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差生
在兰州理工大学,像周亮这样的贫困生还有很多。学生食堂的河南籍老板常常觉得难以忍受:“有一个男生,中午吃饭,只打了两个包子,然后就静静地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直到大部分学生都筋疲力尽了,才慢慢地收拾其他同学的剩菜。吃之前,用馒头蘸蔬菜汁。好心的同学邀请他吃一顿免费的饭,他拒绝了。我让他帮我收拾碗筷,中午他吃饱了。他同意了。”
事后,餐馆老板了解到男孩的家庭情况:他瘸腿的父亲和耳聋的母亲供养着他们三个兄弟姐妹上学。所以他从来没有主动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那眼神让人心碎。
“营养不良和同类相残是特殊的,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在我们学校,月生活费在180元以下的学生已经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30%,逼近32%,学生近5000人。其中有四五百名贫困生,每月生活费不足120元。”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处主任张皓宸解释说,“我们学校70%的学生来自甘肃,加上西部其他省份,西部学生人数超过全校学生总数的80%。这80%中有将近一半是贫困生。”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张皓宸曾经和团委合作,以一个月刷卡25天以上,每天至少刷卡两次为标准,对学生在食堂刷卡记录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同学每个月只花了29块钱。一千多的人一个月花费120元到150元。他们的食谱基本是:早餐一个饼,午餐两个馒头,一个菜,晚餐一碗面或者一个米饭配一个菜。素菜为主,两周左右可以改善,荤菜吃一次。午餐和晚餐费用一般在两元左右,早餐费用不超过1元。
“我经常面对学生的贫困,想哭。”该校学生处勤工俭学中心主任陈波说,他欢迎交不起学费的新生进入学校每年设立的“绿色通道”。他发现,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向“绿色通道”寻求帮助。
“几年前,学生会和你说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默默的站在你面前。那种眼神让人心碎!他们的衣服明显不合身,交了一次费用就所剩无几,或者连一次费用都交不出来。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帮助上。”
陈波还清楚地记得,一对兄妹同时被兰大录取。大一报到的时候,带的费用只够一个人交学费。当得知没有学籍不能申请助学贷款时,哥哥姐姐互相迁就。姐姐让哥哥先走,哥哥让姐姐先走。
“这是上不起学。更多的学生上学后无法正常生活。我们很多贫困生因为营养问题,身体都有问题。也有贫困生因为无法解除的心理压力而改变了性格和人格,甚至出现了一些精神症状。”
陈波说,“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不然我良心过不去。”
陈波出生在一个大学教师的家庭,原本养尊处优,不知道什么是贫穷。自从他六年前开始帮助贫困学生以来,他的同事们都称赞他“变得有爱心”。他自己“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变了很多。孩子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持之以恒。”
去年迎新时,一位来自甘肃河西走廊的女乡长领着一对双胞胎兄弟走上“绿色通道”,诚恳地告诉陈波,两个男孩从小失去父母,是村里人带大的,后来在乡政府的资助下读完了高中。现在乡政府已经无力支付他们的学费,只能交给学校。
在积极为孤儿筹集助学金的同时,陈波和他的双胞胎哥哥开始结对帮扶,每人每月拿出200元来保障他们的生活费。如今,这对双胞胎已经成为陈波家庭的一员,他们和陈波的家人一起度假。
不仅仅是陈波。每年兰州理工大学审查新生资格的时候,政教处的老师几乎是在谈话还没结束就掏空了口袋。“孩子们太可怜了。”导演张皓宸说。
我愿意屈从于贷款。
自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积极加强与经办银行的沟通。“虽然我们和经办银行相处融洽,虽然我们认真面对银行的每一种形式,虽然我们为此设立了65438+万元的风险基金,虽然我们学生的实际违约率只有0.02%,我们可以尽一切努力,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陈波说出了一连串的“尽管”。
据了解,从2001到2005年底,兰州理工大学实际拿到2002名学生,总金额840多万元,平均一年1.6多万元。"而学校一年的实际需求约为654.38+00万元."
