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是从哪里来的?

面条起源于中国。面条最初被称为“汤饼”。

400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村庄,随后一场洪水将它冰冻。4000多年后,也就是2005年,考古学家在被称为“中国庞贝”的青海省拉甲村的岩层中发现了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的面条。但那时候,它的名字大概还不叫“面条”。

在中国,最早的面条被称为“饼”或“汤饼”。1400年前的《齐·姚敏书》第一次记载了用水做面条的方法——“箬大如竹签,一尺断,盘里盛满水,要双手放在上面,煮得像韭菜叶一样薄。”“就像一个大手指,两寸断了,泡在盆里合适。宜用手拍打至盆边,匆匆煮之。”

简单来说,“水引面”就是将面条拉至筷子粗细,捏成足形,然后在烧开的锅的蒸汽上迅速揉成扁条状,煮熟后淋上鸡汤。制作美味面条的方法类似于用水引入面条,但形状更像扁面,味道却“爽滑美观”,是中原地区最早的面汤。

扩展数据

特色面:武汉的热干面、内蒙的焖面、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兰州拉面、重庆的重庆拉面、上海的阳春面、高邮的襄阳酱牛肉面、扬州的阳春面、扬州的炒面、东北的冷面、保定的大慈阁素面。

河南的徽面、老面、麻鸭面、炒面、广东的云吞面、福建的沙县面、漳州面、莆田面、厦门的沙爹面、四川的担担面、铺盖面、岐山和新野的臊子面、桂阳的王昌面、富阳的葛条、杨过面等。

百度百科-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