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的英雄事迹
“一束白花送你,我泪眼婆娑看到你的身影。你短暂的生命就像一道彩虹。你把青春献给人民,用生命书写忠诚……”
捐身国难,猝死!26岁的二炮某旅羌族排长陈,27岁的藏族教师,在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前,表演了一曲大爱绝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008年6月5438+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主人公离去的痛苦
2008年5月12日,正在四川北川县古雷镇陈山村度假的陈、按照当地习俗,请人装修房屋,准备婚宴。
原本是普通的婚姻,大圭和杨欢已经期待了两年多——
2007年3月,大圭的婚假报告刚批下来,新兵的专业理论训练和实际操作训练就开始了。杨欢在电话那头鼓励他:“工作要紧,我不赶时间。”
同年7月,在杨欢度暑假期间,柯·大圭到一家武器制造厂执行开箱检查和测试设备的任务。
8月,大圭回到部队后,带队到西北某地参加导弹发射任务。在家苦苦等待的杨欢终于盼来了电话:“真的很抱歉……”“你不是常说羌鹰总是飞得又高又远吗?”杨欢兴高采烈地劝大圭,“让我们完成任务吧。”
大圭的任务一个接一个。2007年9月29日,杨欢高高兴兴来到部队,准备在国庆节和大圭结婚。当晚,大圭接到通知,他将于30日一早去北京整理和审核科研资料。于是,杨欢从2000多公里外赶来参军30多个小时。过了不到一天,他无奈的离开了...
终于在5438年6月+2008年10月,杨欢冒着冰天雪地的阻隔,跋涉千里,参加了部队举办的集体婚礼。
他们原计划于2008年5月6日+5月438日在家乡补办婚宴。然而,谁也没想到,5月28日12时,14: 28,山上传来隆隆巨响,大地开始剧烈摇晃。
“地震!跑——”听着千军万马的吼声,看到山体滑坡的惨状,村民们惊慌失措。
当大圭遇到危险时,他迅速环顾四周,发现西南方向的山体没有滑坡。他马上摆手,对大家喊道:“快,往那边跑!”
跑了10多米后,一条宽约1.2米,深约1.5米的水沟挡住了大家的退路。这条平时不算障碍的沟,在地动山摇的时候,成了村民们难以跨越的生死线。陈站在沟边,先抓住离他最近的村民桂正国的衣服,把他拖过沟去。
此刻,陈的家人依然挤在人群后面。杨欢搀扶着奶奶,拉着另一个老年村民,艰难地向前跑去。单独和她在一起的婆婆叫道,“大圭,大圭!快,快!”
时间就是生命。陈不顾家人,把身边的村民一个个推到沟的另一边。很多被救的村民边跑边喊:“快!大圭,你也跑!”
就在这时,急速滑动的山体发出了奇怪的隆隆声,一股巨大的泥石流俯冲而下。陈一家五口和其他四个村民都被吞了,被吞了,陈也被吞了...
这些年来,你可以测试你人格的完整性;瞬间行为是整个生活质量的积累、生成。陈带兵三年,一次次用“生命的生成”塑造了一个个闪亮耀眼的当代革命军人形象——
2006年春,部队驻地发生森林火灾,陈奉命带领官兵前往扑救。二班战士刘清华被困在火海中,左右摇摆,难以突围。最后因缺氧窒息,晕倒在火海中。危急时刻,陈拿出水壶,泼着迷彩服,冒险进入火场,将小刘背到安全地带...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面积的雨雪冰冻灾害。大圭自告奋勇,带领五班班长阮冠云和战士高新伟赶往训练场清雪。棚子突然塌了,高新伟正站在棚子底下。大圭冲上前去,用力把郜新伟推了回去...高新卫毫发无伤,大圭躲闪不及,掉落的钢筋击中了他的小腿,血流如注...
2008年4月,该营组织阵地伪装。一辆满载砂石的翻斗车高速倒车,大圭发现一名士兵在车后整理伪装网。眼看就要撞上了,大圭大喊:“让开!”一个箭步冲上去,把战士推到一边,但他的右臂被大车重重撞了一下,造成右肩和肱骨关节脱臼...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不愧为* * *!”2006年5月20日,在保持* * * *先进性教育活动上,陈在自己学习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两年来,他一直在践行这个庄严的承诺。
汶川大地震后,从陈和在救人过程中被吞没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开始在撕心裂肺的伤痛中寻找英雄。被救的人,陌生人,地方党组织,部队官兵,在这片令人心碎的土地上跋涉马拉松。
40岁的村村民桂的指甲掉了,手上满是伤疤——这是她徒手挖泥石寻找英雄时留下的。陈的同乡、战友杨琦说,英气永垂不朽,英气留在了遥远的羌山瞭望塔和神秘的导弹阵地...