负责这件事的陈波心里有一本账。“我们拿到的助学贷款,在省内高校已经很多了。”
陈波说,他经常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一家银行的行长说,陈波,你给我磕三个头,我就给你助学贷款,我愿意。”
正是因为这份真诚,兰州理工大学在西部地方高校中赢得了相对更多的社会资助。
听说有一个善良的老板,还有一个关心西部、关心教育的慈善机构,就去拜访了,讲了贫困学生生活学习的故事,介绍了学校严格的捐款管理制度。
“这些年我没有过黄金周。”张皓宸说。每当“五一”“十一”的时候,他和同事们几乎总是陪着远道而来的资助人,在西部荒凉的大山里走一走,走访贫困学生的家庭。赞助商们看到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真正的贫困孩子身上,也就放心了,愿意为兰州理工大学捐更多的钱。
学校获得的第一笔助学金是海鸥奖学金,主要由香港振泰集团设立。1999,第一批资助6人,平均6000元,共计3.6万元。第二年增加到20人。由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受资助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资助者的好评。2001,振泰慈善会在学校设立振泰奖和奖学金,三年每年金额6万元。三年后,振泰慈善会不仅续签了协议,还将奖学金金额提高到110000元。同时,振太集团苏先生、黄铁成先生以个人名义在学校设立振太奖学金,先后资助111贫困学生,共资助209万元。
“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我们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陈波说,深圳建峰公司在学校设立的建峰奖学金,原计划资助10名贫困学生,但学校提供了37名学生的详细资料,并专程到深圳进行走访和汇报。建峰公司被学校的诚意所感动,主动提出将资助名额增加到40个。当年3月,公司相关人员到兰州了解情况。临别当天上午,40名受助学生自发从学校步行到建峰公司人员下榻的酒店为他们送行。回来后,公司再次扩大资助范围,资助人数从40人增加到100-4000元人均,一年就是40万。
“从最初的6个人3.6万元,到今天累计资助970多万元的5000多人,有15、6个奖项和学生基金,每年资助已经超过200万元。这是甘肃省属高校没有的。”
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张皓宸和他的同事们仍在竭尽全力:“学校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内部奖、贷、助、补、捐、俭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005年实际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38人,占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108%。也就是说,只要是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获得资助,每年资助金额不低于1000元。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很差,只要有努力学习的愿望,也能保证继续在校学习。所以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很难的问题?软问题?
来自河南的文明学子,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1993年,父亲病逝。同年,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离家出走,只留下11岁的弟弟和一个住在他家的叔叔一起生活。
“2002年,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4000元的学费和800元的住宿费,我很担心。我的阿姨,叔叔和村民都动员起来,给了我3000元。给学校汇了2000块钱,买了火车票和一点生活用品,身上只剩下五六百块钱,忐忑不安地到了学校。”
文明进入“绿色通道”,向陈波老师说明情况。陈波拍拍他的肩膀说:“没事,一切都会过去的!”鉴于他的特殊情况,学校暂停了他的学费。很快,陈波在学校勤工俭学中心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月收入100元。不久,温明向学校申请了特别补助,并支付了所有的住宿费。第二年,在学院的大力推荐下,温明获得了为期三年的振泰奖学金,第一年资助60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资助7000元。再加上做家教的收入和我拿到的奖学金,完全保证了文明的生活。我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第一学年欠的学费我都交了。
回首往事,已经考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的文明有一种感触:“是学校给了我安心读书的机会,找到了做人的信心。以前不想跟别人提起家人,现在可以坦然面对了。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很幸福。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报这个社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受资助的大学生都像文明一样感恩,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以前我对别人很冷漠,很偏激,现在我变了很多。高中同学都说我变了很多。今天我被别人资助完成了学业,明天我一定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谈的魏对记者说。
听着学生们的真情告白,陈波泪流满面:“我和他们在一起久了,有一种亲切感。如果允许,我愿意做一辈子扶贫工作。看到他们被资助后脸上的笑容,我比拿到多少钱还开心。”
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的张皓宸也有同感:“贫困生救助是一项阳光的事业,一项温暖的事业,一个硬问题,一个软问题。社会救助多少才够,学校没有指标,但爱、责任、同情心督促着我们做好工作。”
谈及对贫困生的资助,兰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高云在传递成绩的同时,更多谈及学校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决定了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我们尽最大努力资助贫困学生,是为了让他们放下经济负担,专心学习,成长成才。中央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只有保障每个人的权利,社会才能和谐。受教育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们及时关爱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也会关心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