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长恭出生在哪里?

庄长功

庄长功(1894 65438+2月25日~ 1962 2月15),男,Pico人,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甾体化学先驱,有机微量分析创始人。1921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4获得博士学位。1948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1962二月15去世。

他在有机合成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和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确认了麦角甾烷的结构,推断了麦角甾醇的结构,设计了一种含角蛋白的二酮A酮的合成方法,称为“约翰逊法”。研究了甾体侧链的氧化断裂。他是当时从事类固醇全合成的少数知名化学家之一,他的工作被引入教科书。从汉防己甲素中分离出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甲素,并阐明其结构。他重视并参与了有机化学中文命名法的制定,目前吲哚、吡咯等杂环化合物的命名都是他首创的。

他在研究工作中强调创新精神,提倡“有所为先有所不为”的思想。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化学研究所。1956年任国务院科学计划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曾任东北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台湾省立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中文名:庄长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1894 65438+2月25日。

死亡日期:1962二月15。

职业:化学家

毕业学校:芝加哥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

1948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代表作:麦角固醇的结构等。

性别:男

学历:博士。

一生

科研生活

庄长功(1894.12.25 ~ 1962 . 2 . 15)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泉州鲤城。1916毕业于泉州中学(现泉州五中)。因为学习成绩优秀,他以地方奖学金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转学到芝加哥大学。1921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4获得博士学位。1948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后,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确认了麦角甾烷的结构,推断了麦角甾醇的结构,设计了角蛋白双环α-酮的合成方法。研究了甾体侧链的氧化断裂。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从事甾体全合成研究的知名化学家,他的工作被引入著名教科书。研究了汉防己甲素和去甲汉防己甲素等生物碱的结构。他在有机合成方面做出了贡献,尤其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和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重视并拟定了有机化学的中文命名法,目前吲哚、吡咯等杂环化合物的命名都是他首创的。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22毕业留校深造;1925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和中美文化基金成员研究讲座。1931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学习有机化学,从事麦角固醇结构研究,成绩突出。65438-0934年回国,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不久,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后移居云南昆明继续从事研究活动。抗战胜利后,他再次赴美,与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1948台湾地区领导人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毅然通过隧道回到大陆,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有机经典研究所所长。1956年3月任国务院科学计划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10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学部委员,任化学系常务委员、副主任。1954-1958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二月15,不幸病逝于上海。

做出成绩

庄长功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在有机合成,尤其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和天然有机结构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发表了1937-1941、18篇重要论文。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期间,他对麦角的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弄清了它的化学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多环化合物化学的发展。为了用角蛋白合成多环a-酮,他设计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方法,引起了国际有机化学界的关注。庄长功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时,曾去维也纳大学学习新发展起来的力学微分析技术。回国后,这项新技术首次在国内引进并建立。此外,他和合作者研究了生物碱的结构,从中药粉防己碱中分离出两种结晶生物碱,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探索,其中一种已被证实为粉防己碱;另一种叫粉防己碱,含有酚基,已被证明是去甲基粉防己碱。庄长功治学严谨,观察实验现象非常仔细。比如,他在研究麦角固醇结构的过程中,从麦角固醇的氧化物中发现乙醚层和水层之间悬浮着不溶性钠盐,于是将它们分离出来,酸化后得到关键产物——去甲基胆酸。庄长功的科研著作丰富,成果丰硕。主要论文有麦角甾醇的结构、[1]甲基环己烷乙酸、[1]甲酸-[2]及相关化合物的合成、草酸酯与羧酸三丙酯的缩合反应。他的科学成就和事迹被载入《中国科苑华英志》和《中国科学家辞典》。

化学研究

为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和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做出贡献。

65438年至0933年,庄长功在哥廷根大学任客座教授时,致力于麦角固醇的结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从麦角甾烷的铬酸氧化产物(去甲别胆碱酸,C23H38O2)中分离出来,并与已知的异胆酸进行比较,从而证明麦角甾烷的结构是

推测了麦角甾醇的结构。

麦角固醇结构的重要性,与维生素D的结构有关,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世界性课题。因此,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卡雷尔著名的《有机化学》第二版所列的166篇文献中,中国的一篇著作是庄长恭关于麦角甾烷的文章。

