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成福晚年只靠口授教拳?
杨式太极拳的“虚腿转”是杨承福定型的基本步法。
理由如下:1:主张“真腿拐”观点的人缺乏证据。请问,谁是你的老师?你应该告诉所有人,杨。
《太极传·形体练习百科》是“虚腿旋转”唯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是杨家三代人研究和训练的结晶。杨承福道:“太极传有一派。没有别的办法。不要炫自己,要聪明。”2.杨承福于1934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也是在徒弟郑曼青的帮助下写成的,郑曼青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化虚腿为实的方法。
3.杨成福死于1936。在他去世前,他的大儿子杨振铭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拳击,他学到了真理并练习了一辈子拳击。他的姿势很像杨承福,一直在南方跟父亲教拳。晚年,杨承普教拳只有口授,很少示范。他的大儿子振明代表父亲示范拳击。需要明确的是,杨振铭指导了虚拟腿转动的基本步法。4.杨成福的次子杨振基,五岁随父、长兄镇明学拳,拳架基本定型。1948年,杨振基去广州找教拳的大哥杨振铭统一拳架。后来,他去钟山县代大哥教拳。杨振基先生说,“在我的一生中,有三个人在拳击比赛中对我很好。一个是我父亲,他教我拳击;第二个是赵鹏叔叔,教我练拳。第三,大哥留在中间,他带我去学拳。”毫无疑问,杨振基的拳击是真正的传家宝。5.从镜头分析,傅仲文先生晚年的拳击框架也是一个“虚拟腿转”。只是重心稍微偏移,不是完整的腿转。6.从攻防角度分析;最后一步前“发力前”重心后移,前脚由实变虚,后腿由虚变实,便于储能。这使得虚实之间的过渡轻巧、省力、顺畅,便于理性发挥。无可争议的是,单手踏步才是真正的腿“全实”转身。7.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虚拟转腿大大降低了对膝关节的损伤,而真实转腿是负重的工作,对初学者的伤害更大。
为什么其他门派之间没有纷争?只有阳派争论不休,超出了学术争论。我觉得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实腿转,二是虚腿转,三是大虚转和小虚转。我同意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