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面试写心得,听人说的。
一、个人介绍(可以有一个基准)
本科不是211,日语专业。我作为交换学生在日本学习了一年。毕业后做英语翻译,出国前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研究生就读于澳洲某大学,会计专业。无相关实习经历,无金融证书。语言能力:日语1级,英语6级,雅思7级(两年前)。
第二,结果
我申请了四个北京院,都是审计。最后,我们收到了普华、毕马威和德勤的邀请。没有接受安永的停车邀请。
三、备考阶段(注:备考阶段所有资源和信息均来自应届毕业生,因此对应届毕业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大家都关注应届毕业生论坛,但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遗漏)
1,在线申请
我是2065438+2002年11月期间网上申请的,每个家庭需要填写的项目不一样。无非就是个人信息,成绩之类的。这里强调的是:真实准确。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成绩单——便于计算和填写成绩;
获奖证书——安永需要上传重要项目复印件;
相关打开
问题的答案——不仅要认真填写,确保拼写和语法正确,还要熟悉所写的内容,知道细节(比如你属于某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某个社区举办过活动,那么你必须知道社区的名称、居民的参与情况、活动细节、决策过程等等;填的时候不需要过多描述细节,因为有单词要求,但是一定要在脑子里清楚细节);
中英文简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德勤和安永应该是上传简历的。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尽量突出重点,简单明了。
这里说一下我的简历:我的简历比较简单,一封求职信,一份简历。涉及
信的内容因人而异,看你想突出什么,这个可以参考前辈。我的简历只有四项: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社团经历和其他技能(英语和日语能力测试证书等。).个人不推荐繁琐的简历。首先,在人看来很麻烦。其次,都写在简历上了,面试官不一定感兴趣。2)问更详细的问题(你会后悔的,哈哈);3)问发散性问题(你可能会疯掉)。当然,有些人更喜欢更详细的简历,这是他们的选择。至于英文版的简历,我想提醒一下,在描述社团经历的时候,要以积极动词开头,比如initiate、assist等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犯低级错误,比如拼写错误,语法使用不当。
下面是澳洲学生的时间安排:一般来说澳洲学生在时间安排上是很不方便的,因为9月中下旬一般是期中考试比较集中的时期,10月初会有一个常见的。
周,之后就要开始为期末考试努力了,11月中下旬是期末考试阶段。从去年四所大学的申请和笔试面试时间来看,如果是在第二学期(以商科学生一年半为例),时间冲突很大:9月到10的上旬,中间开始网申,后期开始面试,一直持续到11结束,12开始(不包括补考情况)。我个人的情况是:我现在是第二学期,因为没有商科背景,所以在学习上还有些困难,但是从开学开始就有了一些想法,所以期中之前很努力,期中考试成绩还可以。学期末,我只用了三天时间准备三门课,一周时间准备一部法律。(具体来说,我是18年6月中旬回国的,6月18有三次笔试,之后是面试。考试前我在中国呆了三个多星期。面试的时候,普华下飞机后休息了三个小时,安永考完试第三天早上就到了北京,所以面试八点半就开始了,所以我比较着急,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如果我打算开始第二学期,另外,如上面括号里所说,你要做好时间和金钱的心理准备。为了不影响每学期参加80%课程的要求,面试中途可能要来回一次,下飞机可能要赶着去面试,或者面试完马上进入期末考试准备,一定要精力充沛。
2.笔试准备
难度(个人感觉):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免笔试,所以没有对比;但是安永的笔试是托业考试的一个题目。个人认为四级就够了,通过安永的笔试没有压力。
时间:当天参加了三个笔试,上午普华,晚上毕马威,晚上德勤在线测试。
过程:三个学校的题目都在大一,我也会贴一些收集的题目。
1)普华和德勤有很多原题,但是去年普华加了性格测试(这个应该对你能不能进面试有影响,因为在普华par的过程中,我被告知性格测试的结果显示个人非常适合审计行业;个人感觉这个测试有些不靠谱,但确实对录取有影响,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所以要认真对待);
2)毕马威,感觉彻底被打死了。我以为考完试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结果隔一天就接到面试通知。个人感觉很难。至于为什么通过,我只能说:从个人总结来说,毕马威可能更强调准确性。关于备考,网上好像只有24题和36题,就体验一下吧,真题很崩。看来SHL上面的题目也可以被毕马威的题目干掉。但是,多练习,绝对。旁边的大神做了21的数学题,然后回来看了关于笔试的帖子。有的人说完了23句。暂且不说正确率,我连15的题都没看到,当时就跪下了。
总体:评审4天,毕马威1天,普华和德勤3天。去应届生那里看看,在笔试通知和正式笔试之间,有没有人贴出新题目,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你也可以从瑞银、瑞士瑞信银行、德意志、美国银行美林的相关笔试题目中学习,因为网上都说有很多相似或者相同的题目,而通过我的笔试备考,我可以告诉你这是真的。
3、面试(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有日记,大家就忍着吧)
1)准备阶段:
首先收集四家公司的信息,包括公司背景和岗位要求,熟悉网上应聘时填写的信息,阅读和参考公司网站,包括英文版;
