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简介

王(1924.11.30-),江苏兴化人,内科、血液科专家,我国血栓与止血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被誉为“癌诱导分化之父”,是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陆学者之一。

1948年(民国37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0年获国家最高

王长期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工作,首创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在国际上首创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他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他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转化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为诱导分化理论奠定了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计划”,阐明了其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中文名字: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1924 165438+10月30日。

职业:内科和血液学专家

毕业院校:上海震旦大学

主要成果: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代表作:出血性疾病

人物体验

1924(民国十三年)165438+10月30日,王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住在一个带大花园的三层楼房里。父亲一直教育他们要善待他人,特别注重教育。8个女儿中,除了最小的女儿受文革影响外,其余7个都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成年后在各自领域都有所成就,且都精通两门以上外语。

1936(民国二十五年),王毕业于上海法租界办的萨波赛小学(现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

1942(民国三十一年),王免试直奔震旦大学,选择医学专业。“一方面,这是因为祖母去世后,父亲希望我的一个孩子成为医生。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当医生可以帮助很多人。”

1948(民国三十七年),王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因为表现优秀,他留在了广慈医院(瑞金医院的前身)当住院医师。

从65438到0952,王一直致力于血液病的研究。同年,广慈医院细分为消化、心血管、内分泌、血液四个专科。王在著名内科专家匡安的指导下开始从事血液学研究。

65438-0953王在临床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患者平时没有出血症状,但在拔牙等小手术后就会出血。王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了解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水平是出血的关键,一般的实验室检查是发现不了的,所以需要进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但是做这个测试的时候,需要在玻璃管壁上涂上硅胶。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材料。王用石蜡代替硅胶,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建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作出了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同年,王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5438年6月+10月,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的主治医师,王来到黑龙江省勃利县后方医院进行会诊。在那里,60多名志愿军战士集体出现咯血、头痛等症状,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1954以来,王一直从事血栓与止血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友病A、B和轻度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1959年,浮夸的大跃进之风也影响了医院,王和他的团队提出“三年攻克白血病”。

从65438年到0963年,王被调到医学法语班当老师,精通法语的王重新开始研究法语课本。

1973期间,王被调回上海瑞金医院内科进行血液病的治疗和研究。王只要不查房、不打探,就查阅国内外学术文献,同时主编或编著多部血液学书籍。

从65438到097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王的研究热点之一。

从65438到0980,王开始研究癌症的辨证论治。

65438-0982指导研究生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然后开展肝素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65438-0997受邀与沈志祥合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一章,这是第一次邀请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撰写血液学论文。王、李家增、阮长庚,以及后来的、韩、宋善君参与编写的《血栓与止血》第一版1988、第二版1996、2004年第三版,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代表性专著。

从65438到0982,王从临床医生调到基础医学科复习基础医学教材。

65438-0983王用全反式维甲酸做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急性早幼粒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下成功分化为正常细胞。一年后,这种分化诱导效应得到了证实。

65438-0986王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同年,2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和改善。

从65438到0994,王和他的团队向国内某著名学术杂志投稿,却被批评为“乌合之众”。对方的回复是,研究单位都是基层医院,没有知名医院,不发表。王说,“科技奖励要把真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只看发表在最高杂志上的论文,在群众中有影响,而忽视研究的创新性。

从65438到0996,王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一职让给了。

65438-0997邀请王与共同撰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一章,这是首次邀请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撰写血液学论文。王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我国该领域的代表性专著,并不断再版。

2012年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基金会授予第七届Szentgyorgy癌症研究创新奖。这是世界上癌症研究的最高奖项,也是美国以外的科学家首次获奖。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1954以来,王一直从事血栓与止血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友病A、B和轻度血友病的诊断方法。从1980开始研究癌症的分化治疗。1986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通过诱导分化治疗达到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效果这一新理论提供了成功范例。从事血栓和止血的研究。首先在国内建立了血友病A、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发现了轻度血友病。王根据诱导分化理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APL的诱导分化疗法,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可诱导恶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为良性细胞。在APL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的基础上,王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发现用维a酸和氧化砷联合用药,可使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5%。因此,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在临床治疗取得成功的同时,王揭示了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APL是一种针对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疗”方法。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药理研究所合作,从蒲黄中分离出4种有效成分,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阐明了它们防治喂养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同期,王领导的研究组在国内首次纯化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检测和血友病甲携带者抗原和功能的方法,因此两次获得卫生部科研二等奖。研究团队在国内首次纯化并检测了抗凝蛋白(蛋白C和蛋白S)、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4,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蛋白S缺乏症。

人员培训

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一直是王的坚持。王先后在基础内科、普通内科、血液科、病理生理学等领域授课,培养了265,438+0名博士,34名硕士。在王的学生中,有著名的、院士夫妇,有“973”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国强。

