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旅游简介

钟冠光(1868 ~ 1940),1869年9月19出生于宁波镇海柴桥姚江岸村(今宁波北仑区),这里风景秀丽,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金桔之乡。在私塾读书的时候,他热爱家乡的各种花草树木。

钟广观从小爱学习,聪明勤奋。曾师从镇海名人俞连元先生学习古汉语词汇。他努力工作,作诗作词,一天天进步。为了克制自己的好动,他经常把自己的手脚绑在桌脚上。17岁,精通诗、词、赋、章。清光绪十三年(1887)考中秀才,村里人戏称他为小脚秀才。1887里的书生。当时清廷腐败,外敌入侵屡禁不止。年轻的钟关光认为,为了避免外来侵略,必须发展科学,兴办工业,以谋求中国的振兴。

为了弥补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钟冠光与同乡余祖辉、余鹤琴一起,怀着爱国热情,在缺乏资料和经费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在家乡镇海柴桥创办了“四明真人社”,学习、研究并逐步引进普及理化自然历史知识。

首先,他们尝试购买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的理化书籍,努力学习,开始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做理化实验。虽然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受挫,但他们的衣服被泼了酸,导致斑点和破洞,被一些人嘲笑。然而,实验的失败和他人的冷嘲热讽并不能让这些热血沸腾、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屈服。经过反复的探索和研究,他们终于正确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为了及时了解外国科技的新进展,钟关光等人自学日语,并委托人购买日本新出版的理化书籍,从而拓宽了知识面。

为了有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进一步扩大影响,“思明社”很快就迁到了宁波市。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他们着手试验制造磷,几经试验取得成功。1900年,钟光冠等人自行设计、集资,在上海浦东成立灵光磷厂。经时任商务部部长盛宣怀审核测量后,授予他们“厂造得当,不得出国”的评语,授予15专利。1901年,钟冠光在上海创办科学仪器博物馆,1903年,创办科学世界,成立上海科学仪器博物馆。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2年,为了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钟关光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和工业。1900年任江苏高校理化系主任,1915年主持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1916年任湖南师范大学自然史副教授,1927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1905年,钟先生因肺癌离开上海,前往杭州西湖。西湖一年四季都是花花草草,植物资源丰富,这让他对植物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终前,他认真阅读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和英国威廉姆森翻译的《植物学》,阅读了许多有关植物学知识介绍的书刊,丰富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病情好转后,他去野外采集标本,精心制作,开始探索研究,然后走上了“绿色之路”。

1911年,应时任教育局长蔡元培先生之邀,钟先生出任教育部参事。由于当时北大生物系还没有成立,钟老师不需要讲课,主要精力是在各地考察植物。他自带干粮,有时步行数十里,在山区、周里京等山内外,寻找植物,投身植物学研究。他的同事蒋伟乔曾回忆说:“逢年过节,蔡元培约好去圆明园游玩,(钟观光)先生拿了一本参考书,去远足了,和全校师生一样,几乎忘了自己是长员。袁的采集管,维乔和便携榨汁机,一起下乡寻找新物种。进园就爬万寿山,天天回来。”

1908之后,钟冠光在北大任教期间开始研究植物,对植物标本采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曾说:“欲行万里路,欲登万山。收集野心和完美的誓言。在1914前后的四年时间里,钟走遍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山西、河北等11省区,游历万里,北止幽岩,南达云贵,长江黄河。500多种海洋和动物标本;木、果、根茎、竹类300余种,历时四年调查,成果丰硕。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奇花异草、奇果异果的广阔植物世界,让他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植物宝库,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考察活动中,他历尽艰辛,睡在风中,受雨雪之苦,孜孜不倦地采集新的植物标本。

钟关光先生不仅为北京大学建立了标本馆,而且开创了中国学者自行采集制作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的新纪元。发现了许多新的种和属。在现代植物分类中,木兰科的Tsoongiodendron和ChunTsoongia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在世界植物分类学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他收集鉴定了大量的标本,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中国在世界上被称为“植物王国”,但缺乏对植物系统的深入研究。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所有的植物都被外国人采集,带到外国植物标本馆进行研究。钟关光先生在收集和制作大量标本的基础上,精心校正,区分其属,订正其学名,使种类繁多的植物有了系统的遵循。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的植物分类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927年,钟游历杭州,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当时称第三中山大学)任副教授。1927年,钟先生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六十多岁的钟先生先后到浙江天台山、天目山、雁荡山等地采集植物标本,共计700余件,并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建立了植物标本馆。同时,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植物园。这个被竹篱笆围起来的植物园,占地约30-40亩。它广泛收集了各科的稀有草药和树木,在不同的地区种植,并有一个温室。因为位于杭州郊区笕桥,农学院植物园也叫笕桥植物园。建桥植物园的诞生,为中国植物园和园林科学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当时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方便,也给附近的中学生学习植物学带来了方便。如就读于杭州市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农学系的吴,一有空就来到植物园,钻进这个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潜心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和林学家。