英雄走过的路
北川县是一座英雄城市,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1935年夏天,3000多名羌族、藏族儿女为了顺利送红四方面军西进,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了郁江峡谷。1953年被国家定为“革命老区根据地”。
大圭和杨欢从小就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大圭的家庭很穷。9岁时,在北川中学教书的叔叔陈付青收他为养子,带他到县城读书。从北川县到古雷镇,再到陈山村,20多里的山路,大圭总是半坐半走,省下车费,买点吃的孝敬奶奶和父母。
听着红军西进的故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感受着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优秀羌族青年大圭从小就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入高中后,先后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校学生会学习部副主任,获得北川首届县长奖学金,被评为县级优秀学生干部。高三那年,北川中学首次发展党员,大圭成为全校1400多名学生中首批入党的三名学生之一。
相爱的人总有几分相似。杨欢出生在北川县桂溪乡,一个羌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小山村。红军转战羌山的故事很多。
说起杨欢,曾经的小学老师刘光举连连称赞:“杨欢上小学的时候,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初中三年,学习成绩是年级前三。她学习成绩优异,是村里第一个靠政府资助上高中的藏族女孩。”
2001高考,大圭和杨欢都享受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顺利考上了大学——大圭考上了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成为陈山村第一名军校大学生;杨欢考上了华西师范大学,成为魏沟村的第一名大学生。
大圭的父亲捧着儿子的军校录取通知书,激动得满脸泪水:“宝贝,以前只有土司家的孩子才能上得起大学!”
在军校,大圭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大学期间,他的44门课程中大多数都是优秀或以上。作为学生队党支部的组织成员,他真诚关心战友的成长进步,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做党的人再入党”。毕业前夕,陈所在班级的10名学生中,有8人入党。
出身贫寒的杨欢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入学座谈会上,杨欢深情地说:“是党的民族政策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党的培养和亲人的期望!”毕业前夕,学校举行教师技能竞赛,她获得了一等奖。“杨桓仁,人如其名,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欢乐!”有一次,学校为农村贫困儿童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作为一名年轻的志愿者,杨欢因为一些事情错过了它。得知此事后,她主动找到募捐活动的组织者,坚持要补上...
解读大圭和杨欢的“爱情密码”,他们的好朋友王芳热泪盈眶,说出了16个字:好学、有爱心、乐于奉献、追求进步。
英雄留下的爱
这是1献血卡。姓名:陈,编号:0070068J。
在Xi安西京医院的记录中,我们查到了大圭献血的时间: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3月。事实上,大圭不止一次献血。他是O型血,总是充满清澈,率真,热情。他对家乡,对亲人,对战友,甚至对陌生人,总是充满了爱。
参军后,大圭一直担心陈山村的未来。从领工资开始,她每年给村里6个家境不好的孩子每人100元学杂费。
2006年家访时,大圭得知村民陈延庆买不起化肥,急中生智,当即汇去200元。他还组织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陈家挖渠。
在陈烈士纪念馆,37份荣誉证书、1份献血证、17张汇款单、一行行呕心沥血写下的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吸引着人们驻足。
一起走出巴山羌寨的大圭和杨欢,他们对家乡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羌山变美,让家乡变富-
上大学后,他们经常通过信件和电话交流学习经验。随着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不断了解和深入,他们一致认为,大学毕业后要用所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每次大圭走亲戚,都会带回一些科学种田、种养、科技致富的信息。以前交通不便,药材只能靠肩膀运到10多公里外的乡镇。大圭反复动员村干部和村民,决心投资修路。2006年底,高速公路终于贯通了。第二年,陈山村的人均收入翻了两番。
看着陈山村人们脸上的笑容,杨欢也照着做了。
杨欢生来就有一颗“热心肠”。大学的时候,周末去南充社会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有一次,她在福利院得知一位残疾的退休老兵有自杀的念头,于是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周末买水果去看望老人,陪他聊天,这更加坚定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
2003年非典期间,系里有两个女同学因为没有离家,被学校隔离。她主动给他们送水送饭,带着口罩去病房和他们说话,感动了全校师生...
2006年6月,大圭的母亲病重住院,她的亲戚都不在身边。得知这一情况后,一直在上海某教育集团做文员的杨欢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北川照顾老人。
2008年7月21日,一封沉甸甸的信从北川羌寨寄出。村民们联名写信给国家民委领导,赞扬大圭和杨欢、阿强和藏族夫妇为家乡的民族团结和繁荣所作的贡献。信的底部有九个鲜红的手印...
英雄的真实诠释
夜空下,月色朦胧,烛泪点点。“战友归来”四个大字随风飘荡,像是在哭泣。
大圭和杨欢被杀的消息传到了军队。当晚,全营战友点起512支蜡烛,组成心形图案,彻夜叫醒他们。
至今,战士们保留着大圭的一切,就像他从未离开过连队一样:在阵地测试操作室,大圭的战位依然是第一;在柜子里,他的衣服仍然整齐地挂在那里;餐桌上,他的筷子还在...
