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最强的军队关宁铁骑怎么了?
“关”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国领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以辽人守辽地,以辽土养辽人。”因此,在参军的辽人中,挑选强者充实军队,同时大力培养祖大寿、满贵、赵率教等一大批辽国将领。
关宁铁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精锐部队,是历代骑兵中的精锐部队之一。关宁铁骑与三国时曹魏的骑兵队:汉武帝的重骑兵;唐太宗在李世民的“玄藻骑兵”;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岳飞的“起义军”。明代的各种书籍记载了关宁战士的战斗历程。《明北略》中明确提到,三桂麾下有“关宁铁骑”数千,个个敢打,怕建国。
据党明说,崇祯元年三月左右,约有10万蒙古部落向明朝投降,被当时的辽府安置在金州附近。辽镇将领从他们中招募了大量精干善战的蛮族充当仆从,金州连长祖大寿直接将部分蒙古人整编为营以减少蛮族,以蒙古部落首领为将领,成为祖大寿直接指挥的精锐军队,人数约3000人。
袁崇焕入狱后,祖大寿成为辽军军事首脑,任辽镇连长。从此,以祖大寿为首,以洋人投降为主要作战力量的祖家军,走上了明朝统治辽东十余年的历史舞台。随着崇祯八年,祖家军大将祖宽、祖大乐带着以征讨外族为主的军队进入山海关,然而祖家军的武功之名却在山海关内不胫而走。到崇祯九年,一些人开始称祖大寿的祖家军为“铁骑”,主要由丁率领。
吴三桂,其父为吴襄,与祖大寿有姻亲关系,也属于祖大寿军事家族的一员。当祖大寿在晋松之战中向皇太极投降后,吴三桂成为明朝辽军中祖家军的代表。它的3000名家庭成员也成为它所依赖的一支重要的战斗力量。
历史上真正的关宁战士是以祖大寿为首的家族式军队,主要战斗力是家族。由于大凌河之战和之战,祖家大部分都倒向了清朝,这支军队不得不为清廷所用,成为汉朝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末,在练兵问题上,袁崇焕主张“用辽人守辽土”。袁崇焕把这些客兵总结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底,骁勇善战、有切身利益、善骑马的辽人最适合守辽土。因此,在参军的十余万辽人(流民,一般与后金有深仇大恨)中,挑选强者充实军队,同时大力培养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国将领。宁远大胜后,明军士气回升,他开始敢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袁崇焕努力训练出一支部队不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称为“关宁战士”,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可以对抗八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
明日,第七年五月,皇太极率领数百将士来到宁远城下,在宁远城外设下九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围攻。刚刚登基的皇太极,面对宁远城,心情复杂。当时他的父亲努尔哈赤被炮火打成重伤,死在这个宁远城里。所以皇太极这次来是有备而来,为宁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努尔哈赤报仇。
三声号角响起,数万八旗骑兵像决堤的洪水,直冲宁远城下。击鼓,亮剑,呐喊。
明军继续以前的战术,用大炮轰击城市。一排排八旗兵在枪炮声中倒下了,他们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皇太极面无表情,坚定的一挥手,八旗军冒着枪炮声继续冲击。为了这次胜利,他研究过明军的战术。他知道,只要冲过这片空旷的田野,一旦进入炮火死角,那就是八旗军队的天下。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皇太极和八旗军的将领们目瞪口呆。大炮还在轰击这座城市,但一支数万人的骑兵队伍却在炮火和硝烟中丧生。随即,战士们拿着三眼铲开始射击,距离八旗军180米,铅子弹像狂风一样朝八旗军席卷而来。在八旗人意识到之前,明军已经冲到近前,调转三眼铲,把枪柄像锤子一样抡起来,砸在落后的8金军头上。
一场肉搏战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八旗军的尸体铺满了旷野,宁远城外血流成河。眼见伤亡越来越多,皇太极不得不下令撤退。
战后,皇太极意识到这支凶猛异常的部队就是袁崇焕新组建的关宁铁骑。
关宁战士9000战士守卫北京。
有了这支铁骑驻守宁远,八旗军再也不敢进犯了。崇祯二年秋,皇太极避开关宁铁骑,领兵绕过蒙古草原,于65438年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毫无准备、刚刚因欠薪而哗变的明军,在八旗的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30日,清军包围了北京最后的门户遵化。
当袁崇焕得知如果皇太极进京,北宋皇帝秦晖被金军抓走的一幕将会重演时,他惊呆了!时间紧迫,袁崇焕又一次想到了手里的关宁铁骑。离京最近的山海关连长赵率教奉命带领4000轻骑立即出发,紧急援助遵化。我亲自带领9000名战士跟进。
然而出乎袁崇焕意料的是,在带路之前,遵化已经失陷,赵蜷缩在城外数十里,全军殉难,壮烈牺牲。
随后跟进的袁崇焕得知凶讯,下令不许人下马鞍,停止前进。全军转向冀州,清军必须在冀州拦截。
