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忠的一生

方志忠(1900.7 ~ 1987.10),原名策,笔名方静、方怀玲、方任重、贵德,红山头镇红烈村人。12(1923)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集团治理与法律学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他经毛建国介绍加入了国民党。不久,李亚农经人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湖南省学联常委。在夏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学生联合会的工作。在上海支持和响应五卅运动时,组织示威游行,砸了日本驻长沙领事馆的牌子,被赵恒惕通缉。省党部和团部把他介绍到黄埔军校(四期)。

14年冬,方志忠在中国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党员。次年参加北伐,在六军十九师五十七团任两个连指导员。之后,他一度离开了CCP组织。16年春,沈和黄五一介绍他们第二次加入了。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被分配到鄂西特委工作。8月,他经华容赴鄂西,党员刘邀请他留下来重建中共华容县委。曾任县军委员、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参与组织领导了湘鄂西秋收暴动,沉重打击了华容、石首、岳阳、监利等县的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党政机关。次年夏秋,湘鄂特委被破坏,方迁居上海,在群智大学上海分校任教。此后,他几次找到党组织,几次失去党的关系。后来,我认识了王学文、潘子年、田汉、杨汉生等左翼作家。18年,田汉介绍他加入“南社”,在田汉的指导下开始写作。次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参加了“左翼联盟”。21 ~ 22年《生存》月刊主编。23年,他加入了“戏剧协会”。23-25年任《南丁格尔月刊》主编,24-26年任《星期六周报》主编。在这些报刊上,他发表了王学文、鲁迅、胡风、张乃器等人的文章。方志忠本人在《大众日报》、《晨报》等近40家报纸上发表《时代的文学运动与反帝》等短文100多篇,并出版小说、散文集,揭露黑暗,宣传革命,与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

民国2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方参军后,在国民党第一战区教务处工作,并任编委会委员,在对付托派和“蓝衣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后被任命为教导大队总教官,为“抗大”输送学员10余人。次年9月,他被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委员会编辑部,做抗日统一战线周围的情报工作。

29年3月,方赴延安,任《人民日报》主编。165438+10月由周闻和白艳波介绍回国。30年3月,他进入军校学习。32年8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民国34年,方志忠赴晋察冀边区任张家口警备司令部教育长,次年升任该旅副参谋长。36年2月调任察哈尔军区参谋长,次年3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副准将。不久后,任华北军区67军99师副师长,参加了查南、鲍贝、北平、张家口、绥远、包头、太原等战役。包西查尔胡同战役就是他一个人指挥的,消灭了蒋介石的一个团的兵力。1949年8月,华北军区67军第二OO师师长升任,奉命接管渤海湾海防。1951 4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属兵团第66军参谋长,率部对外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分配到第23军担任代理参谋长。1954年9月,调任69军副军长。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同年4月,调任66军副军长兼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59年7月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那一年,天津遭遇了历史上特大洪水。他身先士卒,在抗灾工地奋斗了五天五夜,争取到了1。军民合作维护了大堤安全,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文革”期间,他作为田汉、周扬、方纪山的朋友,遭到“审查”和迫害。直到8月1979才恢复名誉。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CPPCC常委、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方志忠晚年身患多种疾病,于6月1976离职休养。但他野心依旧,写了一首诗:“将军未歇鞍,战场转书桌。用笔而不是枪挑四化,红心未老。”他写了《在洪湖苏区创建军队》、《正义的火焰——我走过的路》、《北伐之战——南昌》等近40部回忆录,共计65438+万字。1985年,中央军委确定他享受副军级待遇。1987 10于10月20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7岁。9月25日,1989,方忠智的骨灰运回华容,安放在县烈士陵园“将军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