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怎么进大学的?

民国时期,没有统一高考。高中毕业后想读大学,就直接去了想读的大学。你报名的时候要交报名费。比如1930,北大招收新生,报名费三块钱。同年中山大学招收新生,报名费也是三块钱。无论最终是否获得入学资格,报名费均不予退还。

民国时期没有全国统一高考,学校自由安排入学考试时间。比如1931这一年,中央大学的联考安排在6月6日到7月8日,南开大学的联考安排在7月下旬。

扩展数据:

民国几个名人的“高考”

1,钱钟书:数学15也被清华录取。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29年夏天,他以外语和语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语文非常优秀,英语满分,才华在全清华引起轰动。虽然数学成绩只有15,但在清华正式录取的174男生中,他的总成绩排在第57位。

按照全国清华大学本科录取标准,1929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新生平均成绩在40分以上。可以看出,当时清华的入学考试题比较难,40分以下的人很多。钱钟书数学考了15,但也只是其中之一。

2.吴晗:惊动了很多知名大学老师。

吴寒(1909-1969)出生于浙江义乌。1931年7月,在报考北大的同时,还报考了清华历史系的分班生。因为文史成绩优异,排名第四(录取了五个学生),考上了清华,直接上了初二。

1927,吴涵从浙江七中毕业后做了一名乡村教师,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没想到一年后,1928年6月,由于资金不足,老校长费培德辞职,新校长朱经农未到,之江大学停办。

1929,吴晗考上了上海吴淞的私立大学——中国公学的预科。由于他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杰出的才华,深得胡适校长的赏识。他在研究胡适的《中国文化史教程》时,作业公开发表,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人民网-民国时期穷人家的孩子没有统一高考上不起大学

人民网——民国几个名人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