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京剧迷。他无事可做,经常在院子里弹胡琴自娱自乐。如果说王一生对音乐的执着一定有所熏陶的话,那也就最多了。王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13岁去东北投奔红色苏维埃俄国。65,438+08岁,考入北平艺专,师从俄国沙皇的小姨子学习西洋音乐,后来因家境贫寒辍学。24岁,北平爆发卢沟桥事变,他再次离开,到西北参加作家萧军、塞克、丁玲的领导。在六盘山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个叫“五梅”的农村妇女唱的一首《花》。他被这朴实、率真、热烈、奔放的旋律所震撼,下定决心扎根西北,搜集、整理、创作西域民歌。半个世纪过去了,王在西北地区写了700多首情歌,如《达坂城的姑娘》、《草原情歌》、《阿拉木汗》、《爬半个月亮》等。然而,他的爱情生活是不幸的。王的初恋情人是河南兰州女孩方珊。他们的初恋是如此甜蜜,以至于81岁的王至今难忘。当时的王非常爱方山,曾专门为方山在青海写了一首情歌。歌里写着:“半个月亮爬上来,伊拉拉爬上来。在我女儿的梳妆台上,伊拉拉的梳妆台上。请赶快打开纱窗,再摘一颗葡萄,轻轻扔下去。半个月亮爬上去了,伊拉拉也爬上去了。常春怀照我楼前,易拉拉常春怀。如果你想吃那颗葡萄,就别磨蹭了,等叶子落了,埃拉拉永远在春天。”从这首歌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对的迷恋。然而,后来,方山与王分手了,因为她无法忍受他频繁外出造成的孤独。后来,王经人介绍嫁给了青海一位名叫黄静的护士。黄静漂亮,文静,聪明伶俐,和Robin在一起从不脸红,把小家庭安排的妥妥的。青海解放后,王跟随的军队来到新疆,黄静带着孩子回京。不幸的是,黄静在1951年早逝,留下王和四个孩子。噩耗从北京传来,远在新疆的王伤心欲绝。直到现在,黄静的遗像还挂在王的家里,王要他心爱的妻子陪他写出更深刻、更优美、更动人的歌曲。人生有19年,有“狱中歌王”之称。这有点难以想象,但这是真的。有情歌之王之称的王,一生两次入狱,历时19年。这个命运的十字架,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就会被碾压。王没有被击垮,反而更加坚强和浪漫。用他的话说就是“即使在监狱里,我也是豁达的,过着我的幸福生活,写着我的情歌,谱写着我美丽的囚歌,用我的歌声迎接一切苦难。“王第一次入狱是在1946。国民党马步芳的宪兵认为他是较早的抗日分子,怀疑他是* * *的“特务”,一次又一次殴打他,要求他改变红色思想,脱离与* * *的关系。面对王的严刑拷打,拒不开口。每次“唐”之后,都是皮开肉绽,浑身是血。然而,当他冷静下来的时候,他仍然“提炼出他痛苦的纯美”,写出了他的“自我的情歌”。王暗中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在监狱里度过十年的计划。他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在狱中写了一首又一首歌颂民主自由的歌曲。太阳下山了,明天早上还会爬上来。明年花还是会开。当美丽的鸟儿都走了,我的小鸟再也不会回来了。王在1963第二次入狱。当时的背景不言而喻,光是捕风捉影就足以定罪,更何况王在马步芳当音乐指导。王入宫时已经五十岁了。也许他老了,也许他想不通自己是被自己人扔进监狱的。他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外出打工,偷偷藏了一根绳子,等待“解脱”的机会。就在他要拥抱死亡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女孩。那是他刚被打成反革命的时候。有一天,他上完音乐课,一个叫阿娜尔汗的维吾尔族女孩悄悄给了他两个苹果。虽然苹果不大,但王觉得它们比金子还贵。他觉得有着女孩体温的苹果,分明是女孩的一颗暖心...于是,仿佛有一双深情而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他,让他改变了可怕的想法。一天,一个年轻的维吾尔族囚犯被扔进王的牢房。原来,小伙子被抓的那一天,是他结婚的前夜,却进了牢房没进洞房,很难过。半年后,他姑姑带来消息,未婚妻突然失踪,悲痛欲绝。当时男青年都快疯了,捶胸顿足,尖叫着“对不起,对不起!”“年轻的维吾尔人为了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开始蓄胡子反抗监狱,监狱里的犯人经常把他嘴打出血来。