其次,根据个人情况,总结相关问题的答案(经典的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懂了吗?)和你真正想问的问题;
再次,为了以防万一,可以在面试前去应届生那里看看有没有人分享。熟悉面试流程,例如,去年,毕马威审计把案例环节改为两个经理面试一个候选人;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小想法:不要过多纠结case就好,有case。
学习的意识是可以通过实践获得的,但是不要过分强调,因为面试官中还有很多非财务会计专业人士,所以每个案例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棘手,也不需要你有太多的财务会计知识。我觉得面试官更看重你的反应能力和商业意识(商业)。
意识).
最后,重新认识自己,准备好正装,你该走了!
2)面试实战(审计部)
我按照自己面试的顺序来说。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
笔试结束后,周五收到经理通知,下周一周三收到par通知。(毕马威人力的电话很难打通,需要注意),但总体来说是最快的。
以前毕马威的经理好像是case,去年改成两个经理面试一个候选人。问题很通俗,我也不会问太专业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这是每个公司都体现人性的地方。其实四家公司都没问我审计的专业知识。原因很简单。我当时没有接触审计课程,所以只问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何看待审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我想在这里强调一下英语。1)不要碰运气,要有一些真才实学的知识。2)不要说留学生英语一定好。我深有体会,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比如我在澳大利亚,班里基本没有外国人。我的方言不错,但是英语真的很落后。第一,没有利用各种机会去练习。第二,我机会不多。哈哈,到处都是人和瓷器店,我的中文也说的够了。所以我基本上是说给自己听的,但这也是一种锻炼,至少你不会很陌生。)需要特别准备的都是老生常谈:自我介绍(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说,但必须准备)、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做审计、为什么是四大、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这个行业)、开
你在问题里写的东西,要求细节要有准备,要有目的性(比如什么活动能锻炼或凸显你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认真程度、责任感、决策能力等。).我没见过比他更喜欢挑战的经理。整个过程很和谐,中英文穿插其中。结果我也想出了一句日语。幸运的是,没有受伤。
这种面对面的面试,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让经理觉得你不仅适合这份工作,也适合他的团队。这一点非常重要。
par会议持续了大约20分钟,par在中国,全部用中文。Par会表达他的关注,直接分析行业的特点。这里有人问了我一个难题:你对这四所学校有什么看法?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不能凭空表扬一家或者批评另一家,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那个。所以,更中肯的回答。我个人的回答(大致,具体怎么说,我已经忘了,也是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就算了):毕马威的客户一般都是高质量的大客户,这也体现在毕马威的着装规范上(男生要一直打领带,因为要见这些大客户);相反,德勤和普华更偏向于中小企业,这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因为中国正在经历发展,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客户不用太担心;相比之下,安永在本土化方面做得很好。虽然没有前两家那么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家接受指导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加。另外,据说安永在培训方面做得很好。
回答后par先肯定,然后指出一些问题,做了一些解释,相当于展开。
两次面试都有面试官的提问。经理面试的时候,我问了一个学校宣讲会时普华永道悉尼办事处提出的问题,是两难选择。我在par这边问了一个问题,关于“特殊普通合伙”改制后对员工和业务的影响。没有太多问题,原因很简单,我真的只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没有别的要问。另外就是一个太专业的问题。就算问了也不一定能理解答案,这样不仅会让自己尴尬,还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我实话实说,随便看看。)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战线长,期间由于个人期末考试,普华永道还特意更改了面试时间。人力资源很好,这几天给人力资源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很亲切很耐心。只是等待的时间有点长。(在这里我想说:希望用人单位——所有用人单位——也要考虑求职者,应该相应加快审核速度。求职是一个双重选择的过程。你不能因为你是用人单位就一直拖着被录用的人失去其他机会,最后还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你吃饱了,但是那些因为你而不得不错过其他机会的应聘者呢?)