从1934到1938,庄长功主要从事甾体相关化合物的合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首先,他认为很多甾体化合物的AB环和CD环之间存在角蛋白,如何用角蛋白合成多环α-酮及其相关化合物是甾体化合物全合成的关键。这是他早期科研工作的重点。他从2-甲基环己酮甲酸酯-[2]出发,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2-甲基环己烷乙酸-[1]-甲酸-[2] (2)。

2-甲基环己烷乙酸

化合物(2)的合成是他设计的甾体全合成中CD环的模型实验。事实上,庄长功的方法被Bachmann等人部分采用,并在随后的5年中合成了第一个天然甾体产品equilenin。

从1-甲基-2-乙酰基-环戊烯-[1]开始,他和他的学生通过迈克尔加成合成了2,4-二氧代-8-甲基全氢茚,并进一步氧化为顺式和反式-2-甲基-1-羧基-。

庄长功还指出,2,4-二氧代-8-甲基全氢化茚进一步与1-甲基-2-乙酰基-环己烯-[1]加成,有望得到具有甾体骨架的化合物(3)。

用同样的方法,由1-乙酰基-环己烯[1]通过迈克尔加成得到化合物(4),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氢氧化钠处理得到反式或顺式十氢萘1,3-二酮。前者被氧化成反式-o-羧基环己烷乙酸,而后者被氧化成顺式-酸。

分离得到两种化合物。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反应康(Kon)和鲁茨卡(Ruzicka)已有研究,但未分离出纯的顺式二酮和反式二酮,庄长功分离出两个化合物,可见其研究工作的严谨性,不愧为典范。

为了用角蛋白合成双环α-酮,他设计了一种通用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的关键是用甲基环烃合成不饱和酸(5),然后通过Darzen反应将其环化为带有角蛋白的不饱和α-酮,再催化氢化得到所需化合物。

按照这个设计,他和他的学生通过以下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化合物(6)和(7)。

合成了化合物(6)和(7)。

上述化合物(6)的结构通过(6)到(2)的氧化得到证明。化合物(7)的结构通过其前体被Clemensen还原和硒在高温下脱氢得到萘而得到证实。据笔者所知,硒在高温脱氢的时候,炸了好几根管子,原料损失了好几倍。于是他不得不重新合成,最后经过多次失败,得到了萘而不是甲基萘,从而证明了(7)的结构。这充分显示了庄长功严谨的工作作风。他用角蛋白制造α-酮二酮的方法被费塞誉为庄方法。这项工作发表后,引起了当时国际有机化学界的关注,特别是英国的Robinson、Linstead、Cook等人,还发表了他们用角蛋白合成多环α-酮的论文。

由于用角蛋白合成多环化合物取得了进展,庄长功和他的学生随后致力于合成雌酮,即类固醇本身。这也是当时国际有机化学界的研究对象,如英国的罗宾逊和德国的布特·南迪。首先,庄长功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γ-间甲氧基苯丁酸,保证了起始原料的供应。通过几个步骤从其合成了α-萘丁酸的衍生物(8),并且通过下面的步骤有望获得雌酮(9)(x=CH3,n=1)的前体。

学术态度

敏锐的观察

庄长恭的学术态度极其严谨,观察力也非常敏锐。例如,他在确定麦角固醇结构的工作中,从麦角固醇的氧化产物中发现不溶性钠盐悬浮在乙醚层和水层之间,经分离、酸化得到关键的脱羰异胆酸,其量非常少(7 g麦角固醇只能得到20 mg脱羰异胆酸),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上是相当先进的,对推断麦角固醇的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庄长恭的工作发表后,他在哥廷根实验室的一位化学家说他很幸运。庄长功回答说,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必须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些话成了他的座右铭。

