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筛选简历
一.案例
某企业老板发现自己的团队过去一年业绩发展缓慢,人员匹配不够完整,薪酬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他想招聘一名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总监。
在简历筛选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合格的候选人,他曾经在一家知名跨国公司担任过人力资源总监,并且拥有一所名牌大学的MBA学位,于是老板赶紧邀请这个候选人去面试。
老板就一家跨国公司的薪资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应聘者的专业水平进行了提问。老板对候选人的回答深感满意,对其他人一无所知。与此同时,其他考生象征性地完成了面试。结果,应聘者很快就成功入职了。
入职后立即牵头,负责薪酬和考核体系改革。结果三个月后全公司怨声载道,改革几乎到了绝境。
后来仔细调查发现,该人选只是生病代理了两个月的前人力资源总监;我从未独立负责过公司的薪酬考核制度改革,但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协助起草制度,组织会议,收集意见。我没有任何领导团队的经验,过去也有过频繁跳槽的经历...老板生气了...
二、常见问题
1,只看应聘者曾担任过的职称,不看应聘者在该岗位从事过的具体工作职责。凭想象假设对方应该从事过相应的工作职责。众所周知,应聘者简历上的职位名称可能与你想象中的工作职责并不相同。
2.有的公司知道员工口碑好,为了利益投票,创造了很多头衔,比如总监、高级总监、高级总监、副总裁等等。有的公司还为员工设置各种高级职称,让员工用这个职称去和客户或者供应商打交道,比如采购和销售员工,给他们工程师或者高级工程师或者高级顾问之类的头衔。这种高层次的头衔更容易引起供应商或客户的注意,从而更容易进行磋商和谈判。员工写简历的时候,当然会把公司给的头衔都放在简历上。所以,作为一个考官,如果只停留在他们简历中的工作岗位和头衔,很可能会被误导。
3.看到“总监”、“经理”、“主管”,说明对方有丰富的领导团队和下属的经验。如前所述,有些公司的总监、经理、主管、总监只是一个职称,并不是你认为这个职位的人就一定能带兵打仗。
4.忽略频繁跳槽。应聘者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比如平均一年换一次工作,或者每份工作的经历不到2年。频繁跳槽可能意味着应聘者难以适应新环境或者不合群或者目标和抱负不明确。
5.忽略职业的逻辑。有些应聘者从事过不同的行业,比如一个应聘者从事过不同类型的工作,比如行政专员、人力资源助理、会计助理、客服专员、中介服务、翻译、外语老师等等。如果你是找会计助理做考官,看到应聘者有会计助理的经验,录用了应聘者,很可能应聘者工作时间不长,在现在的岗位上坐立不安,想换个岗位试试,想离开。
6.被一些奖项或成绩所迷惑,比如某候选人的简历可能会呈现“区域销售冠军”“业绩翻倍”的业绩描述。考官普遍对这种描述感觉良好,容易相信。
7.被一些光环迷惑,比如知名大学毕业或者在知名外企工作等等。考生有了这个光环后,考官一般会认为考生的其他能力肯定也强,所以忽略了对其他软能力的认真考察。
8.没注意到跳槽不合逻辑。比如有的应聘者从知名外资企业跳槽到小型私企,职称和工作内容差不多,但工资更低。你很困惑。对方为什么跳槽到这个企业?如果你问对方跳槽的原因,而你又解释不清楚,很可能背后有一些你不想告诉你的秘密,比如被前雇主解雇?还是因为表现太差无法相处?还是和以前的上级有矛盾?还是因为不和谐而难以与同事共事?
9.忽略简历中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简历中显示的工作经历在时间上是有衔接的,但也有部分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时间差距较大。如果忽略的话,很可能是你应该关注却不知道的信息,比如对方在这期间创业了?还是有一份失败的工作不想写下来?还是出国?还是因为犯罪而坐牢?或者你正在处理一个未完成的法律案件,你陷入了诉讼...
10.忽略申请表信息和简历信息的矛盾。许多公司通过电子邮件或猎头收到一份完美的电子简历。同时,应聘者来公司面试时,需要填写一份手写的求职申请表,要求应聘者填写学历、经历等信息。这样,作为考官,你既有简历,又有申请表,有时候两者的信息不一致,相互矛盾,这可能反映了考生一开始想隐藏的东西。
11.夸大自己的工作职责。比如,某个候选人可能只是在某个项目中帮助经理协调会议组织、记录会议纪要、跟踪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但他自称是项目经理。
12,被忽略的潜在指标。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公司的同一个岗位呆的时间长,比如10年,他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岗位吗?如果一个应聘者能够通过层层筛选进入知名外企,并且因为业绩突出,或者工作职责依然优秀,在外企得到持续提升,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应聘者在不同公司的不同岗位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意味着什么?
三、解决思路
1,不要被应聘者的职称吸引,仔细了解背后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是否与你的工作要求相匹配。
2.调查应聘者在具体项目或任务中的角色和职责,以及面临的挑战,不要轻信简历中模糊的角色描述。
3.找准工作经历的时间差距,寻求合理解释,必要时要求应聘者提供相关参考。
4.从简历的经历来思考候选人的职业道路是否合理清晰?如果没有,就找考生提供合理的解释。
5.探究跳槽的原因,找到跳槽的逻辑,从而探究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职业规划和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