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为什么会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皇帝?几个维度带你深入了解隋文帝。
为什么文帝能在世界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和赞誉?是夸张还是通俗?事实上,任何想法都不能强加给所有人,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反驳。历史本身是高度主观的,只有主观的历史读起来才有意思。否则历史会过于僵硬冰冷,从而失去对生活和现实多角度的借鉴和反思。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纠结隋文帝是否配得上这么高的评价,而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隋文帝,简单挖掘和梳理一下隋唐时期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背后的逻辑。这样看来,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价值。
在介绍隋文帝的由来之前,我先说明一个概念,那就是“门阀政治”。这个概念在东晋已经广为人知,也就是说,皇帝虽然是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实际上真正治理国家、决定国家命运的是一些贵族家庭。所以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像“王与谢之家”这样的豪门,才是掌控国家命运的政治主体。
虽然“门阀政治”在东晋时期最为明显,但实际上它始于东汉时期,并在历史上发挥了数百年的重要作用。因为当刘秀建立东汉时,他主要依靠地方豪强的影响。刘秀登基后,这些强人根深蒂固,并被政治力量反哺,所以他们越来越注定要失败。所以东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外戚和宦官专权现象,实际上是皇权和门阀的斗争和博弈造成的。
世家大族在被压榨的情况下,利用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导演了一部话剧《董卓进京》,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乱世。后来,世家大族经过不断的策划和斗争,最终由司马氏登上皇位,世家大族最终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到了晋代,这种“门阀政治”开始从看不见的角落正式公开地站上历史舞台。
隋文帝虽然出生、生活在胡政权统治的中国北方,但实际上却依赖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门阀政治。中国大乱后,北方被鲜卑族统一,建立了北魏。北魏拓跋家族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和活力。他们不可能摧毁如此先进的文化。顺利接管中华大地的唯一办法就是主动向汉文化靠拢。因此,北魏主动实行全面的“汉化”政策,拓跋家也将他们的改为“元”。
然而好景不长,北魏很快就被他的军阀分割成了东西魏,袁家的天下成了高家和宇文家的天下。后来他们直接把东西魏改成北齐北周。隋文帝是北周人。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十二将军之一。他的岳父杜是北周八大支柱之一。后来,隋文帝自己成了北周的统治者。所以,从明面上看,隋文帝的背景无疑是显赫的。看来杨建谷是个大家族,背景很深。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隋文帝一直声称自己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家,祖先据说是东汉帝国统帅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但实际上,根据历史记载,隋文帝并非来自弘农杨,而是来自山东的贫寒之家。杨健之所以这样包装自己,主要是因为洪农杨太牛逼了。东汉人的“一门四卫”比起袁绍家的“四代三公”来,并不空洞。这种地位的政治优势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落后的唐力很快得天下,唐朝的“五姓七望”都是这种门阀政治的优势。)
隋文帝最终成功问鼎其孙宇文禅的皇位,固然离不开隋文帝自身的才华,但最重要的还是关龙贵族的支持(这个集团的名字值得记住,是解开隋唐初期政治结构之谜不可回避的一点)。当然隋朝最后的灭亡也是在这一点上。这是后话!
