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龄简历
这两天,一个女律师一夜暴怒。
张青是北京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件源于一封案件移送函:
根据信的内容,盈科女律师张青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涉嫌虚假宣传。此后,被网友曝光后,张青的大量朋友圈和微博内容在网上疯传。其中,不少言论被指“虚荣”、“拜金”、“炫富”。
而且,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一个个关键词戳中了很多人的兴奋点,很多网友开始一波接一波地要杀女律师本人。
有网友爆料,女律师张青本人提到的北大毕业,水分十足。其实是北京大学昌平校区的函授,不是全日制本科毕业。
以及张青自称的律所合伙人,也存在问题:法律要求律所合伙人要有三年以上的执业经历,而张青显然不符合要求。
很快,她买的衣服,说的话,吹的牛逼,成了大家的笑柄。
大家群起而攻之,狂喜地嘲讽其“聚焦人民币”的华丽措辞,如“最美京M .郭凡”、“创作才华被炫富耽误的博柏利情人”等。
但张青迫于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公司内部的压力,删除了所有社交网络,甚至引起了广东省律协对虚假信息宣传的关注,让这场风波稍微平息了一些。
10月2日中午,65438+65438,我终于在微博里道歉了:我年轻不懂事。
阿列克谢·维纳事件
看着这样一场愈演愈烈的网络狂欢,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美国的一件事。
就发生在这哥们身上。他叫阿列克谢·韦纳,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是一个真正的雄心勃勃的人。
耶鲁毕业后前途一片光明,长相帅气儒雅,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潜力无限的年轻人,却因为吹牛的本事和网友的嘲讽,在29岁就早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一切都要从2006年6月5438+10月说起。
5438年6月+当年10月,从耶鲁大学毕业的韦纳应聘到了瑞士银行集团UBS工作。
瑞银集团是瑞士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财富管理机构。
大概在Vayner眼里,他毕业于耶鲁,才华无限,只有瑞银这样的地方才配得上他的理想工作。
大多数人申请工作都有书面简历,但Vayner认为一页纸怎么能显示他有多好?你如何表现出对这份工作的渴望?!
我哥们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一个视频简历,名字叫《不可能就是没有》,投递到瑞银招聘部。
他希望这个视频能有耳目一新的效果,让面试官看到他的无限潜力,让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
嗯,其实这个视频真的很清爽,很提神...
在这个视频中,Vayner从头到脚都在夸自己,智力和体力无与伦比,还有各种奇幻的黑技能。有他的各种照片,
感受重量...
以及他在滑雪比赛中的出色表现
优美的舞蹈
用手劈七块砖
视频里也充斥着各种鸡血语录,比如:
“远离拖你后腿的人,因为他们的负能量会影响你的成功;如果有人给你泼冷水,就让他滚……”
“远离失败者,保持动力,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也许这个视频太夸张太搞笑了,以至于瑞银的一名员工忍不住通过邮件分享给了其他投行的朋友。
口口相传,很快这段视频就被传播到了各个社交网站。这段视频在输油管道上迅速传播,点击量不断攀升。“不可能什么都不是”成了大家疯狂搜索的热词。
他之前说的,吹的,做的都翻出来了。网友们齐心协力收拾他。
随着Vayner越来越受欢迎,他的一些前耶鲁校友站出来说,他们看到这个视频并不感到惊讶。大一的时候,他因为太自恋而名声大噪。这一次,他只是又火了……他的高中同学也跑出来说,他从高中就开始吹这些牛逼的东西,难道还没吹够吗?
一时间,Vayner成了全网嘲讽的对象。
他不仅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瑞银工作,还可能因为这段视频的传播而无法在华尔街甚至整个金融行业找到工作。
所有这些,就像一块千斤之石,击中了韦纳的心脏。他骄傲自信,内心完全被摧毁了...于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他开始吸毒,试图用毒品麻痹自己,逃避现实...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沮丧地说,“我觉得自己像个受害者……”。大家拿着键盘戳他,又笑又骂。当热点退去,网民和新闻媒体都把目光移开,留下伏伊纳一个人面对自己被毁掉的荒唐人生,不知所措。
在这六年中,他再也没有在任何地方出现过。
曾经骄傲、虚荣、夸张、高人一等的Voyner,活成了黑暗角落里的一只老鼠,给自己下药,想方设法躲避所有的灯光和关注。
2012年4月,也许是压力,也许是外界的嘲讽,也许是药物的作用,韦纳终于被碾压。
那天晚上,他的朋友发现他服用了过量的药物,在家中自杀,结束了他29岁年轻的生命…
消息曝光后,美国媒体纷纷表示惋惜,也有不少网友表示震惊,怀疑是不是自己当初参与的嘲讽和网络暴力把一个一知半解的年轻人逼到了如此绝境。
虚荣是人类的原罪,炫富被千千成千上万的网民认为是值得当面嘲笑的事情。
不当言论,吃瓜网友,火上浇油的媒体,这样一股交织着个人隐私和职业道德的网络浪潮,把所有人推向一个不可控的结局。
但是狂欢的边界在哪里?
