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阀门家族详情。
袁绍(?—202),字本楚,东汉末年功臣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叶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从我曾祖父开始四代五人排在三公之上,他们也排在三公之上。其弟袁术被称为钟家皇帝,袁氏可谓“五帝三公一帝”。后来官渡之战被曹操打败。
袁绍(?—202),字本楚,东汉末年功臣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叶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从我曾祖父开始四代五人排在三公之上,他们也排在三公之上。其弟袁术被称为钟家皇帝,袁氏可谓“五帝三公一帝”。少忠下士,当代知名,文武双全,英气十足。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校尉袁绍合谋惩罚宦官。此事泄露后,布雷兹被杀。袁绍率军惩治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往冀州。董卓拜他为渤海提督。初平元年(190),关东郡牧卫联手讨伐董卓,袁绍被提升为关东军首领,自己骑将军。董卓很快被杀。关东军开始互相合并。袁绍在汉府夺取了冀州的牧场,率领冀州的牧场,然后拿下了青州和并州。建安四年(199),幽州公孙瓒被灭。至此,袁绍已率领数十万人据黄河下游四州,成为当时东汉最强大的诸侯。不久,袁绍被授予将军,邱,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总督,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当年袁绍准备攻打曹操,取许都,劫汉帝。监军巨寿、谋士田丰劝其入襄阳战车,守黄河,令其守株待兔,并派精兵骚扰曹骏,使曹操三年之内大败。以郭图、沈沛为代表的部分将领主张速战速决。袁绍采纳了后者的意见,在五年的时候,他发出了对曹批判的请愿书,率领65438+万大军进入了黎阳。当年在官渡与曹操决战,一败涂地。他的主力7万多人被消灭,只有他的长子袁谭带着800多名亲戚,把他打回了河北。两年后羞怒而死,诸子皆败,所占之地并入曹操。
公孙瓒在冀州北部,袁术在南部,是袁绍的两个对手。袁术虽然是袁绍的弟弟,但两兄弟一直不和。初平二年(公元191)冬,孙坚投靠袁术。袁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驻军阳城。孙坚出兵攻董卓,袁绍趁机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出兵攻阳城。袁术派公孙瓒的弟弟孙岳去帮助孙坚救阳城,孙岳在战斗中被一枝流动的箭射死。当时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气愤地说:“我弟弟的死是袁绍造成的。”于是调兵攻打袁绍。公孙瓒攻势凶猛,对河北震动很大。一时间,冀州各县各郡纷纷投降风。袁绍吓了一跳。为了讨好公孙瓒,缓和局势,他提拔公孙瓒的弟弟龚为渤海太守,但龚一到渤海就立即叛变。初平三年春(公元192年),袁绍亲自领兵讨伐公孙瓒,两军在界桥以南二十里处会师。公孙瓒带着三万步兵,排成一个方阵,每翼配备五千多骑兵。袁绍令糜竺引八百精兵为先锋,千余强弩为掩护,他引数万步兵在后方。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骑兵冲锋,践踏敌阵。义士们淡定地蹲在盾下,等着敌人骑到只有几十步远的地方,一起跳起来砍杀过去;与此同时,数千支强弩发射,飞向敌人。公孙瓒的军队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打击,全军大乱,骑兵步兵纷纷逃命。糜竺的军队越打越勇,临阵退缩,杀了公孙瓒部冀州刺史颜纲,杀了千余人,追到界桥。公孙瓒试图守住界桥,但又被打败了。糜竺一路追击到公孙瓒的大营。袁绍命令他的部队追击敌人,他缓慢地前进,只带着几十支强弩和100多名持戟的卫兵。在距离界桥十余里的地方,听说前方已经胜利,于是下马休息。这时公孙瓒的两千多零散骑兵突然出现,袁绍被重重的箭矢包围。不驱田丰拉袁绍回矮墙。袁绍把头盔往地上一摔,说:“君子宁冲上前送死,躲在墙后,能活吗!”他指挥弓弩手作战,杀死了许多敌军骑手。敌骑不认袁绍,渐退。不一会儿,米芾领兵迎击袁绍,敌军策马而走。
这一年,公孙瓒出兵攻打龙川袁绍,再次被袁绍击败。然后退守幽州,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使臣奉命讲和,袁与公孙宣布停战。三月,袁绍南下天津。这时,魏县发生了兵变。叛军在黑山加入叛军后,占领了邺城,全城起义部队有十几支。然而,起义军中有一个叛徒沈涛。进入邺城后,他保护袁绍和他的家人,并把他们送到球球。袁绍砸了土墩,立陶为中郎将,然后大规模镇压起义军。在朝戈鹿场苍雁谷围困布拉克山军五日,毒死首领。随后,他残酷地镇压了许多起义军,如左巴、刘石、青、黄龙、左角、郭、李、俞变根等。,并屠戮其城墙,滥杀无辜,死伤数万。
