的阮籍之梦不一般。(《曹雪芹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版)本文提出了有价值的可能性。此外,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诚的诗《步兵眼斜人》(《致曹雪芹》)以阮籍(人称阮步兵)的奇闻异事,赞扬了曹雪芹拒绝随波逐流的高傲态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赠诗,透露出曹雪芹和阮籍相似的才华和心境。其次,曹氏与阮在历史上是有关系的。曹雪芹曾被比作之子,敦诚曾写道:“少陵曾赐曹将军,曾称之子。你当了将军以后,把这个环的彭浩屯给堵死了。.....爱你诗笔有奇灵,直追长谷破篱扇。汉魏时期,曹氏与阮籍关系密切。阮籍的父亲阮是曹氏父子身边的文官。父亲去世后,阮籍仍由曹石照顾。当然,曹雪芹梦见阮,不仅仅是出于某种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阮籍是他心灵的知者,行为的楷模。
明代历史评论家金毓中盛赞阮籍品德高尚,称其为“人生大圣人”。(摘自《阮思宗文集序》)
鲁迅评价:阮籍的散文和诗歌都很好。他的诗虽然也慷慨激昂,但很多含义隐晦却不明显。宋代的颜延之说他看不懂,所以我们自然更难理解他的诗。他诗里也说神仙,其实他不信。
阮籍在历代“竹林七贤”的排名中始终名列第一,可见阮籍在文人中的声望之高。比如《世说任新雨旦》明确把阮籍排在第一位,嵇康排在第二位,单涛排在第三位,其他人都排在第三位之后。名人传记的顺序是阮籍、嵇康、单涛、向秀、刘玲、阮咸、王戎。
历史记录参见:
《晋书·阮籍传》
世说任新雨生日
世说新琪宇医
世说新语剪奥
世说新语美德
司马昭想和阮籍结婚,以赢得他的芳心。阮籍为了逃避这段婚姻,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昏迷了60天。被命令求婚的人根本不能和他说话。最后,他必须向司马昭汇报。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哦,算了,这个酒鬼。(详见《晋书·阮籍传》。)
蓝眼睛的阮籍,不常说话,却常以眼睛为道具,以“白眼”和“蓝眼”看人。用白眼对待讨厌的人;用绿色的眼睛对待你喜欢的人。据说嵇康母亲去世后,嵇康的哥哥嵇前来吊唁,但由于嵇在朝中为官,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仪之士,他不顾丧期应有的礼仪,给了嵇一个白眼。后来嵇康拿着酒和琴来了,他喜出望外,立刻由白眼变成了蓝眼。
鄙薄礼仪好酒,酒店就在他家旁边,女主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阮籍经常和王戎去喝酒。喝醉了就在别人旁边随便睡着,一点都不避嫌。那家的老公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当行为。魏晋时期,男女不亲是理所当然的,阮籍却完全被忽略了。有一次,他嫂子想回娘家。阮籍不仅给她饯行,还特意送她上路。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和批评,阮籍说:“礼仪是为我们这一代人设计的吗?”
阮籍的母亲去世了。阮籍在悼念母亲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会上喝酒吃肉。“李思”号船长何增也在场。他对文王说:“你以孝治国,阮籍却在他母亲出殡时参加你的聚会,饮酒吃肉。你应该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地方,用正确的习俗教育他。”文王道:“黑宗如此伤心沮丧,你不能分担他的悲伤。为什么这么说?”再说了,如果治丧的时候生病了,可以喝酒吃肉,也是符合丧礼的!”阮籍仍是笑着喝酒吃肉。
后人纪念阮台,又名阮,是晋代阮萧的所在地。遗址位于今开封尉氏县小东。
南门城墙上,东临护城河,西临东湖,南北向干部家属院。萧泰创建之时,年号不详,县志中有很多关于萧泰的诗文和一些记述。据记载,阮籍的小台原为“高15丈,宽2丈,高3层”,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民国四年(公元1965438+),如今的阮姬晓台看起来更像一座土墩,或者说是闹市中遗留下来的土墩,其上
阮籍嗜酒,擅长弹琴。他喝酒弹琴的时候,经常会反复尖叫。当他得意的时候,他会突然忘记自己的身体,甚至会马上睡觉。可以说是“今日欲与君眠,明朝有意抱琴。”
后人对阮籍十分推崇,苏轼等名人也曾题诗吟咏萧太后。如今,阮姬晓台已成为尉氏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期间,深圳修建锦绣中华景观时,曾发函索要阮籍《萧泰》照片,现已收录于《中国名人名胜》。福建阮氏人士倡议在尉氏举办阮氏世界联谊会,100多位各界名人联名倡议重修阮氏小台。
阮籍墓有两座,分别是阮籍墓和义贯中阮籍墓。一处是阮籍墓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东南15公里的陈晓乡阮庄村。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写了一块墓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墓碑中间刻有14隶书大字,左边刻有“魏常侍之墓”,右边刻有“清嘉庆十二年内廷兵部侍郎兼河南巡抚”,“提督军门授浙江巡抚古”。其笔法含蓄庄重,波浪分明,是尉氏县隶书碑刻中的极品。墓地里曾经有一个神龛,可惜被黄水淹没,神龛毁了坟墓。1986年,阮氏族集资修建了一座新墓。一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南角华北岗21号43中学。这就是温冠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现存的坟墓和墓碑。该碑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1981年修缮后,底部用青灰色砖砌,上盖土堆,锥形高约1.85 m,基径约5.3 m,1982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小记·金陵动物学九种志》:“山旁有阮步兵墓。明朝万历年间,李昭挖到一块石碑,上有“进贤阮”二字。另一半叫‘书之墓’,因为人们认为步兵葬在这里。他在中原长大,把骨头埋在河的左边。南渡时,举家东迁,甚至随他。”顾文轩对瓦罐遗址的考证名为阮胜利。现在在四十三中的校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