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现王朝简历
宋朝的经济文化非常繁荣,但武功相对较弱。很多人把宋朝的衰弱归结于十六州之失。十六州位于京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十六州地理条件优越,十六州地处太行山、燕山山脉北支,南临华北平原。这一带正好扼守中原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十六郡也恰好守卫着长城主防线的东段。长城-阴山线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如果中原王朝能牢牢守住这条战线,北方游牧民族就很难进入中原,中原王朝的安全就有了保障。汉朝初年,这条战线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汉朝手中,刘邦不得不采取亲民政策。汉武帝收复河南后,完全掌握了这条战线,所以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处于优势。
石敬瑭向辽献十六州后,长城-阴山线东段完全失守。在失去了这条战线的东段之后,宋朝无力守住这条战线,将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精锐骑兵阻挡在外。宋朝北方没有长城和重要山脉作为据点,相当于打开了自己的大门,辽国的骑兵可以随时进出。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对抗,只能在平原作战。
此时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在平原上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在古代,骑兵相当于二战中的装甲兵。没有强大的装甲兵,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设强大的国防。宋朝失去西北好马产地后,很难建立强大的骑兵。宋朝只能用步兵对抗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在平原上,骑兵正在屠杀步兵。这也是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因素。
许多人认为十六州之失是宋朝政权不够强大的原因。所以只要十六州在宋朝手里,宋朝政权就有可能成为类似汉唐的强大帝国。但事实并非如此。十六郡并没有那么神奇。宋朝就算掌握了十六州,也很难建立一个像汉朝那样强大的帝国。想要成为汉唐那样强大的帝国,光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是不够的。强大的帝国需要军事、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共同框架,尤其是强大的军队。
十六州最大的意义不是攻而是守,十六州的作用是门而不是矛。北宋十六州之失,当然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防御堡垒,在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对抗中不利于防御。即使宋朝掌握了十六州,也只是有利于防御。北宋在保卫北方民族政权时可能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但并不能为宋朝的进攻增值,宋朝也未必能战胜北方民族政权。汉唐两大帝国不是靠防御建立的,而是靠进攻建立的。宋朝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进攻型军队。十六州是一个地区,不能让宋朝的军队强大起来,很难支撑一个强大的帝国。
强大的帝国需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强大军事力量的建立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但自建国以来,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从宋太祖开始,为了防止武将的无序状态,武将的地位被刻意降低,而文人的地位则得到提高。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文官,文官担任各级官员,甚至掌管军政。
宋朝时,几乎所有掌军务的枢密院官员和副职都由文官担任,用来牵制武将。为了认真贯彻“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宋朝统治者甚至把不杀文官写进了祖训。宋代文官遍布全国。由于“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宋代武将和士兵的地位相对较低,直接造成了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
在社会上,“崇文”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宋人以科举做官为荣,以当兵为耻。“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钉”这句话在宋代更贴切。当时有个宋朝的成员,在业余时间练习射箭,被母亲认为不专业,被骂了一顿。宋朝的时候,也很难看到“用笔从军”的故事。到了宋代,老百姓对文学的崇拜盛行,但武功逐渐衰落。汉唐时期强大的社会基础是武术的盛行。秦汉时期,中国武学盛行,大部分人都希望用军事成就来获得爵位,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魏晋以后,华夏人的武功逐渐衰弱。隋唐统治者都是鲜卑华夏族,隋唐武风再次盛行。唐人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首先想到的是军事成就,其次才是科举考试。所以唐诗里有那么多边塞诗。宋词中,边塞立功的篇章相对较少。整个社会没有战斗性,人们自然不想当兵,也不想靠军功实现人生价值。把头钉在腰带上谋生的危险,自然比考试卷难多了。困于战场,冲在最前面,未必比一篇论文更有名气,普通人自然会掂量。
宋太祖以武力和军事力量赢得了世界。他得天下后,自然担心手下的武将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宋太祖得天下后,试图解除朝廷将领的军权,采取各种措施削弱武将的权力。比如设立枢密院就是为了分三亚的军权。
枢密院有调兵权,三亚只有控兵权,武将权力被大大削弱。如遇战争,枢密院负责调兵,皇帝临时任命将领。将军不熟悉军队,士兵不熟悉将军,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宋太祖也实行“多驻军法”,宋朝军队定期部署,但将领不随军。越防法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宋朝军队在作战中经常出现配合不协调的情况,直接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唐朝最后的灭亡也源于藩镇。五代十国时期,藩镇也是危害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宋朝建立后,不仅削弱了武将的权力,也削弱了地方势力。宋朝在军事部署上采取了“守内弱外”、“强干弱支”的基本策略。
到了宋朝,地方精锐士兵被选入皇军,地方政府只留下老弱作为湘军和乡兵。宋政权在东京附近驻扎了超过一半的国家皇军,地方军队的数量非常有限,边境地区的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也非常有限。汉朝在进攻周边政权时,除了中央政府派出的军队外,大部分都是由驻守边疆的军队或在当地招募的士兵组成。宋朝“内守外守”的基本策略,导致边境地区军队战斗力低下,不仅难以抵御游牧政权的入侵,而且难以扩张疆域。
宋朝的统治者非常相信,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没有乱兵,就有乱兵。因此,宋代的救灾方式与其他朝代略有不同。宋朝的时候,如果遇到荒年,就会在荒地大规模征兵。于是,宋朝以庞大的军队数量,募集了一支军队,到了宋仁宗的时候,宋朝募集的禁军士兵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而宋军招募的士兵,很多都是吃吃喝喝的兵痞无赖,平时疏于训练,所以虽然人数多,战斗力却极低。在宋朝,绝大多数情况下军队数量占优,但往往以惨败告终。
在古代,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才能建立一支能南能北的军队。汉朝初年,汉朝没有强大的骑兵,因为匈奴在战斗中经常处于劣势。文景时期采取养马政策,鼓励百姓养马,改良品种。到汉武帝时,田野里到处都是马。汉武帝能够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基础。
马是比较凉的动物,所以好马一般产于北方。宋朝没有占领十六州,随着西夏的崛起,宋朝失去了重要的马匹产地。由于宋朝没有良马产地,北方少数民族控制了良马的出口,宋朝很难建立强大的骑兵力量。宋朝没有骑兵,仅靠步兵很难扩张领土,也很难与游牧民族抗衡。宋朝很重视火器的发展,但当时热兵器相对冷兵器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决定战场胜负的是冷兵器。宋代火器的优势不足以弥补骑兵的不足。
汉唐时期,北方也有不少少数民族政权。汉朝北方的匈奴,唐朝北方的突厥,全盛时期都是游牧帝国。这些国家政权只强大一时,不会强大一辈子。遇强则强,遇弱则衰,甚至政权分崩离析。当时中原王朝和北疆民族政权的差距很大,很多民族政权没有完成封建就衰落了。唐朝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唐朝以后,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国家制度。辽在南北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官制,国家权力已经比较严密。西夏仿照中原王朝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封建国家制度。金朝也根据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宋朝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宋朝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难度更大,需要更强大的军事实力。
宋朝有建立强大帝国的经济基础,经济极其繁荣,为古代社会之冠。但是宋朝并没有建立起相对强大的军事基础。宋朝把自己培养成了一只肥羊,但再肥的羊,对狼来说也只是一顿美餐。宋朝所有重文轻武的政策,一个个都把爪子拔了出来。敌人一进来,宋朝就只能面临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