隋文帝家世虽高,但毕竟没有家世,说话往往底气不足。但是隋文帝的岳父,杜的家族,却是当时的顶级大亨。不说别的,就说杜的七个女儿中有三个最后当上了皇后(北周、隋朝和各有一个,后来也被封了),可想而知孤家在当时是多么有威望。隋文帝背后的家族势力太复杂,不好说。一言难尽,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说了。
最后强调北周是外来的鲜卑政权。虽然几乎完全汉化了,但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上,在人民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呼唤汉家天子的愿望。在这一点上,隋文帝的汉族身份也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环境下并不那么明显。
根据隋书的说法,隋文帝是“一个龙的下巴,额头上有五根柱子,眼睛闪闪发光。”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历史对成功人士的一种美化或者神化,就像历史上关于刘邦的各种传说一样。但恰恰说明隋文帝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隋文帝的父亲杨仲本是山东流民。后来,他被生活所迫,参军了。由于屡建战功,受到杜的赏识,后来一路高升,成为北周十二将之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5岁时,隋文帝因为父亲的功绩,被封为“三旗长史”、“车齐将军”、“义通三司”,并被封为蓟县公爵。16岁时,他又迁为骠骑和贾开复。当时主持朝政的宇文泰甚至称赞他:“这个儿子是个有骨气的人,不像凡人。”
可以说隋文帝属于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但是水涨船高的时候享受祖先的影子很容易,而shine on you却很难成功打开新局面。隋文帝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做官,恭敬勤政;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另外,隋文帝非常谦虚有礼,深知沉默是金。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和蔼可亲。遇到什么矛盾的事情,不会轻易发表意见,也不会得罪人。很快,隋文帝成为北周政治上的轰动人物。
宇文泰死后,他的侄子宇文护执掌朝政,将权臣的角色发挥到了极致。先是逼西魏恭帝让位,后是的儿子宇文珏、宇文煜、宇文雍先后辅佐上天。当皇帝很酷,但当傀儡皇帝不是很多人想要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为了反制并最终杀死宇文虎而“招兵买马”,隋文帝的政治地位也在这种动荡下再次得到提升。宇文邕嫁给他,隋文帝的女儿成了太子妃,后来的皇后,后来的太后。隋文帝和宇文雍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在朝鲜的地位不断上升。
每次历史发展到这个地步,都会有一些“算命先生”跳出来补充一些情节。当时的齐王宇文贤觉得隋文帝看似忠厚实则奸诈,就劝宇文邕赶快杀了他。但周武帝对隋文帝深信不疑,不予理睬。有人提出“皇太子不是国家之主,溥刘茹(隋文帝)长相相反”,宇文邕以“天子命归”为由斥责他。谁是掌权的皇帝?你在这里兴风作浪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雍死后,宇文坤太子继位,杨戬的女儿成为皇后。隋文帝作为一个国家官员,被任命为的将军和傅。不过宇文允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这家伙只想及时吃喝玩乐。至于政治,他基本上交给了他的岳父刘裕任甩手。隋文帝体内的火已经烧得够旺了,现在宇文允还在添柴,隋文帝都快红得发紫了。
后来,于决定玩点新的,一下子就立了四个皇后,这让隋文帝的女儿有点嫉妒。结果,旧爱和新欢在后宫玩得很开心。宇文允非常生气。失去兴趣后,他扬言要杀了杨皇后一家。甚至,悄悄排兵布阵,交待在和隋文帝谈话的时候,你在一旁看着,一旦发现隋文帝有什么不对劲,就直接冲出来打死他。结果善于掩饰的隋文帝每次都保持冷静的头脑,宇文允则只是不找个合理的借口杀了岳父。
长此以往,宇文允还没来得及下手,就很容易被带病。此时北周的朝廷完全由隋文帝领导。隋文帝的亲信直接无视病入膏肓的宇文允,伪造了一道圣旨:隋文帝辅佐新王。580年五月,宇文允病死,七岁的太子宇文禅继位。杨坚被任命为宰相,成为北周的实际统治者。
但隋文帝早就想捅破心中最后一层窗户纸,于是借皇帝之名,将身在外地的北周俘虏全部召回长安,然后来了黑帮。后来,一些军阀,如魏赤炯,对隋文帝的专权不满,于是跳出来站到了峻青一边。早有准备的隋文帝自然给了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最后隋文帝把能进的贵族都进了,不能进的都清理了。他觉得温度差不多。大定元年(581),隋文帝先是由随君变随王,然后象征性地“三请三放”,最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隋”。
