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矿潘(集)-谢(桥)矿区()
1957,淮南煤矿地质勘探即将结束。为了寻找后备勘探基地,淮南煤矿周边普查再次提上日程。当时的煤炭部华东局120队,除了在苏仙、蒙城地区找煤、发现新煤田外,依据谢的“大淮南盆地”基本观点,结合地质构造推断,发现淮南向斜发现二级构造隆起是发现新含煤区的有利地区,并开始考虑在该区进行煤炭勘探。随后,煤炭部地质总局电法勘探队和地质部南满重力队先后对八公山至明龙山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进行了调查。分析电法勘探资料后发现,东部大面积新生界松散层覆盖下有一个构造隆起(即潘集背斜)。同年年底,在安徽省工作的电法队进一步工作,证实了构造隆起的存在和钻探验证的必要性。
1958年6月,省地质局蚌埠分局怀远地质队在龙鸣山南部找煤时,马庄1号钻孔层位位于二叠系下部主要可采煤层,证明用电法资料解释构造隆升是可靠的。由于马庄钻孔质量差,只钻了一层煤,其他煤层全部丢失。同时错误地推断地层走向为西北。所以在马庄钻孔西北的古芦岗进行了钻探,在这个孔里看到的基岩是三叠系红砂岩。认为该地区煤系地层较窄,可开采煤层较少,因此取消了钻探。
1958年9月,安徽省煤炭厅120队(即煤炭部华东局120队,下放到安徽省管理)开展了以钻探为主、电法、地震的大规模普查勘探,逐步揭开了潘谢矿区的大面积隐伏含煤区。自9月份01钻孔(见367米深11.90米厚煤层)以来,先后在1959-1966提交了《潘集综合调查》、《谢桥王涛井田详查》、《潘集详查》等6份报告。经过华东煤炭基建公司第四勘探队的补充勘探,于1965年2月提出了包括潘集背斜两翼在内的约200平方公里的详查地质报告,共获得煤炭储量26.38亿吨。
自1966开始,以背斜轴部为界,划分为两个井田,进行了钻震配合的综合勘探。6月1966日,第四勘探队提交了潘集勘探区第一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煤炭储量1702万吨,华东煤炭基建公司于7月1968日批复。第四勘探队于1967年4月提交了潘集勘探区二井场勘探地质报告,获得煤炭储量6.5亿吨,并于1968年8月5日获得华东煤炭基建公司批准。上述两个井田的地质报告提出后,安徽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地质构造形态,从煤矿生产的角度出发,利用两个井田的资料,计划建设四对大矿,因此部分地区勘探工程不足,需要补充钻探。一号井田重新划分后,煤炭储量为8.2亿吨,勘探程度可满足要求,不需再打井。年产300万吨的大矿,6月1973+065438+10月1开工,2月1983建成投产。经过补充勘探,2号井获得煤炭储量5.5亿吨。1974年3月提交潘集2井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经安徽省燃料化学局批准。潘集二矿于2月开工建设,1976,设计能力300万吨/年。2月建成投产,1989,3月上报煤炭储量9.65亿吨。潘集三矿于6月1976开工建设,年设计能力3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中。1985安徽省煤田地质公司第一勘探队提交淮南煤田潘集勘探区4号井田精查补充地质报告,安徽省储委批复1987煤炭储量6.38亿吨,尚未利用。在探索潘集区的同时,我们也探索了它的外围。目前,西部丁基区已达到详查水平,煤炭储量8.74亿吨。北部诸暨区已达到普查水平,煤炭储量约7.96亿吨。以上两区与潘集区相连,可作为其远期规划区。
1965,华东煤业公司基建公司第四勘探队为响应“备战、备荒、为民”和“迅速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开始收集资料。根据潘集西部501孔的找煤情况,分析出潘集含煤区可能向西延伸,因此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阜阳地区作为研究区。该地区东起丁基,西至大田集,南至颍上,北至马甸。横跨颍上、利辛、阜阳、阜南、凤台等县(市),东西长97公里,南北宽34公里,面积约3300平方公里。1966 1月18,顾桥区首次开钻。第二孔(66-02孔)施工时,煤层为11-1。此后,在谢桥、陈桥和江口基进行了钻探。在找煤的过程中,它一直伴随着。该阶段共施工钻孔52个,钻孔量3.37万米,其中完成钻孔31个,预计煤炭储量45亿吨以上。
