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有哪些轶事?

细长的美人烛奴上插着一对金色彩绘的龙凤和幸福蜡烛,它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房间正中挂着两盏八角薄纱红宫灯,金色流苏,将洞房的墙壁映衬成深红色。夫妻俩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刺绣的红色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眼前只有一片神秘的红色阴霾。新娘名叫李清照,是礼部尚书李的女儿。即将成为妻子,她不禁想起,十八年平静的闺房生活,令人眼花缭乱地过去了。我还坐在父亲膝盖上的时候,几百首古诗朗朗上口。我少女时代写过书,出过诗,更是口若悬河,风流倜傥。她一天天长大,给她优雅的举止增添了一层真诚朴实的书生气。她从王献之的字帖上学书,她用铁笔画银钩写出漂亮的小字;她酷爱和王维的金碧辉煌和水墨画两大画派,常研究朱,并作了几幅羽毛画。她知道旋律,早在童年就学会了弹钢琴;她爸经常跟她妈感叹:“我清儿要是个有男人的男人,恐怕连把芹菜摘到锅里都没那么容易!”现在她将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妇,年轻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了。那是冬天,一个丫鬟专门送了一朵梅花,拜了天地,喝了一杯。她和赵明诚进了洞房。

赵明诚很酷,擅长金石学。在研究经典和历史的同时,他经常刻意寻找彝族瓷器、书法和绘画。经过一年眼花缭乱的婚姻,李清照也对金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帮助丈夫进行考证和鉴定。夫妻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赵明诚在读大学,每个月只能请假。虽然身处一座汴京城,但李清照还是觉得半个月见一次面也算是一年一度的七夕。

那天是上元节,正好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正当赵明诚在书房坐定,丫鬟来报说,有个大学里的小男孩求见。儿子走进书房,只见他身穿绣花儒巾,湖棉袍,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坐起来,质问自己的名字。秀才神态潇洒,一鞠躬后答道:“我和哥哥一向是同学。半个月没见了。为什么我哥哥这么健忘?”赵明诚回来了,笑着,一把抓住女扮男装的妻子。午饭后,男装女子李清照带着丫环,跟着赵明诚穿过大街小巷,来到市中心的索国寺。游过大索国寺,蛰进厨房外的一家小吃店,赵明诚挑了些街上的人常吃但李清照从没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尝了一点,然后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放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出身良好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她特别新奇和快乐。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和李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在曲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的父亲被打败,心如刀绞。赵明诚和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无动于衷,在村里安顿下来后,便潜心研究石头书画。除了温饱,家里原本的积蓄几乎都用来搜古代书画了。几年前,赵明诚刚做官的时候,对李清照说:“我宁愿简简单单的吃一顿饭,穿一件衣服,但我宁愿做一个穷人,天下的事我都做。”李清照深刻理解丈夫的兴趣所在,把他的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瘾和王维的《字画》瘾。李清照千方百计减少衣食开支,用绣花裙代替珍珠玉。每当她得到一部难得的古籍、名画或丁毅金石学,夫妻俩就共同整理、鉴赏、签名全集,批评她的休闲缺陷。

有时候情侣也会聊诗词。有一天,赵明诚说:“我喜欢你那些‘我开了一滩鸥来渡蜜月’,‘我起初心情很好’,‘我怕梨花难禁’之类的句子”,好像不是故意的,只是我努力想了想,却始终没有想到,想不通。若刻意凿,则弄巧成拙。”李清照说:“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诚不可写,工不可作。况且晋人能写的也不少,从刘炼的《酒赋》到陶渊明的《送别辞》,其词如肝肺,所以在晋人之上,是真诚的。“正如古人所说,言出必行。乐府诗是骈文,讲究文字的随机分布和情景的交融。唱歌或者唱歌能让人动情。若刻意雕琢,则味同嚼蜡。”

然后又谈到了那个朝代的诗人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写浪子和词多。苏轼的词是:只能叫诗,不能叫词,不能念,不能唱。王安石和曾巩的诗更难读。

时光飞逝。在一个秋风萧瑟、桂香馥郁的日子里,赵明诚收到了朋友刘的一封信跋,请他去泰山一游。李清照不能和他一起去泰山,所以他帮张峰收拾行李,准备食物,为她的丈夫准备一个告别宴会。席间,李清照在一条锦帕上为赵明诚写了一封告别信。

“红藕香残玉长秋。轻解罗尚,独占蓝舟。

谁送云锦书,词雁归来,月满西楼。

花开花落,流水潺潺。一种相思,两处闲情。

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这种情况,只能皱眉,只能介意。"

赵明诚读到这个词,就减去了一半登泰山、游古迹的念头。虽然人离家越来越远,但心却越来越近。在他们到达泰山之前,他们的心已经在计算他们的归期了。

赵明诚和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政局一直处于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皇帝。除了信奉道教外,他还擅长读书、绘画、音乐、舞蹈,喜欢酒和美女。精神上的奢侈必须以物质上的奢侈为后盾,所以蔡京特地派人收集名花、奇石、美树,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的舟船称为“花石班”。“花石岗”经过的地方,民夫云集,钱谷空无一人。惠宗还在首都修建了祭祀用的“唐明”,并为九鼎修建了“九成宫”,为游览观光修建了“延福宫”。它极其奢华,激起了当地的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朝南渡。赵成为南宋第一个皇帝,国号“建言”。