团面:案例+经理一对一
案例就是面试官事先分成两组,然后去不同的房间做案例。
学习,在黑板上写字。之后回到同一个房间做了一个演示(英文),分别问对方问题(英文)。坛子里的经书太多了,可以象征性的搜索一下,看看关注度。但是,我想在这里强调几点:作为一个留学生,我个人是很佩服国内学生的,因为我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这是我一个和尚所无法企及的。所以我只能在想法和英语上下功夫,另外就是反应能力了。对于大陆毕业生来说,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不要害怕留学生的英语。原因刚刚解释过了。所以,英语绝对是他们自己的事。能准备就提前准备。不要为了它而临时抱佛脚(甚至在德勤集团面试的时候,一个团队成员居然在案例结束后对hr说:你看,那么多留学生英语好,我们英语不好,只是因为。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说这个。英语和专业知识都是自己的能力。首先,公司不会因为你英语能力低而降低对英语的要求。其次,公司不可能只看英文。所以,记住:能力是自己的。你想拥有,你就会努力去得到,而不是因为别人拥有而你没有。)小组讨论不要咄咄逼人。但是在辩论中,你可以强一点,因为你要捍卫你的观点;另外就是要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证明是非,在辩论中被重申,你自己也会更自信。
经理面试大概20分钟,我就不赘述了。问题也差不多,重点还是在细节准备上。
Par:英语70%,汉语30%。用英语做自我介绍,用英语描述自己的优缺点,也很经典。你可以在网上搜索经典答案。但是,我更喜欢坦诚相待。说缺点的时候委婉一点就行了。此外,他们还被问及是否考虑过进入公司后将面临的挑战。我回答了三个问题:专业知识提升、代沟(我是80后)、角色转变。
时长20分钟。
德勤群殴(10人)+平价脸。
群体案例
学习,十个人讨论一个案例,然后是演示,然后是hr的问题。这种讨论往往对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不利,因为这些学生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每个人在最后陈述中几乎有一分钟的时间。因为他们不善于在很多人面前解释自己的想法,整个面试显得不合群,缺乏说话和说话的能力。其实这是一次面试。就算怕丢人,在这些人面前也会丢人。你害怕什么?敢说这么多队友在你后面。另外,我感觉善于灵活补救,顾全大局的人,在陈述时更容易被重视。在这次10人分析一个案例的采访中,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抓住大家忽略的细节:人很多,大家共同的想法非常一致。那么,就看谁能快速阐述观点,谁能提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重要观点。经理一直坐在旁边看着,不提供任何帮助,但可能会问问题。
Par face:这是我采访生涯中一次很美好的经历。女的不相上下,很有能力,是我很佩服的那种强人!赞一个。这次就是俗称的压面,各种问题铺天盖地,对手出拳速度太快。一旦话语出现漏洞,那么这个par肯定会自讨苦吃。现实中很多同学害怕这种面试,觉得自己会死。不过我更喜欢这种,不仅仅是因为刺激,还因为你的反应能力可以体现出来,你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很考验。结束后,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表现,自然知道自己在紧急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因为审核工作也是接触类似的客户。另外,我个人觉得这样的par一般都比较直爽真诚,她也会挑毛病,但是这样的话,你会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会很庆幸这样的par给你指出来了。我觉得我在工作中能有这样直接严格的par,我很难不进步。所以,不要害怕,把它当成一次经历,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和女强人说话的机会!