触觉敏感性

庄长功对新的科技进步很敏感。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他去维也纳大学亲自研究了有机微量分析技术,这是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对于研究微量成分非常重要。回国后,他和他的学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这一分析技术,对以后国内研究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长功热爱研究,关心干部成长。当他带领他的助手做研究工作时,他给他们个人指导。有一年除夕夜,实验室的几个年轻人约好晚上一起吃饭,庄长功却留在实验室工作,直到下课铃响了很久。虽然年轻人已经坐立不安了很久,但他们后来被他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还有一次,他按照规定去莫干山放了一个月的暑假,但是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自己回来参加调研了。他在设计研究路线的时候,要查阅很多文献,甚至要熬夜。一天早上,他来到实验室,告诉助手,他熬了一夜,考虑了一条合成雌酮的路线,很有前途。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他的考虑是正确的,他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的助手和学生。

勤于思考

他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当学生偶尔不得不和他讨论时,他会耐心地指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当他看到学生正确的设计时,经常会在纸上画两三个圈,开心洋洋自得,学生们感到异常兴奋。

庄长功在大学教书的时候,备课非常认真,反复思考如何让学生容易理解,所以他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比如他在讲有机化合物理论的时候,就开始介绍生色团和发色团,然后告诉同学不要满足于只知道钢琴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还要思考琴弦为什么能发出声音,于是他就介绍了电子振动吸收一定波长的可见光波产生互补色的理论。这样既把问题说清楚了,又启发大家明白,自然必须一步一步深化,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严肃严谨

庄长功无论做什么工作,态度都是认真的。不仅认真做年终总结或季度总结;哪怕是列一个清单,或者一年收发的信件清单,都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有一次我查了一下库存,连续改了七遍才列了清单。他说国家的外汇一定要救,特别是负责人更要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自己

庄长恭严于律己,生活节俭,热爱祖国,为人正直。他在担任台湾省立大学校长时,曾想辞退一批与当时权贵有裙带关系的教师,但事与愿违,遭到当局反对。他还数次反抗反动军警抓人,在自己宿舍保护被追捕的学生。

简历

1894 2月25日出生于福建泉州。

1916—1918北京农学院。

1919—1921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21—1924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1924—1931年东北大学教授、化学系系主任。

1926—1933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科学讲座。

1931—1932曾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和明星大学的客座教授。

1933—1934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

1934—1945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研究员。

1934-1943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65438年到0948年,他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省立大学士,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任数理学部副主任。

1962于2月25日在上海去世。

主要论文

马继明长工庄1号。玄参化学成分初报。反式...sci。SOC。中国,1932,7: 187—194,C.A.1932,26: 5632。

2庄长功,田玉林人。瑞香狼毒经学研究初报。同上,1932,7:195-205;C.A.1932,26:5699

3庄长功,张卫平,沈海峰。中国泽泻的化学成分初报。同上,1932,7:207-215;c . a . 1932,26:5699。

4庄长恭。麦角甾醇的结构。. Ann,1933,500:270-280;C.A.1933,27:2157

5庄长功、田玉林、黄耀曾。2-甲基环己烷乙酸-[1]-甲酸-[2]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合成。Ber。《申命记》化学。GES。,1935,68b:864-870;1935,29:5081。

6马继明庄长功。环己烷二乙酸单[1,2]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同上,1935,68b:871-876;c . a 1935,29:5085。

7庄长恭,韩金鉴。丁二烯与烷基苯醌的加成。同上,1935,68b:876-882;c . a . 1935,29:5098。

8庄长功马继明,草酸盐与β-甲基-三羧酸酯的缩合。同上,1935,68b:882-886;c . a . 1935,29:5083。

田玉林马继明庄长工9号。8-甲基全氢化茚衍生物和顺式和顺式-2-甲基-1-羧基-环戊烷-乙酸-[2]。同上,1935,68b: 1946-1957。1936,30:724。

田玉林庄长工10。顺反十氢萘二酮-[1,3]。同上,1936,69b:25-31;约1936,30;2953.