剑颜去世已经三年了。赵明诚被朝廷免去江宁知府。夫妻俩决定坐船留在洪州,一路上聊着国家的兴亡。李清照说:“中国的皇帝,自古英雄多。这么说吧,我们大宋,这几年来,诞生了多少忠臣!李刚和李书祥都是文官兼军务,奉命临危;宗留下一人守着,奄奄一息地喊着过河;以年轻的太学陈东为例。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国难,写过几次信,最后被朝廷斩首。单鑫是血性的、英雄的。”赵明诚续道:“古蜀皇帝盼其退位,日夜思乡,化为哭训。现在,二帝尘埃落定,中国摇摇欲坠。谁会想念我们风雨飘摇的故国?”

船队已经进入河州境内,李清照指着一股从北岸向西流去的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杀的乌江!你刚刚说得很好。但愿皇上思念故国,化为训导,泣血哀号,连漫山遍野的杜鹃都成了他的满血!楚霸王败于鹿,无脸见江东父老。他宁愿死来感谢这个世界。这比那些抛弃世人,苟且偷生,苟且偷生的人道德多了!”说罢,情不自禁地敲打着船的桅杆,大声吟道:

生是英雄,死是鬼;

还是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

同年,去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于新任命的太守府。李清照赶到建康,葬在赵明诚营。最后她支持不住,突然病倒了。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和希望也死了。她是多么渴望追到坟墓里的赵明诚,可她还是要活下去。她把悲伤而茫然的目光投向床头的书籍,一个想法在我脑海里越来越鲜明地升起,把他写的关于为赵明诚研究石头和石器的文章整理出来,因为这些石头和石器是这对夫妇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五年后,李清照带着夫妇二人仅存的字画、金石、拓片和赵明诚的部分手稿,走遍天下,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两年了,最后一天是上元节。隔壁院子里传来笛声,夹杂着荷花的歌声和江南水乡渔民的歌声。李清照掀开窗帘,走进房间。只见桌上一个古瓶里插着几朵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盛满了炭火。这些让李清照突然想起30多年前的洞房花烛夜,也是火红的炭火,芬芳的梅花。隔壁的笛声停了,有几个女生有说有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头戴珠饰,头戴小冠,化着红妆站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看上元花灯。30多年前,在中州的鼎盛时期,在汴京的大街上,在她们这个年纪,她也换了一身男装,和丈夫一起去观灯夜游。李清照惊呆了。李清照转过身,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下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深情地抚摸着赵明诚自己抄写的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市的远处,隐约传来鞭炮声和孩子们的笑声。夜已经很深了。李清照拿出一张白纸,反复默念吟诵,写下:“元宵”。

“斜阳融金,云见墙,人在何处?染柳烟,吹梅笛,多少春意知,元宵无风雨,和煦气象,第二回?快来问候宝马,感谢他的酒友和诗词。中州风华正茂,闺房多闲情。记得重点三到五。铺绿冠,捻金雪柳,簇带争楚。现在绿了,风大雾大,晚上不敢出门。还不如低头谢幕,听人笑。”

秋风飒飒,秋雨绵绵,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清照对赵明诚的金石学手稿逐一进行了校正和抄录,并做了一些补充。全文以精玄公开转录,全部完成。这天下午,李清照在素绸的封面上亲笔写道:

《金石录》(30卷)为宋代秘阁所编,作者为了解湖州的赵明诚。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端上来,文房四宝会准备好,放在院子里的菊床里。李清照穿上外套,用镇纸压好素纸,拿起酒杯,既往不咎,顿时上升到心头。她端起三杯酒,泼在地上,道:“明成,我们夫妻经营石头字画几十年了。一旦被战争摧毁,就被土匪摧毁。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以后我会和这些书画过一天,你放心!或许,那些被毁的书画,你在黑暗中知道它,珍惜它,不肯让它留在人间!那样的话,我会心安理得……”然后她回屋写了《进士录后记》,最后写道

道:

“唉!我做了两年的鲁基,我去蘧瑗辨别是非的时候才两岁。三十四年之间,患得患失。

多少!但是,自然是要有所为,要有所聚。人死,人得,人傻!"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她独自倚窗,恰见一群归雁掠过天际:一只孤雁,远远在后。不一会儿,又下起了雨,无限的孤独、悲伤、痛苦和沮丧从我的心里涌上来。她急忙跑到箱子前面,写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苦不堪言。乍暖还寒的时候是最难休息的时候。三个玻璃杯和两杯淡葡萄酒,

怎么和他打?来晚了很急。郭艳很难过,但这是一个老熟人。

黄花堆得满地都是,枯槁残损。现在谁能挑他们?看着窗外,怎么能一个人黑?印度河更加细雨蒙蒙,

到了黄昏,点点滴滴。这一次,多么悲伤的一句话!"

李清照死于何时,无从得知。她的代表作是《漱玉词》,基本属于婉约派。因为她的人生经历比颜、秦观更为艰辛曲折,也因为她的艺术专精和在文学艺术上的种种才华,她的词有了超越,后期的词也豪放不羁。她的诗《思念项羽》和《南有王导,北有刘混》。她的诗反映了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special/c 19802/01/演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