从初平三年到兴平二年(公元192-195),中原局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长安,司徒王允和中郎将吕布合谋杀了董卓,令万民欢庆。然而,王允不能妥善处理董卓的下属,导致董卓反叛李珏,郭汜出兵。结果王允被杀,吕布东逃。后来李珏和郭汜互相冲突,互相残杀,汉献帝作为偶像被这些军阀抢走。在兖州,曹操异军突起。原兖州刺史刘岱死后,兖州地方势力推举曹操接班。他采取武力镇压和劝降的手段,迫使30万青州黄巾军投降。他甚至攻破袁术,把袁术推到淮南。讨伐陶谦时,徐州刺史、地方势力代表张淼、陈宫背叛了他,把吕布迎进兖州。曹操经过苦战收复兖州。在幽州,公孙瓒吞并了刘玉,刘玉的幕僚吸引了乌桓,攻打公孙瓒。袁绍还集中10万兵力,与咸鱼府联手,在宝丘共同击败公孙瓒,迫使其投降易经。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送下逃往曹杨,率军紧追不舍。这时,居寿再次提醒袁绍抢汉献帝的旗。他说:“将军出身于宰辅贵族家庭,忠义济世。时至今日,皇帝已流离失所,祠堂被毁。州县牧以兴义兵为名,合并。没有人来保卫天子,安抚百姓。既然将军已经对可能做出了粗略的决定,那就应该早点和他见面。建都邺城,拥帝立臣,蓄兵马笼络大臣。这时候,谁敢反抗!”沮授的意见遭到了郭图和淳于琼的反对,他们说:“汉朝已经衰落很久了,今天很难复兴!何况目前各郡豪杰数万,而这正是所谓‘秦失其鹿,先得其王’的时候。如果我们欢迎天子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不得不处处请示。服从命令会失去权力,不服从会导致抗命罪。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居寿苦口婆心地劝道:“拜见天皇不仅是道义上的,也是符合当前需要的重要决定。如果我们不先做,就会有人抢在我们前面。胜利在于失去时间,成功在于敏捷和速度。希望将军考虑一下。”但袁绍最终没有采纳巨寿的建议,因此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但是,曹操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当汉献帝回到他的旧都洛阳时,曹操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挤过人群来到洛阳朝见狄咸。借口洛阳被毁,粮食短缺,他把汉献帝迁到许昌,并在许昌建立了新的首都,从而把狄咸控制在自己手中。
曹操借皇帝自重,略取河南大片土地。就连关中的割据势力也来投靠他,势力发展迅速。原来袁绍根本没把曹操当回事。他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视曹操为诸侯。吕布占领兖州,与曹操讲和。当时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现在曹操欢迎汉献帝许,许昌当然成了政治中心,曹操也当然成了皇帝的代言人,随意发号施令,这是袁绍没有想到的,他真的后悔了。
袁绍要求迁都鄄城,离自己近,便于控制。曹操不但一口回绝,还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疆域辽阔,兵士众多,专搞私党;我不把你当老师看,却看到你派兵攻打对方。"袁绍知道曹操在耍花招,只好写了一封信为自己辩护。曹操被任命为大将军,袁绍被任命为太尉,改称叶公。邱虽贵,地位在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拜。他气愤地说:“有几次曹操差点完蛋,我救了他。今天他以天子的名义给我下命令!”“当时曹操实力不如袁绍,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南有淮南袁术,都虎视眈眈。曹操无暇与袁绍抗衡,只能采取克制和忍耐的策略。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派孔融到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缓和矛盾。随后几年,袁绍继续讨伐公孙瓒。公孙瓒在义井外围挖了十条壕沟,城内建了许多土台,一般都有五六尺高,建在高台上。他自己住在中间高达十英尺的讲台上,以铁为门。七岁以上的男人不准进门。身边只有侍奉他的嫔妃,书信文书用绳索吊着,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为城内山谷众多,防守严密,袁绍进攻多年,攻不下。谋士田丰见大军滞留河北北部已久,便对袁绍说:“既然迁都之计不能实现,那就趁早夺取京城,迎接天子。那时候还可以以诏令的名义来号令天下,才是上策。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到别人手里,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袁绍不听。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亲自率军围攻义井,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瓒向黑山军求救。袁绍上了梯子,挖了地道,加紧进攻,易经危在旦夕。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有的投降了,有的散了。第二年春天,公孙述和军首领张炎率领数百名援军分三路来到义井。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瓒送了一份密函,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外夹击袁。这封信被袁绍的哨兵截获了。袁绍将计就计,按照约定的信号点起了火。公孙瓒以为援军到了,领兵进攻,被袁绍的伏兵打得落花流水,退入城中。