1930左右,钟关光先生在浙江省东南沿海诸岛考察时,在普陀山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树。这棵树总是成双成对的,每年春天都会开花。由于其淡红色的雌花和淡黄色的雄花不同时成熟,授粉率极低。而且由于一棵树往往很少有种核,种核落地后容易腐烂,导致自然出苗率低。在中国还是唯一的。1932年,经林学家郑教授鉴定,正式命名为“普陀木匠”。如今,这种珍贵的木匠被有关部门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妥善保护,仍在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上的惠济寺后门茁壮成长。

钟冠光先生在收集、制作和鉴定植物标本的同时,在古籍中学名的考证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反复阅读石矛、尔雅、离骚等古代经典,并作了详细的注释。细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吴的《植物名实考辨》,揭示其复杂性和规律性。在所里,他致力于古籍中学名的考证,著有《理学通证》一书,《植物中学名考证》、《尔雅释例》等论文。在药用植物方面,他以科学的方法整理研究本草,广征博采,贯通中外。他写了一本书《本草纲目》,23卷(未出版),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为了写这本书,我去了周琦(河北安国),在田间、花园和市场上研究中医,特别注意草药的同音异义词。当时日本植物学家使用的中文名虽然沿袭了中国的古籍,但由于考证不严谨,出现了很多错误。钟老师不厌其烦地一一纠正。

钟广观一生追求进步。早年积极参加蔡元培发起的“中华教育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为领导同志制造炸弹袭击上海兵工厂。他过着简朴的生活,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收集标本和买书上。1937年,侵华日军侵略中国,钟先生被迫离开北京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朱升先生只带着手稿和一些材料,步行护送他绕过门头沟,回到了宁波老家。许多留在北平的重要书籍和资料在战争中损失惨重。逃亡时,他不惜损失个人财产,却保留了大量的材料和标本。在家乡,钟先生尽管年事已高,旅途劳顿,但仍专注于自己喜爱的植物学研究事业,对文稿进行整理和补充。1940年7月,侵华日军在镇海登陆,家乡也陷入了敌后。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教育的著名学者逝世,享年73岁。不幸的是,他的大部分手稿后来都丢失了。

钟冠光先生先后在江苏南京高等学校、上海科学仪器馆科学工场、爱国女子学校和爱国学会、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为祖国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1901年,钟老师是南京学校的理科老师。当时很多学生和老师差不多,甚至比老师大,大部分都不愿意上课。但是,由于钟老师透彻的讲解和正确的实验,许多学生都很乐意听他的课。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蒋伟乔成为植物学家,有参与主编《植物学词典》的黄毅仁。科学工场在上海创办后,钟关光先生、俞鹤琴先生等人积极传播和介绍科学知识,“合理化学五年,博物学一年”,蔡元培、蒋维桥等都在那里上课。赵本煌从此跟随钟关光先生学习物理和化学,后来决定主攻药学,成为我国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此期间,钟先生还翻译了日本中谷平四郎的最新化学理论,由上海科学仪器馆出版。

钟先生负责北京大学生物系的筹建工作,并创建了植物标本室。1925生物系正式成立后,担任植物学实践班教育,参与培养北京大学第一届生物系毕业生,包括后来成为著名植物学家的郝京生等人。钟关光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乐于助人。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章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图解植物学》问世时深情地写道:“最感谢的是国立北京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钟关光先生。夏天,他仔细复习了这本书的部分,如菊科、木通科、桔梗科、葫芦科、兰科、败酱属等。,凭着他研究中国植物40多年的经验,纠正了许多错误。钟先生真挚的感情感动了作者,无法用言语表达。评论家们将两位生物学家达尔文和华莱士的行为作为科学家道德的典范。现在钟先生对待学术和对待他人都和前辈一样认真诚恳。"

钟先生刻苦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学生,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精力。他是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为表彰其在植物学研究方面的成就,1918年,国际植物分类学组织将钟先生发现的马鞭草科马鞭草科植物命名为“中君木”。华南植物研究所命名为“观光木”,中国唯一一属一种的特有树种之一,果花芬芳的兰科植物之冠。虽然钟先生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他的名声将与“钟”和“关广木”永存。

钟广观一生著述颇丰,包括《科学通证》、《游记》、《山海经植物》、《现代毛诗植物训诂》、《植物古籍札记》、《中国植物学札记》、《本草纲目》等。受到美国和日本植物研究人员的高度赞扬。他去世后,以他名字命名的植物属有钟属和观光属。新中国成立后,其子钟步秋于1955年将故居的书籍手稿和16蜡叶标本捐赠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40在浙江老家去世,享年73岁。没有受过任何现代高等教育,通过刻苦自学从学者成为大学教授和著名科学家,为中国早期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对祖国古代植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石矛》、《尔雅》、《离骚》中的植物作了详细的考证笔记,并结合田野调查,对历代本草进行了考证和考证,撰写了《植物中文名考证》初稿。对《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考证》进行了考证、补充和修订。木兰科的观光木和马鞭草科的酸枣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