隋文帝夺权的过程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和轻松。但是,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隋文帝在登基之前,不得不极力拉拢那些贵族,尤其是关陇的贵族。这些人才是隋文帝成功登基的基石。所以隋朝时,文帝和杨迪其实是想彻底清除这些“垫脚石”和今天的“绊脚石”,最终得到一个“其兴也富,其亡也骤”的国运。
隋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毕竟他知道自己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大家养的轿子,坐进去很舒服,但是他又担心别人会突然松手,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在这一点上,隋文帝此时的想法与后世的赵匡胤相似。
隋文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当了皇帝,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况且收买人心是老套路了。但是仅仅得到一些空的东西是不够的。我们得干点什么。经过几年的内部革新,公元587年(隋文帝七年),隋文帝派人灭后梁,两年后顺手灭了陈国,终于统一了全国。当然,文帝的武功自然不止这些。琉球群岛也被隋朝制服了,突厥人也被隋朝吓坏了。都表示愿意永远做藩属国,臣服于世代。突厥可汗也尊隋文帝为圣人,天可汗。隋文帝成功统一了自东西晋以来百余年严重分裂混乱的中国,足以让文帝载入史册。
接着,隋文帝做了几件值得一说的重要事情:
1,修改了帝制。这套法律的主要意义相当于给底层民众适当松绑,没有那么多白色恐怖。北周时期“内外恐怖,人心不安”,过于严厉的刑罚让人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利剑。北周隋文帝执政时,多次改革,并亲自删改《刑事诉讼制度》,但并不彻底。这一次,隋文帝彻底解放了自己,大刀阔斧地进行法律改革——制定了《开皇法》。在《皇帝法》中,废除了阉割、劈车、斩首等残酷的刑法,规定完全不需要灭绝种族的刑罚。81条死罪被扣,154条罪,行为、棍棒等罪千余条,而500条法规被保留。刑罚分为死刑、流放、缓刑、杖刑、刑五种,形成了封建五刑制。此外,隋朝还建立了死刑重放制度。黄恺的法律基本上为唐朝所遵循,但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历史和政治减少了许多血腥的味道。
2.建立三省六部制。这实际上是一次重要的组织改革。隋文帝在中央设置三司、三公、五省。三司三公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五省执政,分别是内务府、司事府、门下府、内史府、尚书府。内务府和秘书府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就降为其他三省:内史部、门下部、尚书部。其中,最高政府机构尚书省设有官、民、礼、兵、刑、工六个部门。这就是著名的三省六部制。这种组织体系有多牛逼?分工明确,组织严密,集权加强。对唐朝及以后的朝代影响很大。
3.简化地方官制。这些就不具体说了,主要是精简官员队伍,合并基层组织,减少国家支出,也就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同时对官员的政绩考核提出了更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对一些敏感问题进行了风险防控,比如回避制度。
4.建立科举制度。这个体系绝对配得上历史上的一部巨著。可以说这个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后期最伟大的制度。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我就简单说说隋文帝的意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如前所述,隋朝的政治基础是门阀政治,科举制度实际上是隋文帝用来淡化贵族影响的有效措施。只有摆脱对贵族家庭的人才依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贵族的政治依赖。科举制度实施的背后,是一部血腥的权力斗争史。它在每个朝代都是非常有用的政治工具,但它的实施却是一步步血腥的,至少在隋唐时期是如此。隋朝甚至因此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几十年后就灭亡了。武则天不听话之后,唐朝才前进了一大步。直到黄巢将传统贵族连根拔起,宋朝再次统一全国,科举制度才少了阻力。科举制度为穷苦人家的孩子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也造成了隋朝与关陇贵族之间的裂痕。
5、领场令。其实这是一个休整的措施,意味着土地登记和再分配是和户籍制度接轨的。让老百姓种各种地,然后有实力有条件多生孩子...最后,国家人口繁荣,税收饱满。
6.建立一个粮仓。隋代建造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罗兴仓、罗惠仓、长仓、溧阳仓和广通仓。这些粮仓储存了100多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在隋朝崩溃后几十年都没有消费过。由此可见隋朝的繁荣昌盛。