?当朋友不再安全
在朋友圈、私信等高隐私传播渠道,人们很容易放松警惕,不再那么关注自己的话是否有漏洞、有问题、有吹牛甚至政治不准。当一个在小范围内表达的观点被拿到公众平台上,很多东西的味道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我们有没有权利把一个普通人的小范围自娱自乐传播成全网的笑柄,有没有资格用放大镜审视人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虚荣和荒谬?
如今,各种网络平台赋予了人们自由表达的权利。任何声音都有机会被无限放大,任何错误都会成倍传播。
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这样的传播是好是坏下结论,我们还没有能力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保护自己不成为淹没在舆论漩涡中的下一个受害者。
这个炫富的女律师,不管是伪造学历还是合伙人身份,真的是挑衅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但一个宽容、灵活、容错的舆论场,才是法治晴空下的应有之义。
无论律协最终是否认定张涉嫌虚假宣传,最终认定何种处罚,都必须承认,在这场全民围观中,她承担了比她应该承担的更多的不良后果。
?如果她能诚实?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不虚荣的。如果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打开这个案例,结果可能会不同:
如果她大方承认自己是靠自己考上北大,凭借业务能力成为亚洲最大律所的合伙人,大众的评价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她告诉你,她是外地人,二流院校毕业,却能在短时间内在深圳买房,还在业余时间苦练英语,变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大众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吗?
如果她告诉你,这个在你口中极不靠谱的律所,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努力工作了两年多,赚了很多钱,满足了她不被降到谷底的愿望,依靠自己的能力,买了很多爱慕虚荣的女人只能靠出卖肉体换钱才能买到的奢侈品,满足了她的中产阶级虚荣心,公众会有不同的评价吗?
如果她告诉你,她有勇气拒绝其他大律所律师的追求,独立等待自己的爱情,大众的评价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她能对自己和所有人诚实,她可能会是一个更讨人喜欢、更成功的年轻律师。最起码,她这辈子比大多数人都上进。
被欲望浸透的年龄
去年日剧《东京女子图鉴》播出时,引起了很多中国女性的共鸣。细想起来,月入百万炫富的女律师张青与东京的阿雅有很多相似之处。
张小姐和生活在农村向往东京的阿雅一样,对景M .郭《小时代》中对繁华都市白领生活的描写充满了向往。她还是很在意小四买了什么,用了什么,很重视能表明身份的标签。她用职位+实名在网上注册。
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她在大城市打拼的原因,激励她往上爬的动力并不高尚,但仅仅是这种纯粹的欲望,有时候真的可以很猛烈。
▲我在微博里也说过,我一直关注京M .郭买了什么。
你穿什么,用什么。
我们很佩服看到东京的凌在电视剧里离职、搬家、升职,一步步成为职场精英。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凌分期付款,以高利贷为代价买了一件礼服裙。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张小姐在这场闹剧中经过四年的函授和自学终于拿到了律师执照。看到张小姐在二手网站的朋友圈买卖奢侈品,我们沉默了。
凌说,她不想一辈子待在秋田县,想成为大都市的时尚女性。张小姐说,2008年她在农村杀马特还非主流,只认识吕。后来她演变成去东京买限量版,然后去巴黎买香奈儿。
在现代社会的鄙视链中,人们构建基于消费符号的价值共同体,实现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然而,剧中戏外,消费主义最终难免悲观。
凌无法通过一件天价礼服打破与富二代男友的阶级隔阂。为了物质享受,她让三个不靠谱的男人啃了太多时间,衣服包包一应俱全的时候,她真的成了奢侈品。至于张小姐,身材高挑,设计努力,现在已经成了全网的笑料。更何况作为律师,这一失足可能会毁了她的职业生涯。
▲《东京女性绘本》剧照
翻翻张小姐的微博,其实这个女生表面上很花架子,但本质上并不讨人厌(这样一个不在线的女生能有多坏?).她会一边吐槽一边想念长得像“土狗”的前男友;为小龙虾之死抄心经;还有一段让我笑了半个晚上的“霸道总裁就是我”:
“梦见爱上一个王子,帮他登上王位。后来,他被土耳其人俘虏,我建立了一个新的国王。他被放回去的时候,没有问能不能重置,只是问我还爱不爱他。”
不少原本在看笑话的网友也找到了一些共鸣:
“笑过之后有点难过。这个女孩让人想起她自己。在我们不堪的QQ空间里,不也是一样的二年级,精彩又虚荣吗?”
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奢侈品带来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安慰。随着阅历的增加,有的人已经逃离了人世,谨小慎微,有的人还深陷其中,固执己见。
张青对这种生活的诠释特别像130年前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女主角玛蒂尔德是一个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美丽女孩。她曾经说过:
世界上最丢脸的事,就是在众多富婆中,把自己的贫穷表现出来。
最后她为了一条不丢面子的钻石项链付出了半条命的代价。
生活是一种实践。每个人都可能会迷失,但没关系,只要最后能找到自己就好。纵观女律师张青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很励志的奋斗故事。但是,在阶级飞跃成功之后,她处理现实焦虑的方式太不恰当了:太高调,太急躁。
内心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无需标榜,静水流深,而这恰恰是你我最应得的标签。
艰难的生活要靠太阳?它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