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研究方法有哪些?
表2-24中国92份纯合普通野生稻按4个同工酶位点组合的类型
表2-24中国92份纯合普通野生稻按4个同工酶位点组合的类型(续)-1
从表2-24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野生稻的同工酶存在籼粳分化,且以粳型为主,且主要集中在14型,具体表现为Cat-1、Amp-2、Est-20和Acp-20,即除Amp-2外,其余3个基因座均为籼型。对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基因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也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以粳稻为主,但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均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中也存在籼稻类型。
王翔坤等人通过对同工酶和DNA的大量研究表明,除少数原始普通野生稻外,大部分普通野生稻都有籼粳分化,核DNA、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DNA重复序列中的籼粳分化是一致的,但大部分是不一致的。我国普通野生稻的核DNA多为粳型,部分为籼型。普通野生稻的mtDNA多为籼稻,少数为粳稻;普通野生稻的籼粳cpDNA比值大致为1∶1(王翔坤,1996)。
蔡宏伟等(1993)选择了来自中国7个省(区)的13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和来自27个国外的159份普通野生稻材料,通过幼苗叶片中的Est、Acp、Cat和Amp 4个同工酶位点研究了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结果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分化。92份中国普通野生稻纯合材料呈从籼型向粳型连续分布,属于偏粳型、偏籼型和籼粳中间型的材料分别占总数的47.82%、14.13%和25.00%。三种类型占86.95%。9.78%和3.26%明显分化为粳型和籼型。从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的区域分布来看,纬度较高的江西东乡、江永和湖南茶陵的普通野生稻以粳型为主,而广西的普通野生稻材料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与国外相比,国外常见的野生稻大部分是偏籼稻和偏籼稻,而我国常见的野生稻是偏粳稻,但也有部分是偏籼稻。
云南元江的普通野生稻属于一种相对纯合、原始的多年生野生稻。其栖息地位于海拔780m的山坡上,远离栽培稻,其袋装自交后代不分离。袁平荣等(1995)分析测定了45份材料的酯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酯酶显示沅江蒲叶为籼型,但无粳型特征带,过氧化氢酶显示粳型。这种不一致表明元江蒲野也存在籼粳分化的可能性。研究其内部分化对追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