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大明的忠臣
明朝中叶,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名叫于谦,名叫丁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进士。明朝宣德元年(公元1426),任钦差大臣。明朝宣德五年(公元1431),升任兵部右侍郎,山西河南巡抚,重整军备。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于谦升任兵部左侍郎。
第二年秋(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大太监王镇的威胁下盲目入侵,但在与蒙古瓦拉部第一军的决战中,50万明军在土木堡之战中被7万瓦拉军击溃,明英宗被俘,蒙古瓦拉军攻下都城(今北京)。
主力的溃败和皇帝的被俘引起了整个明朝的混乱和恐惧,大臣们提议退守二都(今江苏南京)。在这个紧要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推明英宗弟弟朱祁钰为皇帝,稳定了朝廷政局。
明静即位后,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率领勤王的军队打败了瓦拉军,赢得了首都之战。战后,他首创团营兵制,加强边防,任命名将守卫。他主张以战促和,多次挫败瓦拉军的进攻,并迫使其首领释放明英宗先回朝鲜。
明朝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年中旬,明英宗乘明静重病之机,发动“夺门之变”重返皇位。后来他心怀私心,诬陷于谦谋反。
于谦于公元65438年10月22日在石矛被杀。于谦被杀当天,北京数千人大声哭喊,行刑时乌云遮日,可谓天怒人怨。
后来锦衣卫查抄于谦的财物时,除了于谦的房子只能遮风挡雨之外,什么也没找到。房子是空的,除了书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只有一个主房间的大门牢牢地锁着。当我打开它的时候,我发现里面有明静皇帝给的蟒蛇和剑,它们被密封得很好,从来没有使用过。锦衣卫们都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潸然泪下。
慈禧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多日。
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错杀了一个忠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于谦陷害的人,陆续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的罪名下狱,让于谦的冤屈为世人所知。
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冤案才彻底解决。明宪宗在书信中称赞于谦:“国家困难时,保家卫国是安全的,但正义是唯一的,是权力汉奸所羡慕的。早期皇帝知道自己错了,但我真的很可怜他的忠诚。”圣旨已被世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一个公道。
于谦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千锤打山,烈火闲烧。”我不怕断骨,我要在世上保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