但是,他吼道,“你把他打得太轻了,我对不起我老婆,多强调,多强调……”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王,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歌曲《高大的白杨》:“高大的白杨排成一行,美丽的云在飞翔。独自在河边,一个好女孩在坟墓里睡着了。枯萎的紫丁香唤起了我遥远的回忆,少女的心永远不会被忘记...高大的白杨排成一行,美丽的云在飞舞,孤独的坟墓覆盖着紫丁香。我的胡须遮住了我的胸膛,美丽的云是高大的白杨。我会一直抱着枯萎的紫丁香,抱着枯萎的紫丁香走向远方,跟着高大的白杨……”王在狱中克服重重困难,用血和泪写了几百首。一个民族诞生了一首名曲,却埋葬了它的著名作曲家。他的歌曲广为流传,但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1975年,戴着反革命帽子的王出狱了。外面的空气很清新,但并没有为他感到快乐。监狱里有人给他饭吃,出来后却成了无业游民,还得为填饱肚子发愁。一是他在工地上乱石砸人,看工具谋生。后来工头看他又老又瘦,客客气气地把他辞了。幸运的是,四人帮很快就被粉碎了,他被一位才华横溢的领导人看中,让他写一部歌剧。他不负众望,很快就写出了三部歌剧:《铁木尔的保释》、《带血的项链》、《奴隶之恋》。其中《带血的项链》获1980全国文艺汇演二等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王迎来了自己音乐的春天。然而,令他遗憾的是,他那些流传已久的歌曲很少有他的名字。他觉得有一首名歌,却没有一个写这首歌的作家,是一个民族的不幸。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洗刷掉这份不幸。于是他给音著协写了一封信,坦率地说:“很多演唱会都把我的歌放在前面,但是不签我的名字。他们只写‘青海民歌’和‘新疆民歌’。如果有人问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里的中国人来自哪里,我们该怎么说?唱一首没有作者的歌,对我们来说是不体面的。”但不知何故,王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音乐界和社会的认可。虽然王现在名气很大,作为有突出贡献的音乐人获得过金唱片奖,享受过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但如果你留心的话,不难发现,在很多录音带和录像带上,王歌曲的标题下,仍然写着“青海民歌”和“新疆民歌”的字样。我希望这种现象不会继续下去,我也希望人们不会忘记王这个名字,它曾经给了我们精神食粮和民族荣誉。
王和三毛的《情色艳遇》在社会上出了很多书,几十万字,写得绘声绘色,看似荒诞不经。其实他们见面的时间并不多。他们的“恋情”到什么程度?困惑,只有当事人知道,本文只是事实,让读者去分析。
(1)
1989年,香港女作家在新疆探访王后,在《台湾日报》发表了《王老人的三个故事》,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三毛从小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了西班牙和撒哈拉。当她看到关于近况的文章时,她很感兴趣,向要了在新疆乌市的住址。
1990年4月,三毛参加了台湾省的一个旅游团,游览了敦煌和吐鲁番。当她到达乌鲁木齐时,她离开了队伍,按地址找到了王。
王对三毛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是台湾省著名作家,但他什么书也没读过。出于礼貌,他还是和三毛握了手,拍了照片,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歌和经历。他对三毛的印象是“像个大孩子,天真活泼”。
晚上,他去酒店给三毛送行。当王向服务员询问三毛的情况时,他震惊了整个饭店。原来三毛的注册证上用了陈平的名字,没有引起注意;现在,随着王一声“找三毛”,男女服务员争先恐后地相互转告,并带来一大堆三毛在内地出版的书,要她签名。王这才知道这位大文豪的号召力,但因为人多,没有再聊的机会。
分手时,三毛答应:“九月我一定再来看你,请给我写信。”
(2)
三个多月,两人互通了六封信。王给三毛写信:“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阳伞早就失去了作用。他出门都带着,只能当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阳伞。”后来王罗宾给三毛回信晚了,三毛责怪道:“你太狠心了,害我丢了拐杖。”
8月,三毛在北京为电影《滚滚红尘》写了补充旁白。1990年8月23日,三毛从北京乘飞机到乌鲁木齐,傍晚到达乌鲁木齐。王穿着精致的西装,打着领带,去船舱里迎接三毛。两人肩并肩,缓缓走下舷梯,接受十几名青年男女的鲜花。