袁绍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了主席台下层。他先是用柱子撑起地基,然后把柱子烧了,讲台就塌了。公孙瓒没办法,就杀了他妹妹的老婆,自焚了。这时,袁绍的士兵冲上楼要杀他。至此,袁绍占领幽州,并吞公孙瓒的军队。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三子袁尚。他溺爱妻子刘,对刘所生的袁尚更是情有独钟。他有意以袁尚为继承人,于是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居寿劝诫道:“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原则,圣贤当有相当年纪才选继承人,德行以卜筮定。如果将军不能改变他的决定,灾难将从此事发生。”袁绍说:“我准备让我的儿子们住在一个州,考察他们的才能。”攻克幽州后,又让次子袁为幽州刺史,侄子为并州刺史,身边只留下袁尚。
袁绍占领河北、青海、幽州四州,兵力数十万。随着实力的增长,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对狄咸的贡品逐渐变得稀少。有一次,他突然收到了很久没有联系的袁殊的来信。信中说:“汉朝的天下早已失传。皇帝受制于人,政府出私门,国家四分五裂。现在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什么区别。结果,强者兼并了世界。我们袁家,是上天的命令,应该当皇帝。我们已经明确表示我们是幸运和吉祥的。今天,你有四个州和数百万人。没有人能比得上你的力量,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你在德行上的崇高。就算曹操有心扶弱救弱,又怎么能延续已经灭绝的命运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称帝淮南,但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使他资源空虚,内外交困,与人疏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大方地表示愿意给袁绍御号。然而我感受到了神圣独角兽的和谐心跳,袁绍看到了这封信,虽然他不敢告诉任何人,但他的内心是欢迎的。他指示主簿耿宝为自己找一个当皇帝的依据。耿宝私下对他说:“敕德已衰,袁是炎黄子孙,理应天意,人意。”这几个字的意思是,根据“五德并存”的“理论”,汉代叫火德(即红德),火德应该换成土德;黄帝是土德,袁嘉是黄帝的后代,所以袁取代汉朝是“天意”。袁绍故意把耿宝的鬼话透露给军属,希望大家同时支持他。没想到,家里人认为耿宝造谣误导,混淆视听,应该砍头。袁绍知道时机尚未成熟,又怕露出马脚,就赶紧杀了耿宝。
袁本初,英俊威武的下士,是“四世三公,多官;老虎生活在冀州,手下能做事的人很多,给他带来了人才优势。但这只是袁绍的表面处理。他外表宽容,内心多疑,喜谋略而不能决断,有才能而不能用,听到好谋略而不能采纳,正如孟德所言:“袁绍贪怯,善谋而不破;做大事爱惜身体,但见小利忘了命。”就算得到天赋又能怎么样!门下谋士互相嫉妒,互相谋杀,不能与齐新,袁绍同心。
废除长子,立幼子,是袁绍的又一大失误。
而关键就在袁绍深爱的妻子刘夫人身上。刘夫人出身名门(虽与皇族没有联系)。她是袁和袁尚的生母,在她的鼓动下,袁绍把袁尚作为自己的嫡系。而且她生性嫉妒心强,其他妃子都是她不允许的。据说袁绍死后,嫔妃都被刘夫人杀了。
最后袁的禅让不够高明,但也不容易统一。有团结的办法,同时要站在合理平等的基础上。你退让一步,我退让一步,或者我退让一步,你退让一步。如果对手一定要彻底投降,屈膝,那就团结了,恐怕就不团结了。袁尚坐了不该坐的位子,已经破坏了团结第一的基础。除了打败大哥,我们还要杀光他们,绝不手软,把他逼上绝路,杜绝唯一团结的机会。
淮南太守袁术:
袁殊(?-199)子路,袁绍的弟弟,汉末功臣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护送粮草。因为嫉妒,孙坚被华雄打败,因为他拒绝给孙坚粮草。但孙坚及时调兵,最终打败了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攻打刘表,孙坚紧随其后,但最终孙坚在襄阳城前被黄祖射死。袁术为了得到玉玺,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圣旨后,立即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杀寿春城,败袁术。袁术逃到汝南,继续当皇帝。后来在汝南,我待不下去了,袁术只好北上投奔袁绍,一个普通的兄弟。不想被途中向曹操借兵的刘备打败。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找不到。袁术大叫:“袁术是这样吗?”他吐血而死。
“术被雷伯等人拒之门外,守之三日,众皆断粮,而回江亭,至寿春八十里。问厨房,还有30块的麦屑。盛夏的时候,我想要蜂蜜果肉,但是没有蜂蜜。坐在床上叹了半天气,说:“袁叔,这个呢!“死于躺在床下吐血。”——《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引《兀术》。