剩下的,像改革货币,铸造五铢;城市建设,大兴城的建设(杨迪后来建洛阳为东都);修建大运河,促进南北融合;开疆拓土,四方投降;鼓励人口发展。当杨迪接管政权时,中国有890万个家庭。力图恢复汉文化,保存各种典籍,成为藏书最多的朝代(37万卷)等。,都证明隋文帝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
隋朝虽然和秦朝一样灭亡了,但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过渡朝代。秦朝直接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基石。隋朝完美地修复了封建制度,并在中国封建政权破灭时重新设计和构建了封建制度的最终形态。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的作用从来没有被正确解读过。没有秦的“暴力”,汉的力量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乱”的隋朝,唐朝的繁荣也就成了无本之木。秦朝的第一个贡献在秦始皇,隋朝最重要的利益在隋文帝。
但是隋朝毕竟只存在了37年,所以文帝的很多政治理念并没有最终形成,并在隋朝根深蒂固。所以很容易把隋文帝的知识形象化,就像秦始皇的历史一样。但我之前说过,要真正了解隋文帝,其实还是要对制度和文化进行梳理,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隋文帝(包括杨迪)的伟大之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隋文帝有点像秦始皇和曹操。
政治上,隋文帝的伟大就在于他打响了打破士绅政治的第一枪!这个镜头基本完成,直到武则天这一批政治黑马上台,反复不按套路出牌。由此可见难度和风险有多大!
历史上隋文帝非常“怕老婆”,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这不仅是感情上的,也可以看作是隋文帝比较深情。政治上也可以理解为文帝对孤独皇后背后家族势力以及整个贵族集团势力的敬畏。皇帝在位期间,独孤皇后与隋文帝平起平坐,并称“二圣”,是历史上唯一的存在。还有一对李治和武则天。独孤皇后可以随意杀死文帝的宠臣,文帝只能愤然离去;独孤皇后可以影响文帝的国策,继承人等。根据她自己的喜好。这些都是极度恐惧的问题,绝对不能用“皇族独有的爱”来形容。
另外,文帝上台后,杀了很多英雄,包括史万岁,这又是老生常谈了。杨迪皇帝也继续杀人,所以隋朝在几年内就充满了硝烟。你认为真的是杨光的大规模建设让人民痛苦吗?要知道,中国古代的人是最隐忍的,但是有口饭吃也不会造反。此外,抗隋大旗最早是由(弘农杨、冠龙的真正贵族)的儿子杨玄感举起的。是不是很奇怪?唐力从太原崛起后一年多就建立了大唐,这难道不奇怪吗?唐力建国后,关陇贵族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凌烟阁24英雄排名看不出端倪吗?
基于这一伟大的政治目标,隋文帝不断等待,稳步前进,把隋朝建成了一个强大伟大、万古长青的国家。
文化上,我认为隋文帝最伟大的事情就是促进南北融合,开启升迁之路。这两点说来话长。比如南北融合,历史上一直都有。永嘉之乱后,“南渡”直接、简单、粗暴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我觉得文帝修建大运河的意义被忽略了。大运河纵贯南北,实现了南北之间人才、物资、文化的自然流通和交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推动,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南北完美和平融合的重要因素。至于升迁之路,自然主要指的是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在隋文帝手里只是一个雏形,其目的也是为了对抗和瓦解那些大到不能倒的世家大族,但是它的历史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要为隋文帝立一功。可以说,文帝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后世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阶层。(这个话题太深远了,以后再详细说吧!)
综上所述,隋文帝的确是一个值得历史记忆的皇帝。然而,他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政治成就,而在于他基于特殊政治环境而产生的政治理念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举措。事实上,严格按照结果导向,文帝和杨迪都是失败者,但这两父子是天生的人才,是伟大的改革者和实践者。然而,文帝失去了时间,杨迪失去了他的性格。最终,这个伟大的王朝和秦朝一样短暂,可悲,可叹,可敬。试想一下,现在把“秦汉”“隋唐”放在一起讨论。这个说法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