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北京落户更难?

北京一直是“北逃南”话题中的主角。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学毕业生在北京落户将更加困难。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7引进非京籍毕业生工作部署会上,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桂生表示,北京将坚持“两严一扶”的原则引进毕业生,即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落户指标封顶。

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一直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来引进外国毕业生。2014、2015、2016三年期间,每年的引进名额控制在10000人以内。今年的“总量封顶”更加严格,意味着654.38+0万以内的引进名额将继续减少。

多少钱?

北京户籍指数大幅下降的趋势始于2015。

2014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014)进京指标与上年持平,不会超过1000,但以后会逐步收紧。2015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减高校毕业生在京落户计划指标,中央单位在2014的基础上调减17%的指标,毕业生在京落户条件比以前更加严格。

同年7月,时任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的张祖德明确表示,近年来,北京逐年降低非京籍毕业生留京计划指标。随后,他公开证实,2015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减不增”。

目前,虽然2017年北京市名额“缩减”的具体幅度尚未公布,但从最近三年的情况可以看出,今年进京的外地生可能不会超过9000人。

为什么提出“总量封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记者,“总量封顶”是基于两个“刚性指标”。第一,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必须控制在2300万以内;第二,到2020年,京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减少15%。

今年3月,北京公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正式设定了2300万的人口上限:即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2020年后,人口将长期控制在2300万左右。

“这两个刚性指标形成了倒逼机制。”汪玉凯说,以这两个硬性指标为目标,调控、分散、合理布局北京人口。在“总量封顶”的设计下,未来北京的人才选拔将更加严格和有针对性,即以行业选人。

怎么减?

除了“总量封顶”的要求,部署会上还有两个重要信息,分别是“严格控制城六区引进规模”和“严格控制北京市禁入行业毕业生引进”。

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对引进非京籍毕业生的严控将从地区和行业两方面入手。

区域上,要严格控制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6个主城区的引进。从行业来看,“以业选人”将开展引进外地毕业生工作,严控禁止行业毕业生引进。

根据《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食品制造、纺织服装、汽车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均禁止新建和扩建。换句话说,这些行业都是严格控制留学生落户的行业。

北京控制外地学生在京落户指标,与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总量的步伐是一致的,但人口控制与引进人才并不矛盾。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未来北京将根据人口调控方向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更加精准地引进人才,特别是符合首都建设“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人才。

汪玉凯还认为,新政策将影响北京的人才结构。北京将按照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定位,严格选拔优秀人才。“未来不符合首都功能的(工业)落户指标会减少,然后会增加高科技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指标。”

事实上,近年来,北京以“落户”吸引人才的标准在不断变化。2015张祖德曾表示,北京每年引进人才时,都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引进目录。比如前几年服务业、IT、工程技术人才都算紧缺,后来也退出了紧缺。

未来,何去何从?

在汪玉凯看来,“总量封顶”会对相对低端、不属于北京四大中心领域的专业人才产生影响,这类人才可能会离开北京。

不过,汪玉凯也指出,高端人才的流动性也比较大。数据显示,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留在北京的比例逐年下降。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留在北京的比率已经低于50%,而去东部其他城市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与城六区严控趋势不同,近年来,北京不断释放将进京指标向城市副中心通州倾斜的政策信号。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通州区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北京市列出了2017年度乡村教师特岗计划345个指标,其中通州区将获得50个指标。

根据规划,到2030年,副中心通州常住人口控制目标在654.38+0.3万以内,其中就业人口60-80万;通过市级党政机关和市级行政单位的转移提升,通州有望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人的疏解。有专家表示,未来北京的优惠政策如指标向通州倾斜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关于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汪玉凯表示,积分落户制度有望在今年推出。“但是积分结算系统会非常严格。它必须服务于“总量封顶”的目标,与“总量封顶”形成倒逼机制,从而进一步修正积分落户制度本身。也可能会有相关的规定,让积分落户制度的规则更好地服务于北京作为四个中心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