袁殊(?—199),字道,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殊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可以说古往今来,像袁家这样的贵族家庭并不多见。古龙笔下小李飞刀李寻欢,号称“七士世家,清代海宁二士”。清末常熟翁氏被称为“状元世家,皇族”。不难想象这样的家庭是多么的壮丽辉煌,但和袁家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说到老袁家,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袁术的曾祖父袁安是东汉司徒,袁安的次子常远是个庸。袁安的长子只担任蜀郡太守,而的儿子、袁安的孙子却官至太尉,的三子袁凤、四子都在三职,所以人们说袁嘉是“后四世居三职,所以偏于天下”,也就是说他是人。
或许正是因为袁家的“四世三公,一个人的嫡传弟子遍天下”,袁术和袁绍才背地里不忠。割据时期,一南一北的两兄弟,成为所有诸侯中最强的。以他们两个的实力和家族的名气,按理说是汉朝的复兴。就算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中国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最后都落得个名声在外,历史悠久。
袁术早年仕途一帆风顺。靠着家世背景和当时在朝中司空见惯的父亲袁峰,袁术年轻时就把小莲当成了郎。据史书记载,他有过很多职位的经历,后来担任过上尉和武士军团司令。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特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的头脑在这一刻非常清晰。看到董卓的野心,他和弟弟袁绍一样,趁机逃出洛阳,迅速组织各种割据势力,共同讨伐董。这个时候袁殊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成功的一招就是把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拉到自己身边。
号称“江东之虎”的孙坚,骁勇善战,军事能力在董诸侯中首屈一指,连董卓都怕他。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子,从长沙一路北上,才打了董卓,不仅帮助袁术占领了荆州最北的南阳郡,还把他身后的几乎整个荆州都纳入了势力范围。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37城,50万户,总人口240多万。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是东汉最大的县。紧挨着南阳县的汝南,也有37个市,40万户,210万人,是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县。袁术自己占领南阳,汝南是袁氏家族的村落,这无疑成为袁术的坚强后盾。
孙坚北上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上表称帝,让身为将军的袁术被带到南阳当太守,袁术也趁机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出身显赫的袁术,在乱世中处于顺境;乐得孙坚为先导,可谓人和;穿越荆、豫两州有利。此时,在袁术那里,大有天下争雄之势。正因为如此,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下,在其他诸侯混战的不利局面下,赶走了董卓,一路杀进洛阳。
但这还不是袁术最辉煌的时刻,因为很快,袁术势力集团和袁绍势力集团的较量就开始了。袁绍对董卓恨之入骨,不准备承认董卓是汉献帝,准备另立皇帝。但随着疆域的扩大,袁术的野心逐渐暴露,他开始梦想当皇帝。于是找了个借口拒绝和袁绍合作,两兄弟关系本来就一般。结果他渐渐变得有些水火不容。
前面提到,袁术坚持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但是袁绍否定了这个任命,还任命了另外一个人叫周哀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在所难免。就战争而言,周浩肯定不是孙坚的对手。他屡战屡败,被打死。但是,袁术的胃口不仅仅是眼前的地盘。当孙坚与周子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扬州。周子的弟弟,九江太守周昂,被袁术打败。那个周子打不过孙坚,就跑去帮哥哥打袁术,结果又被打败了。这次袁氏兄弟之间的较量,袁术大获全胜。
但是,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对袁术展开了一系列外交行动,使袁术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上袁术自身的不足,一些潜在的危机开始显现。袁术先后占领扬州、禹州、李思、荆州,成为南方霸主。这时,他开始沾沾自喜。他不仅忘记了射首鸟的原则,还摆架子,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各种事端,以邻为壑,不仅和表哥袁绍翻脸,还和邻居刘表翻脸。过快树敌过多,是袁术的一大败笔。
民间不时有“画时汉代高”之说,袁术认为画时公路也。从孙坚手中接过玉玺后,袁术的野心膨胀到了高潮,于是于197年在寿春被称为天子(袁术从未称帝,曹操《自明录》说:“人已劝袁为帝,启示天下,答曰:“曹公犹在,而未成”),名曰钟嘉(“子明本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