马继明田玉林庄长工11。用角蛋白合成多环α-酮的一般方法。同上,1936,69b:1494-1505;C.A.1936,30:6000。

12庄长功,黄耀曾。γ-甲氧基苯基丁酸的合成。同上,1936,69b:1505-1508:c . a . 1936,30: 60065438。

13庄长功,田玉林,黄耀曾。甾醇和性激素合成的研究。第一次报道,10羟基-3-氧代-六氢及其甲醚的合成。同上,1937,70b:858-863;c . a 1937,31:4674。

庄长功,邢,高宜生,张国仁,14,汉防己甲素的研究,用于汉防己甲素的预防和脱甲基。同上,1939,72b:519-525;C.A.1939,33:4257

15庄长功,黄耀曾,马继明。甾醇和性激素合成的研究。第二篇报道,3-氧代六氢的合成。同上,1939,72B,:713-716;C.A.1939,33:4982。

16庄长功、马继明、田玉林、黄耀曾。甾醇和性激素合成的研究。第三个报道,7-羟基-3-氧代-3,4-二氢-(环戊烯基-1 ',2': 1,2-菲)及其甲醚。C.A.1939,33:5862。

17庄长功,朱,高宜生。2-甲基-4-苯基-环己基乙酸及其相关化合物。同上,1940,73b:1347-1353;c . a 1941.35:2865。

18庄长功,朱,高宜生。甾醇和性激素合成的研究。第四篇报道,3-萘基-[2]-环戊酮衍生物的合成。同上,1941,74b:798-806;c . a 1941,35:6951。

相关报告

庄长功:中国化学工业的一面旗帜(2019-10-25来源:冯中国科学报)

说到庄长功,有一件事曾经在东北大学被作为佳话讲过。那是在东北大学工作的时候。一个星期天,他带一名工人去实验室做实验。当他全神贯注地做实验时,他把一个玻璃瓶递给站在他身后的人,说:“请把它弄干净。”那人答:“是,庄教授。”然后我笑了。他回头一看,发现校长张学良在他身后。张学良竖起大拇指说:“你是真正的科学家。”

这说明庄长功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是认真的。创新、执着、正直、勤奋,是学生和同事的印象。与70年前相比,中国的科学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多位受访者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庄长功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品质依然熠熠生辉,值得学习。

作为中国有机化学的先驱,庄长功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他在甾体化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在国际有机化学领域享有盛誉。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有机微量分析实验室,培养了高以升、黄耀曾等一批学术带头人。他提倡的有机化学术语,如吲哚、吡咯等,至今仍在使用。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称他为“中国化学的一面旗帜”。

乱世中的化学

庄长恭1894 12.25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没落的书生。在菲律宾华侨村廖望的资助下,他在25岁时前往芝加哥大学深造。看到当时闽南经济萧条,他原本打算学习农业化学以甘蔗制糖,走实业救国之路。在博士生导师JuliusStieglitz的劝说下,他了解到从事基础研究也可以报效祖国。

1924年,庄长恭回国。他先在武汉大学短暂停留,后在东北大学任教授、化学系系主任。他不仅教授化学课程,还开展基础研究,带领学生发表玄参、瑞香狼毒、泽泻等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没有向敌人屈服,离开了中国东北。

随后,庄长功访问了德国。他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哥廷根大学教授A.Windaus的实验室期间,凭借周密的计划和实验技巧,解决了麦角固醇结构的未解难题,推测了麦角固醇的结构。由于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的结构有关,相关结果在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化学年报发表后迅速引起关注。他最初使用的氧化方法后来成为类固醇激素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方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P.Karrer将这篇论文列入有机化学教科书。“这是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国际有机化学教科书。在1942出版的版本中,一共列出了166篇文献,其中只有庄长功关于麦角固醇的文章是中国人写的。”中科院院士戴立新介绍。此后,另外两部美国专著也提到了这部作品。

这坚定了庄长功在基础研究领域为国争光的信心,他决定将甾体化学合成这一国际前沿课题带回国内研究。类固醇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许多不对称的碳原子。那时候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敢管。庄长功和几个国家中央大学、东北大学的毕业生一起努力。从1935到1941,他们在当时最著名的德国化学杂志上发表了14篇论文。

但庄长恭最能出成果的时候,正好是我们国家水深火热的时候。侵华日军的全面入侵迫使他频繁“跳槽”。期间曾在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北京研究院药物所等机构工作,辗转南京、上海、昆明等地,甚至一度停止工作。所以他对性激素雌酮的研究在与欧美团队的竞争中失去了先机。尽管如此,它的成就仍然吸引着国际关注。