中央社记者到部队采访,大圭的战友争相讲述他的身世——
小号手杨洋说,2007年2月,大圭带领士兵到一个中转站去接他们,还少点了一份午餐。大圭见了,合上自己打开的饭盒,悄悄递给杨洋:“军人的份儿,少不了!”
新兵葛海东说,2008年冬天,新兵夜间训练宿营时,新训排长陈每天晚上都给新兵打热水泡脚,帮战士挑水泡、清洗伤口。在结束巡视的前一天,小哥发现排长的脚上也起了水泡,有些已经破了很久了。
战友黄镇和罗恩禄说,他们是从兄弟单位调到大圭排的,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把他们当“外人”。当大圭知道他们有申请军校的想法时,他为他们找到复习资料,并经常利用晚上帮助他们补课。当时,小罗考上了工程学院,黄啸考上了士官学校。
时任营长的司军江说,2007年底,他在干部述职会上随机抽取了陈:“请你介绍一下全排战士的基本情况好吗?”全排每个战士的大圭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状况、思想心理变化数不胜数,全营21少数民族官兵的名字永远是公开的...
汶川地震后,战士惠建明在家休假。他在电视上看到北川是重灾区的新闻后,心里咯噔一下——排长在北川休假!他一次又一次给陈打电话,但都打不通。小辉清楚地记得,2007年,他正在大山深处训练新兵,正在西北执行任务的陈打来电话。“建明,我申请了今年的困难补助。”前年家里干旱,排长说给他申请补助。没想到,半年过去了,他一直在想这件事。惠建明后来才知道,这个补助是家里同样困难的排长给的。
2008年4月,大圭和惠建明同时探亲。小辉的家远在云南,母亲在一次事故中受了重伤。急于返回,大圭为他请了假。看到他没有手提箱,大圭拿出了他的新手提箱。“排长,这可不行。你马上就要回家了,还得用箱子……”惠建明知道这是给排长立功的奖品,他自己也不愿意用。拗不过排长的坚持,惠建明带着新皮箱上路了...
笑容还在,声音还在。连队同志在网上制作FLASH动画,还原大圭的英雄壮举;排里的战友谢回忆起自己平时的故事,三万字的长文怎么也合不上。毕业于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士兵宋纷纷为他画像...
英雄铸造的灵魂
5438年6月+2009年10月,冬天的戈壁寒冷,田野茫茫。
“点火——”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两枚新型导弹携雷裹电直刺苍穹,火焰在天地间划出两道明亮的彩虹...
这壮丽的画面,大圭再也看不到了!该旅参谋长石向阳动情地说:“这两枚导弹是大圭亲自试射的!”
翻看大圭7年军旅履历,“六个第一”尤为引人注目:同批毕业生中,第一个被评为“一流技术能手”,第一个成为试验指挥员,第一个荣立三等功,第一个实现“百次操作无差错”..."他满脑子都是战斗训练。"营长胡不假思索地总结了的特点。
从中国战略导弹大学毕业前夕,陈主动申请到一个名为“神剑第一旅”的新导弹旅。学员队队长张军川知道,这是“导弹司令”杨业功率领的精锐之师,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三次受到中央军委表彰。"大圭申请去那里,因为他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
导弹专业博大精深,错综复杂。到部队后,陈花了一点时间通读了20多本专业教材,记下了6本学习笔记和5万多字的训练日志。
入伍一年,大圭掌握了10多种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参加了全旅技术能手评比,被评为“测试专业一级技术能手”,理论答辩、故障诊断、操作指挥等方面表现优异。成为试运行指挥员,在全旅37名大中专毕业生中获得“一等奖”。
7月的戈壁,骄阳似火。某新型导弹实弹发射进入倒计时。在导弹武器系统最后一次综合测试中,陈发现测试参数出现了短暂的2秒异常:“停!”作为现场指挥,他立即停止了作业。
再次检测后,异常消失的无影无踪。有人劝陈:可能是刚才的操作失误造成的,但你要对推迟发射负责!
陈仔细看了一遍操作记录,没有发现错误。“肯定有问题。”突然,他想起前几天有专家提到过武器型号与测试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马上输入几组测试数据,输入:“找到了!”测试软件存在设计缺陷。如果不排除,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陈立即拿起电话,向上级汇报了情况。
专家马上来了,检查后发现测试软件其实是旧版本,马上升级了软件。事后,一位专家当着旅领导的面竖起大拇指:“你这个排长,敢担大责任,太棒了!”
从2005年7月到2008年4月,大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8次参加重大训练演习,经他测试的数十枚战斗弹发射成功率为100%。他为某新型导弹编写的3个8万字的测试程序,被二炮指定为训练教材...
大圭和杨欢是不朽的,他们的根已经深深扎在导弹阵地上;他们的精神在导弹起飞的火焰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