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1,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人的典型代表。卡西莫多从小就被父母遗弃在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几何脸、四面体鼻、马蹄形嘴、犬牙交错、独眼、耳聋、驼背、声音丑陋而诚实”的畸形孩子。作者通过夸张的外表来突出自己的性格特征。

卡西莫多的性格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阶段被克劳德收养,负责每天敲钟。为了报恩,他做了克劳德所说的一切,包括绑架埃斯梅拉达;

第二阶段,在遇到爱斯梅拉达后,他真诚、善良、忠诚、勇敢的本性复活,在危难中不遗余力地拯救爱斯梅拉达,不求任何回报,与克劳德和福玻斯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2.埃斯梅拉达

埃斯梅拉达是雨果作品中真善美的完美艺术形象。她小时候被吉普赛人从妓女母亲的看护下偷走,流落街头当街头艺人。虽然忍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洁、乐于助人的心。

埃斯梅拉达美丽善良。当乞丐王想绞死格兰瓜尔时,她答应嫁给格兰瓜尔,救了他一命。卡西莫多接受刑法时口渴,只有她站出来为他送水。

她勇敢而执着。当克劳德威胁她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自由时,她断然拒绝。当菲比不顾自己安危时,她依然痴情地爱着他。作者把希望和希望寄托在爱斯梅拉达身上,但是宗教贵族和黑暗势力是不可能允许好的东西存在的。

3.克劳德·弗洛洛

克劳德展现了人性的本质。克劳德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宗教教育。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知识渊博的年轻人。他收养了丑陋的卡西莫多,照顾弟弟。可见他多少有些善良。

在成为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遇到美丽的埃斯梅拉达后,克劳德的真实人性开始显现,强烈的占有欲迫使他追随、绑架、抢劫埃斯梅拉达。这不是真爱,而是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

他对埃斯梅拉达的占有欲已经超越了教会思想的束缚,不顾任何人的想法而采取极端手段,只能导致悲剧的结局。雨果用克劳德的形象来代表一部分贵族阶级的形象。他表面上捍卫正义,保护弱者,实则虚伪自私,揭露了贵族阶级的黑暗与邪恶。

本书创作背景:

在法国,被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翻的波旁王朝在外国封建势力的支持下于1815年复辟。直到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王朝复辟的封建统治。

在复辟王朝的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百姓。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级制度残酷,人性在封建主义的压制下扭曲堕落。

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层阶级,都深表同情。被压迫人民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英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封建统治的黑暗和残酷,创作了《巴黎圣母院》,通过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巴黎圣母院》的书名是指故事发生的地方——巴黎圣母院。1829年,维克多·雨果着手创作巴黎圣母院,为了让人们知道这座哥特式建筑在当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