论文作品

王院士发表论文310篇,主编专著5部,参与著作编纂17部。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数字研究所的资料:1985到2007年,王共发表论文136篇,具体如下:

获奖记录

品格荣誉

2065438+2009年7月上海“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社会公益服务

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副主编。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血液研究所名誉所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主任、主治医师(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科主任(1988

人物轶事

从65438到0996,王在72岁时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上网。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要在网上查阅三四个小时以上的医学文献。王回忆说,他每个周末都去中医馆查资料,把有价值的内容逐字逐句抄下来,一天最多能看四五篇。他不禁感慨,现在的网络真是太方便了。王对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总是用陈旧的知识来愚弄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我的知识在不断提升,他们也会受到启发不断学习。”其实,每次“开卷考试”,最紧张的不是考生王,而是考官。年轻的医生们不仅对有机会得到王先生的真实传记感到兴奋,而且对王先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感到紧张。

性格评估

作为一名医生,在过去的60年里,你在研究和拯救生命方面一直很严谨。您不仅在血液科临床和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还以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你愿意做梯子,受人尊敬。你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的医学人才,而且在做人、为人医、为人师、为人师表等方面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是当代知识分子。

王、教授的学术成就充分表明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大有可为。在王先生的旗帜下,上海血液研究所四代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基本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建立了肿瘤细胞分化治疗的新模式。60年来,你们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惑,不为利所扰,不计较贫穷,不求富贵;在白血病领域,您创造性地提出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理论,在国际上首创了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60年来,你从医济世,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以慈爱真诚的大医生胸怀和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无数患者;60年来,您教书育人,执灯领航,努力为学生铺就智慧成长之路,培养了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您是我们的老师,也是学习、行医、育人、修身的榜样。你们的科学精神、高超的医术、道德和人格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诸宸的评论)

作为世界著名的血液学专家,您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在血栓与止血研究、癌症的辨证治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您在国际上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而不损伤正常细胞达到效果的新理论提供了成功范例,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形成了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新策略。您开创了我国血液学临床诊疗和科研的新途径,奠定了我国血液学发展的基础,奠定了我国血液学的国际地位。您以卓越的学术成就举世瞩目,获得了国际肿瘤学领域的最高奖——凯特林奖等一系列科技奖项。你救死扶伤,全身心投入工作,用慈爱真诚的胸怀和巧妙娴熟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教育了一大批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才,桃李满天下。你们以博士之德,学者之智,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医学教育研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您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深受广大人民的尊敬。(中国工程院院长周吉平)

您是我国血栓与止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成就享誉国内外。您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救死扶伤和医学研究,为我国血液学和肿瘤诱导分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您一贯淡泊名利,兢兢业业,治学严谨,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我们特别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大师,培养更多拔尖的创新人才,从而推动上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

王不仅是德高望重的名医,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科专业人才。王同志是全国医药卫生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评论)

王院士是“我们敬仰的科学家,我们尊敬的医学家,我们敬仰的教育家,当之无愧的学习楷模。”王院士是转化医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尹点评)

王教授是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我国血栓与止血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杰出的研究型医师。他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是中国医学和教育领域的学者和教师的典范。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学习王教授爱岗敬业的高尚医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人师表的崇高思想。决定广大师生、医务人员要以王教授为榜样,不忘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医学院,为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评论)

王老是“一个无私无畏尊重科学的博士,一个勤奋旷达的科学家,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一个胸怀大志淡泊名利的大师,一个勤于钻研、学无止境的老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评论)

王力可·一真硕士博士受到尊敬和崇敬,正是因为他们以非凡的智慧、毅力和品格做了常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王老创办的血液研究所就是转化医学的典范,王老本人就是转化医学的实践典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院长、终身教授李宏平)

“王老师是我从医路上的导师,是我们从医生活中的楷模,是血液研究所全体同仁的引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陈赛娟评论)

我们要学习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热情态度,革除浮躁的治学精神,敢于决断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淡泊名利、谦虚从容的医生本色。(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主任医师点评)

王院士具有高尚的医德,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他总是勤奋认真,对病人温和可亲,学术成绩突出,但在签名和颁奖时,他一贯的风格总是把成绩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尤其是年轻人推到前台。(人民画报评论)

王院士以其60年的从医经历和感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乡医务人员讲述人生和知识。(新华每日评论)

据业内人士介绍,继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2015以青蒿素疗法治疗疟疾、王恶性肿瘤诱导分化疗法、张廷栋砒霜疗法治疗白血病、王学昌弧刃针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盛智勇《烧伤病程规律与新疗法》、石《剪接结构与机制》、《针刺镇痛原理》、吴《肝外科新理论与疗法》等开诺奖后,(中国科技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