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栓|走进和睦村
和睦村的房子都是用原木建造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一个当地人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带到了一间小屋。我们洗漱完毕后,该吃午饭了。去餐厅点餐,当然少不了羊肉串。说到外酥里嫩的羊肉串,让人赞不绝口。吃了一口羊肉串,就不难想到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听到院外传来优美的音乐。我问坐在我旁边的年轻人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他说,“黑马走”。我站起来,看着窗外。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大男孩和一个看起来像三岁的小男孩随着节奏翩翩起舞。我站在一旁,被这一幕感动了。一个三岁的孩子跳得可爱,图瓦人能歌善舞,震惊了围观者。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早晨很安静: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牛对马嘶的咆哮,没有鸟鸣虫鸣,甚至没有小羊吃草反刍的声音。和睦,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充满了声音。在山脚下,草牛对着马嘶咆哮,山里的丛林长满了松树,鸟儿在头顶的天空歌唱。而自然界的万千声音,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音障,一个巨大的黑洞,所有不自然的声音都被排斥或吸收,让人感觉那是一种别样的寂静。
没有游客,也没有嗡嗡声,但这个盛夏季节也是小山村最热闹的时候,但在这里,无论游客如何喧闹,都被天籁之声吞噬。人们一个个沉默着,像爬行的小蚂蚁。偶尔有村民的汽车、摩托车经过,就像物理实验室轨道上的小木块,在做摩擦系数测试,无声无息。世界上所有的噪音都被天籁之声淹没了,甚至连天籁本身也一起消失了——和睦河一直在翻滚,你却不觉得被水声打扰;山坡上曾有过阵阵松涛,但你不知道风的喧嚣。
虽然是盛夏,但和睦的夜晚已经很冷了,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关上客栈的门窗,与外界完全隔绝,世界会一片寂静,莫名的心慌。如果窗外的半个月亮没有从木屋的塔尖探出头来盯着你,我真的怀疑自己飞到了太空,飞到了月球。和睦的夜空蓝得像清水一样湿润;月亮如和田羊脂白玉,一定要栽在老坑里,轮廓清晰,厚重明亮,不沾半点灰尘。
早晨,日出时和睦的平雾景观最美。然而,我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只看到云蒸腾,铺天盖地,却始终没有等到太阳出来。我的确看到了那平雾,它从远处的山坡上无声无息地飘来,笼罩着鲜花盛开的草地,弥漫着纤细的白桦林,抚摸着我的脸颊,弥漫着我的全身,缓缓地流过小木屋的尖尖的屋顶,越过另一个松树和云杉的山坡——安静、温柔、柔和、凉爽,像一个带着面纱的梦,像一个牵着丝的灵魂。
雾落青山外。
云起百花井
有多少顾客疯了?
散落满天
——《等待日出》
傍晚,太阳慢慢沉入对面雪山的肩头,身后山坡上森林的金色余辉一点一点褪去。静静流淌的河水在草地上画出弯弯曲曲的细线,远处山顶的积雪用它的倒影擦拭着河上最后一抹亮色。河边有几头牛懒洋洋地吃草,木栅栏围着的操场上空无一人。一个孤零零的篮球架静静地立在微风中,几只白羊在下面盘旋。村民们在家里忙着吃晚饭,马已经回圈了,孩子们在屋前的草地上玩耍。这种美好的意境,我不能错过。我女儿挽着我的胳膊向河边走去。当她走着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跳舞。他正在和一只白色的大狗玩耍。他们继续在草地上玩耍。我友好地跟他打招呼:“你好!”他会意地点点头。我说:“你能和我拍张照留作纪念吗?”他顺从地跑到我身边。我抚摸着他的头,记录下了这美好的一刻。和睦村的一切都在和平宁静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急不躁。一个安静的小山村,和睦仍然是一个美丽的梦。
后悔?真的!当我踏上雾蒙蒙的归途,做了告别的小屋,当松柏和白桦袅袅炊烟,它们无声无息,就像它们静静地迎接我们一样。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伴随着船舱里鸟儿欢快的歌声,我轻轻推开船舱的门,淡淡的花香一路飘来,沁人心脾。原来,木屋的主人在门前种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当他走到村道时,他看到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的木屋。这些木屋的名字很有趣,有的叫“温暖的家”,有的叫“旅行者部落”。每个庭院的装饰都很独特。
早期的成年人讨论说,他们必须去远处的观景台欣赏和睦迷人的早晨景色。讨论过后,大家回屋收拾好装备,一起出发了。他们一路欢歌笑语,登上观景台往下看,终于看到了仙境般的景色。此时,和睦村在烟雾的映衬下就像一幅美丽的大油画。不一会儿,太阳公公从山的东边爬了上来,金色的阳光洒在宁静的和睦村,就像给这个小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带尖顶的小木屋看起来更美了。这时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叫“上帝的私人情节”了。《彩虹海滩》之后,景色越来越好,满满的秋色。俗话说“秋入云山,无情自然。各种风景堪比图片。冯丹留青云,黄花在幽岩下”(宋?张炜的《走在沙上》)。一路走走停停,左看右赏,无尽的美好令人赏心悦目。“树都是秋,山只有光。牧人驱犊回,猎马带鸟回”(唐?王绩《野望》)。