当9000关宁铁骑抵达冀州时,狡猾的皇太极已经率军绕过冀州,直奔通州。通州离北京只有四十里,是进京的门户,容不得半点差错。袁崇焕又率领铁骑来到通州。刚进驻不久,他就得知八旗军已经出发去北京了。就这样,袁崇焕率关宁铁骑,追着八旗军的屁股,到了京畿之地。到了北京城下,他们已经筋疲力尽,有些士兵累得连刀都抬不起来了。
皇太极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采取拖延兵力的战术,先防备铁骑疲惫,然后在北京城下,当着明成祖和文武百官的面全歼关宁铁骑。
一大早,关宁的铁骑和八旗军在北京城下摆开阵势,这绝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方面,皇太极亲自指挥的八旗军队有数万之众,士兵们衣食无忧;另一边,袁崇焕和他的疲惫不堪的老师关宁铁骑,人数只有九千。
袁崇焕知道,这一仗关系到明朝的存亡。他战前的动员简单而具有煽动性:“我们背后是什么?”士兵回答说:“是北京,不是皇帝。”袁崇焕说:“还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如果我们不想让他们落入鞑靼人的手中,成为他们的奴隶,我们该怎么办?”士兵挥舞着他的刀和枪,喊道:“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喊声如雷,声震袁野。
此时,皇太极正在调兵遣将,他认为,关宁铁骑不过一万人,必须处于守势。他要调集所有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关宁铁骑,夺取北京。但没想到,袁崇焕竟然在军队突然发起进攻的时候,利用了他们的调动。金兵猝不及防后,队伍立刻被冲散了。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八旗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撤退。皇太极又一次被关宁的铁骑打败了。
九千关宁铁骑打败了数万八旗军,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明朝延续了十几年。
北京之战的硝烟一散,崇祯皇帝就让士兵用大筐把袁崇焕吊进京里,然后袁崇焕就被以通敌罪名下狱。京外的关宁战士浑身是血地回到专员那里。后金军先在卢沟桥歼灭明军七千余人,再在永定门外击溃曼贵等人率领的四万余人,歼灭山海关援军四千人。此时北京城外的明军全军覆没,已无兵可战。崇祯想起了关宁的铁骑。但是祖大寿接到电话就没动。崇祯无奈,于是狱中的袁崇焕上书祖大寿,祖大寿带着关宁铁骑再次入关。皇太极得知关宁铁骑已经出兵入关,立刻退兵,留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座重兵把守的城市,由表弟阿敏指挥。然而令皇太极大为惊讶和愤慨的是,他前脚退回盛京,阿敏后脚跟进——从此,几天之内阿敏军全部溃败,关内四城全部恢复,史称“尊勇大捷”。关宁铁骑如此善战,连皇帝的命令都不敢听,只听袁崇焕的,这让崇祯更加不安。“遵雍大捷”后,北京警报解除,崇祯立即下令处死袁崇焕。与此同时,关宁铁骑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由祖大寿指挥,一部分由吴三桂指挥,另一部分调往山海关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不久,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全军覆没,只剩下吴三桂和他的部下。
在吴三桂的统治下,关宁铁骑帮助清军占领了北京。后来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彻底打败了农民军,之后辅助吴三桂反清。一度差点推翻清朝,康熙损失50万大军。
明朝亡后,李自成引诱吴三桂投降失败,正在亲率十万大军杀山海关。吴三桂认为李自成难以抵抗,于是投降了清朝。与清兵一起在九门口与李自成的大顺军血战。关宁战士再次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与清军一起,日夜浴血奋战,几乎全歼李自成十万大军。并且高空进京,把才当了十八天皇帝的李自成赶出了皇宫,走上了逃亡之路。清军进京后,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跃入中原,追击李自成,直至李自成全军覆没。随后,兵进四川,消灭了张的农民军和其他地方的明义军,战遍了半个中国,所向披靡,成为清朝最得心应手的力量。吴三桂被封云南后,关宁铁骑进驻云南。康熙十二年春,康熙帝作出撤藩决定,吴三桂揭竿而起反清,关宁铁骑再次在吴郡充当先锋,浩浩荡荡离开云贵,杀回京。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当那批参战的战士或者战死,或者已经退役的时候,此时的关宁战士已经没有了无敌的战斗力。
随着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的平息,曾经赫赫有名的关宁战士终于在枪炮声中归于沉寂。
由于关宁铁骑由袁崇焕指挥,这支部队在明朝的记录只是轻描淡写。清朝建立后,关宁铁骑曾是八旗军队的死敌,最终在吴三桂时帮助了别人,参与了叛乱。所以清朝的记录是可以贬损的。这种“奶奶不疼,叔叔不爱”的局面,让关宁战士在后人眼中,印象已经模糊。
2008年6月,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了《历史十大军团》一书。关宁铁骑,与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骑兵团、秦国的王建兵团、西汉的韩信兵团、汉武帝的霍去病兵团、南朝麾下的七千白袍军、南宋的岳家军、成吉思汗的畏雪军、明朝的常遇春兵团、清朝的八旗军,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