“庄先生在甾体化合物的人工合成方面的工作,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先进的,是史无前例的。从他发表文章的杂志来看,他的工作得到了国际认可。”戴立新说。对此,在《科学月刊》(1992)第5期上,台湾省立大学化学系名誉教授刘光鼎也写道:“他的成功可以让中国人有信心。”

此外,庄长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有机微量分析学科。当时各种光谱仪器还没有出来,有机微量分析是确定结构的最主要手段,但由于量少,需要刻苦学习才能掌握。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格拉茨大学F.Pregl实验室学习有机微量分析技术,并订购了相关仪器。人们在参观有机科学研究所历史展厅时,还可以看到他从奥地利带回来的微量天平。

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一枝花非春,唯有苦干报国。庄长恭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初衷。

早在1923年,庄长功和留美化学家李宝卿在美国组织了中国化学会,并计划出版《中国化学会会刊》发表研究课题。可惜没有发表。1932中国化学会成立后,他积极参加。

庄长功早就认识到,提高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因素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他在担任“中研院”化学所所长期间,改变了自己撰写研究报告、编辑出版的方式,要求同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稿给国内外期刊,正式发表后再进行编辑。"几年间,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大进展."刘光鼎写道。不幸的是,接连不断的战争使中国科学界失去了学习和推广这种方法的机会。

1948年,庄长恭访美归来,出任台湾省立大学校长。但难以辞退一些有关系的老教职员工,又因国民党特务闯入学校抓学生而无法开展校务。回上海后,他靠审稿在家过日子。

1949新中国成立后,庄长功很快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筹备委员。1950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在创建初期,他广泛招贤纳士,调整研究方向,为新中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他的很多想法都很新,有些观点和看法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戴立新举例说,两个学科成立有机所就是其中之一。

庄长功总是紧跟新科技的步伐。“当时作为董事,他不断学习和掌握有机企业开发的高分子和抗生素两个新领域的最新科学知识。”戴立新,1953进入有机所,帮助庄长功收集高分子研究文献,对后者的研究和务实精神印象深刻。

此后,有机所高分子组迁至北京,成为中科院化学所的一支主力军。庄长功被任命为该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席。

此外,庄长功还长期担任《中国化学会学报》和《化学学报》的编委。他非常重视中国的有机化学术语,经常说这是化学在中国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些常用的有机化学术语,如吲哚、吡咯等杂环术语,都是他的想法。

善于勤奋,思维成功。

庄长功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学生和同事,如邢、、高以升、黄耀曾、朱等人,后来成为教学单位或研究单位的领导人。

据田玉林等人回忆,庄长功备课非常认真,总是在琢磨如何让学生容易理解。所以,他讲课时,常常能让学生“听得入迷,听得津津有味”,和他讨论问题时,能让人“真有春风的感觉”。

庄长功对科学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田玉林等人在回忆导师的文章中写道,他在夏天放了一个月的假,有一次,不到一周之后,他回来参加实验。他在设计研究路线的时候,经常会查阅很多文献,甚至通宵达旦。

庄长功强调,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态度。当他关于麦角固醇结构的工作发表时,温道斯实验室的一位同事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运气。庄长恭回答:“科研不是靠运气。你必须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取得成功。”他经常用它来教育他的学生。

庄长功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受父亲影响,庄亚辉三兄弟中有两个选择了化学专业。在庄亚辉的印象中,父亲讲得最多的是“不做一件事,就开始做一件事”,“取法,就适法”,“最后一站,处死,就后生”。

“父亲要求我做科研要选择一个有创新、有意义的方向,要坐冷板凳,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退路的境地,全心全意去克服困难。”父亲的话,从走上科研岗位,到后来担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一直刻在庄亚辉的心里。

一次东北之行,庄长恭不幸患病,健康每况愈下。1962年2月15日,他在上海病逝。

为了纪念庄长功对基础化学研究的贡献,上海化学化工学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