下午6点,我们到达布尔津,在区间中转站换乘景区的大巴,然后向和睦村进发。一路又是另一番景象,山峦起伏,秋草枯黄,但远看还是像天鹅绒地毯。沿路树木不多,或簇或列,也各具特色。偶尔会有几栋木屋和高高的干草垛,周围都是木栅栏。偶尔能看到奶牛在草地上悠闲地踱步,就像古籍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插图,既古朴又温馨,仿佛遥远又熟悉。开车大约40分钟,然后拐进一个隘口,到达和睦村。村子不是很大,整个村子基本都是木屋,错落有序的排列着。木屋没有砖石,而是用带皮的原木制成,上面有“人”的屋顶。据说这是当地图瓦人的典型住所,人称“木楞屋”,非常原始、粗糙、有特色。这里似乎没有多少游客,所以村子很安静。
此时太阳还没有落山,天空依然很亮。我们放下行李,很快就沿路来到了村子北边的一座小山上。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不乏身型婀娜、叶子枯黄的白桦树,为荒凉的山丘增添了不少柔和。走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舒服。站在小山上,你可以从北到南纵览整个村庄。这是一个坐落在“盆地”中的村庄,四周是覆盖着茂密森林的山丘。似乎只有你来的时候的路才能和外界沟通。村里有两条路,把整个村子的房子分成三个条形的区域,非常整齐平整。村中央有几棵金黄色叶子的树,参天突兀,鹤立鸡群;西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叫做和睦河。
虽然它没有陶谦的桃花源(此时还没有桃花)那么璀璨,也没有屈游《天台隐录》那么神秘,但也有它独特的美。尤其是在夜晚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黄昏,突然让我想起古诗里描写的那种意境:“温润远,伊一墟有烟。深巷犬吠,鸡鸣桑树跳”(金?陶渊明《归田园居》),“孤村夕阳,老树西寒鸦轻烟,影下一点点飞。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袁?白朴的《天净沙?秋》),“萧萧树远林,秋山半带夕阳”(宋?寇准《书江亭壁》)...眼前的诗,诗中的画,令人回味,令人神往。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山色寒碧,秋水天天潺潺。在我的茅草屋门口,倚着我的手杖,我听着晚风中的蝉鸣。日落在渡口落下,夜宵烟从房子里飘出。哦,我什么时候再向伟大的隐士许愿,在五棵柳树下唱一首狂野的诗?”(《瀛川隐居,赠裴秀才帝》)诗中的描写与此时的情景多么契合。如果不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将是古人隐居的绝佳之地。从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下的一切。脚下是一个东西向的山坡,也算是观景台(有木栈道)。在这里,你可以从西向东俯瞰“盆地”中和睦村独特的“木屋”,高低不平是独一无二的。
村子四周茂密的树木有红、黄、白、绿,五颜六色,就像一个彩色的森林围栏,村子圈在里面,就像一个“沙盘”;我们所站的山脚下,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泛着蓝光,蒸腾着寒气。天渐渐亮了,我脚下的草地披上了一层晶莹端庄的霜花,呈现出无尽的梦幻寒意。此时,山脚下的木屋或远或近,厨房里冒出的炊烟缕缕、片状或柱状,袅袅上升,蔓延开来,充满了温暖的乡村气息。不知什么时候,一团淡淡的晨雾从北山隘口悄然升起。“烟飞得稍重,雨却轻”(唐?李乔《雾》),有的像轻纱,飞来飞去的羊群,有的像九天仙女舞动的衣袖,有的像荒原上一群悠闲的白马,由北向南缓缓前行,翩翩起舞,飘动的薄雾,渐渐笼罩了整个村庄,或高或低,或浓或淡,晨雾和炊烟交织在一起,让宁静的山村变得朦胧起来。偶尔有几声犬吠,几声鸡鸣,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宁静、祥和、真实。如古诗所述。“月落寒雾起,沈思豪过川。鸟语树散,山色苍。沙漠沙在路上,在田间地头。犹应依远树,间歇欲穷”(唐?李益《水亭赋夜有薄雾》);“从风中疑似细雨,反射阳光像浮尘。一眼望去,如烟消云散,如新色一样好”(南朝?萧赜的《雾之颂》)...小山村,淡淡的晨雾,诗意的情怀,如画的意境。
……
对面山后面有温暖的晨光。通过群山的折射,逐渐把山顶、树梢、晨雾中的村落、下山的路都照亮了。人们一边在结霜的早晨欣赏秋色,一边谈论着自己的收获,开始慢慢下山。来到山脚下的和睦河,这里的景色勾起了人们的韵味:蓝色的河水,在铺满鹅卵石的河床里泛着波浪,河岸上高大的树木披上了金色;河边还有一条支流,蜿蜒穿过白桦林,穿过石拱桥。红叶飘落,金叶铺就。红黄蓝绿的浪漫组合,在晨光中凸显醉人的秋色。河边还有几头牛在喝水。整个局面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你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忘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