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舞的传承现状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示范点是开展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阵地,是项目实施和发展的支撑点。其中,壮族活动示范点有两个:广南县那洒镇马贵村、赭土乡玉村;彝族活动示范点有两个:广南县八宝镇里沙村、麻栗坡县东干乡新寨村、程寨村(后两村为一点)。
在授牌仪式上,丽莎村长王国文手里举着“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示范点”的牌子和传承活动经费2000元,激动地说:“这几年,我们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多次应邀参加镇上或县里的各种演出。没想到我们的铜鼓舞得到了国家的如此重视。现在不仅要代代跳,还要跳到文山、昆明,让更多的人看到。”
据文山市文化馆馆长王莹介绍,州县铜鼓舞传承发展的相关措施有:不断丰富文山壮、彝族铜鼓舞的文字、音乐、音像、器物等相关资料,建立学习活动和传承人档案。成立州、县、乡(镇)、村四级保护领导小组,形成有组织、有计划、规范化的保护责任制;以实物、图片、文字、音像等艺术形式,分别在文山文化馆和广南、麻栗坡文化馆建立了“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民俗展示馆;在广南、麻栗坡县设立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传承示范点场所(兼作坊),支持铜鼓舞老艺人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后辈;以学校为示范点,将铜鼓舞蹈融入学生的课间操,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受到铜鼓优美的音乐旋律和舞蹈节奏的熏陶和影响。
文山铜鼓舞凝聚着壮族、彝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壮族、彝族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铜鼓文化反映了壮、彝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善良的性格和审美观念。它是研究壮、彝族社会历史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对维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各级文化工作者近三年的实地调查、收集和申报,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