这个隆重的欢迎仪式让三毛大吃一惊。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些年轻的电视记者在乌市,他们正计划拍摄一部纪录片反映王的音乐生涯。听说三毛要来了,所以策划了这个迎宾情节,以壮声势。但是三毛事先并没有被告知,她很不高兴。
三毛到达乌鲁木齐后,就住在王的家里。为了吸引王的注意,她还穿上了尼泊尔之行特制的非常精致的藏族服装,并学会了打扮《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女主角卓玛。她还和王一起骑自行车,逛乌市的大街小巷,出入百货公司、水果摊、菜市场,给王买菜做饭。但是王忙着拍电视剧,早出晚归。虽然还是热情的问候三毛,但他无法理解三毛对他的深爱。
三毛明白了:年近八旬的王,已经被生活深深地伤痕累累;她的爱无法抚平老人深深的创伤,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造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王不能做他的爱人,但他是一位可敬的长者,一位民歌大师,一位老人。
后来三毛生病了。王请了一位医生给她治病,又请了一位姑娘照顾三毛的日常生活,直到三毛康复。
九月七日一大早,三毛要走了,王到机场为她送行。
(3)
1990年12月11日,三毛从台湾省写来信,王直到12月底才收到。我认为这不是一本完美的书。
1991年1月5日凌晨,当王从收音机里听到三毛自杀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整瓶整瓶的喝,麻醉自己。
他觉得很对不起三毛,辜负了她的爱。王家门厅的书桌上,挂着一张三毛的大画像,还有一绺用白绸子包着的头发,是三毛上次去王家时剪下来保存在乐本里的。
为了永远纪念这段友谊,王写下了《等待——为死者而作的情歌》:
你在橄榄树下等了又等。
我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流浪,然后流浪。
生活是一个隐藏的梦。
请不要责备我。
为了带回遗憾
我也会等的
每当月圆的时候
独自崇拜橄榄树
你再也不会来了。
我会永远等待
等等等等。
等等等等。
我越等,我越爱!
王墓志
汪潮海
罗宾于1996年3月14日凌晨去世。20日告别遗体,22日将骨灰送往北京。边境城市乌鲁木齐下了三场大雪。上帝为之哀悼,世人为之惊叹。
王,原名容婷,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7年投身抗日宣传。行万里路,止于青海。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他在音乐领域耕耘了六十多年,创作了六部歌剧,收集、整理、创作了千余首歌曲,出版了八部歌曲集。喜怒哀乐令人精神愉悦,中外沸腾,在装点新疆上独树一帜。罗宾的名字很重他的歌曲获得了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是20世纪中国音乐的经典。他的《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罕》等歌曲传唱已久。他多次在国外举办音乐会和讲座,在联合国总部展示他在民歌方面的成就,并将他的歌曲收录在巴黎音乐学院的音乐教科书和世界歌唱家罗伯逊的曲目中。王非常重视友谊。为学生儿童谱曲,为边兵执笔,为工农抒怀,为海外华人合唱团献歌,深情款款,广受好评。罗宾很谦虚。他无视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洋歌王等名号,却把新加坡朋友送的“歌手”二字奉为至宝。罗宾是爱国的。身陷囹圄两年,他从未断过看海、振兴民乐的梦想,为让中国民歌在世界流行500年而奉献一生。罗宾雄心勃勃。王先生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子黄玉兰和他的三个小儿子独自去了北京西部。妻子五月份去世后,他独自抚养第三个儿子。他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坚持自己照顾自己,舔米啃骨节俭,骑自行车高兴到八十分之二。他的作品通俗、朴实、大气,这也是基于他的性格。
千里迢迢的马和马混在一起,就要其乐融融。西方音乐流传到人们的嘴边,罗宾知道并传真。小马里没有音乐,也没有距离,歌里也没有音乐。民间珍宝采自民间,人间绝唱在心中。传播这首歌的雄心令人欣慰和钦佩,罗宾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音乐人生
1996 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