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何时获得诺贝尔奖?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这一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观点被实验所证明。
杨振宁,1922年6月+1年10月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誉退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从65438年到0949年,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开始与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说,他最喜欢的一幕是杨和李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散步;同年,与恩利克·费密合作,提出了第一个基本粒子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他和李政道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一个中心信息——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完全一样。?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与R.L. Mills合作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为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此外,杨振宁还推动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
1957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为自己受到中国文化的陶冶而自豪。在接受诺贝尔奖时,他的代表发表了讲话:“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事实:从广义上讲,我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两者既和谐又冲突。我想说,我为我的中国传统感到自豪,我也致力于现代科学。
1966,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香港中文大学博文教授;1998,清华大学教授;2017,恢复中国国籍;2018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