1979年,煤炭部地质局决定在古桥勘查区开展以地震为主、钻探验证的综合勘查方法改革试点。试验结果的地质效果良好。第一勘探队和物探测量队于1980年2月提交了古桥勘探区综合勘探地质报告,获得工业储量煤炭22.3亿吨。
1979 10,煤炭部第一勘探公司147队开始在英(上)-丰(台)地区开展进一步的煤炭普查工作,工作从东向西的八里塘开始。在新集七线用剖面法控制断层倾角的过程中,701号孔穿过老地层。703、704孔穿过新生界后可见煤系,之后711孔向南分布,穿过新生界和断层面后仍可见煤系,经研究确定为推覆构造。147队于1987年2月提交了《安徽省淮南煤田迎丰区普查勘探地质报告》,获得煤炭储量2.57亿吨,其中推覆体下新发现煤炭储量1165亿吨。1983至1986,刘庄井田在矿区内首次与日本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地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1958钻探验证发现新的含煤区开始,到1991结束,全区共提交地质、物探、水文等各种勘查程度的地质报告和资料50余份,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6043万吨。
在提交的地质报告中,有潘一、潘儿井田已认真调查勘探程度,并已建成投产;正在建设的有潘三、谢桥、张集、新集雷区;尚未使用的有王庄、吉谷、潘寺、刘庄等井田。还有丁基、诸暨、迎丰、口子集和老庙—战沟可供进一步探索。
参加过本矿区勘探工作的单位有安徽省煤炭厅120煤田地质勘探队、煤田地质勘探总局电法队、华东煤炭基建公司第一(121)勘探队、第四勘探队、煤炭部147勘探队、湖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六队、湖北公司地震队、安徽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物探队、水文队等。地质部所属南满重力队,省地质局蚌埠分局怀远地质队,省地质局323、337、325队等。其中,安徽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包括其前身120队、1队、省煤炭厅120队、华东基建公司4队、安徽省燃料化工基建总队1队等。)和物探队(包括建队前的电)为发现新的含煤区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提交地质成果是最早和最有效的。2月底,1980,1980,淮南煤田潘谢矿区古桥勘探区综合勘探地质报告提交,可建设两对矿井,年产400万吨。19810年5月,煤炭部地质局、淮北煤炭基地建设总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审查验收。1983年3月,煤炭部地质局组织煤炭系统第二次全国优质地质报告评选时,认为该报告“采用了钻探和地震综合勘探,地质报告的精度大大提高,地震解决该区地质构造的效果显著,在地震资料的综合利用方面有许多令人信服的创新, 该地区的地震成果已经得到设计部门的认可和接受,为今后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提交地质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比如中日联合勘探的刘庄井田综合地质勘探报告。节省钻探工作量1.2万余米,减少地质勘探费用1.00万元,缩短勘探周期7年。因此1.989获得煤炭部地质局质量报告奖,1.989获得国家储备局。
1991年,潘一和潘儿煤矿共生产原煤246.5万吨。
目前还有古桥、王庄、潘寺、刘庄没用过。上述四对矿井的总设计能力将达到14万吨/年。预计到下世纪初,矿区总体规模为654.38+00对大矿,总设计能力为3000万吨/年。从煤炭的综合经济效益来看,上海一吨煤可以创造2000多元的经济价值,比全国各地都要好。淮南煤矿主要担负着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重任,也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质量。因此,积极搞好淮南煤矿建设,将为国民经济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终地质报告提交批准后,淮南矿务局和淮南煤田局已使用的矿井见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