安永集团会议+经理一对一,时间最长;不接受票面邀请
小组面:3人一组,案例+演示+挑战,中英文根据经理喜好。然后就是辩论,语言还是按照管理者的喜好。这场争论可能围绕着一些办公代码展开。其实之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10小时的航班,早上7点多就到了首都机场,8点就开始面试,以至于后来回答很简单的问题都很迷茫。当然,我也懈怠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往返悉尼和北京三次,中间还经历了期末考试,根本没有心思准备。回来的飞机上只是扫了一眼安永的介绍。经理以为没希望了,打得很差,没想到,经理给了我机会。但是我没有接受邀请,因为期间已经签了offer。正因为如此,各位朋友,对不起,我不知道安永的票面程序。
再来说说“模型”
其实我在面试之前从来不知道所谓的模型,但是看了经历过的人的经验,所以坐飞机的时候故意看了一些,无非是“波特五力”,PEST,SWOT,还有一些关于企业成长阶段的模型(我的记忆力在衰退,根本记不住名字)。但是,其实你会发现,如果你根本做不到,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东西,时间紧,可能用不上;另外,也不一定能帮到你,因为这么多人分析一个案例,你很难控制节奏,所以很难搭建这个模型的框架。你不能在那里炫耀你知道多少,是吗?注意团队
所以我的建议:为了安心(说白了),可以适当准备几个。(注:如果案例分析是纯个人进行的,建议准备时考虑一些。)
第四,总结
其实我个人一直觉得,只要努力和运气,谁都可以进前四。只是客观上录取的人数有限,最后也只是一点点成绩和运气。其实你也看到了,我上面写的很平淡,几乎是流水账,没有太多技巧之类的东西。因为我个人认为技能也是给有材料的人用的。无论什么惊喜,最后都要有个结局。另外,技能太多会让你庸俗刻板,容易限制你的发挥。所以:看了我写的东西(虽然有点乱),可能没有所谓的秘技之类的,但是希望你能认识到,首先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也不要过分强调结果。这种事情不能强求;其次,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过程——我很享受面试的过程,真诚地把它当成一次经历,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就像上一点提到的:首先,你得花时间准备,这可能会耽误你的娱乐活动,甚至占用一些宝贵的复习时间;其次,很有可能这次经历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因为等待一个结果而错失其他机会。成本不能说小,但是和你学到的东西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这不算什么!!!)
五、温馨提示
大陆学生和留学生,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不要互相害怕,更不要在分组见面时问面试官:他的英语比我好,因为他是留学生,或者他的分析比我深,因为他是专业学生(两种情况我都遇到过,面试官都很尴尬;而另一些人却笑了,因为这种人明显给了自己一拳。
(专业和非专业学生)其实在进入面试阶段之前,我一直担心自己的专业水平会比国内学生低很多(这是事实,我承认,包括面试阶段,我都会坦白的告诉经理或者合伙人,我缺乏专业知识),一方面我没有本科背景,另一方面澳洲学生应该知道自己学了什么,12课程,一年半。
好吧,我可以给你一个个人看法:从招聘人员的构成来看,专业不是最大的问题。有本科英语专业的,也有国内没接触过业务,在国外读会计硕士的。其实都差不多——专业性不强;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意味着面试的专业性会因人而异。比如我面试的时候,经理和合伙人都说,既然没上过审计课,就不要求专业知识了。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国内会计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其他专业的面试官准备一般问题一定要诚实认真。比如经理可能不会问英语专业的审计报告的分类或者归类,但是一定要看你是怎么懂审计的,你是怎么懂审计的。
面试时遇到的几个战友(大陆学生和留学生)也会说很担心自己的英语,甚至有人会酸:你们留学生占了便宜,案例分析和面试都是英语。其实外国学生并不都擅长英语,大陆学生英语也很突出。我只能说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怪他们有没有留学。另外可以准备英语面试。我建议几个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商务谈判的英语书,并掌握其中一些开场白或陈述相关的语句。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应付。另外,我自己准备了一些面试问题的答案,也尝试总结了一个英语的。其实在准备阶段,只要英文资料和中文资料同时准备,英文面试应该不是障碍。还有,只要看看英文版的公司网站,就会受益匪浅。
其实不管是大陆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只要努力,各有所长。留学生可能,注意一下,英语很突出,但可能缺乏专业素养。大陆学生可能英语欠缺,但专业素养可能会有所补充。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固步自封,踏踏实实的准备,剩下的就是运气了。还有,注意保存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