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城是三国中的城名吗?

目前,河北省冀州市

冀州

冀州

冀州是九州之首。

& lt& lt史燚。黄帝纪> & gt“自神农以来,有九州、株洲、颍州、神州等。,而自黄帝起,德不在远,而在神州之内,分九州,黄帝之令,地分九州十二国。”神农和以前与神州平起平坐的州是神州、颍州、戎州、贺州、冀州。& lt《山海经> 》;总的来说,九州论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的祖先长期分布在世界各地,以北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和美洲为最多。从考古发现来看,细石核的年龄在华北最早,西伯利亚、日本、北美西部细石核的绝对年龄依次递减,是华北地区人的迁徙路线。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国的先民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这在文物中有所体现。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但大多数人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也不应该假装不可信。即使没有直接管理九州,太昊、神农时期华夏先民移居国外也是事实,足迹达到了世界很多地方。

& lt& lt历史记录。<孟子和荀卿列传>;:“中国名山大川列第一.....海外的人看不到它们......谁认为儒家的所谓中国是世界上相隔八十一的。中国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自有九州,于阶九州也。中国如赤县神州,却叫九州……”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是天下,这是不正确的。仅限中国& lt《山海经> 》;& gt,& lt& ltHaineijing > & gt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范围,& gt,& lt& lt《大荒野》> >远至海外。& gt所列九州相当于大九州,其他地方说九州是池县神州。

& lt& lt龚宇> & gt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禹州、凉州、永州。& gt没有青州、凉州、幽州、锦州。< & lt《李周下关雎方氏》;& gt没有徐州、凉州,只有幽州、并州。这种差异可能与“十二州”合并有关。后人的历史和地方作品大多& gt九州为准。

古代因为陆路过黄河,这个辖区属于河北和兖州。饶、昌、武城、武洛都是中国的主要封地。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期是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巨鹿县。汉朝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广川州、新都州、安平州。其所辖的大部分县市都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三国时期,冀州是魏的疆域,冀州由迁至新都,分属安平、博陵、渤海。晋朝仍属冀州管辖。公元596年隋朝,冀州在南,深州在北。唐朝属于河北路。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官州府迁至县城(今泾县),公元1265年改称荆州。此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先后归中书省、史静省、直隶省管辖,版图仍被河北、深州、京州瓜分。

冀州今天是河北省衡水地区的冀州市(我的家乡)。

冀州市概况:

冀州市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8公里,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邻枣强县(衡水),南接南宫市、新河县(邢台),西接宁晋县(邢台)、辛集市。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全境东南西北略高,东北较低,海拔21.5至26.5米。地势比较平坦,土质适中,土层较深。市北郊有一处罕见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地处北半球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同期寒冷干旱,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1℃,年平均降水量510.3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71.2小时,平均无霜期65438+。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冀州是古黄河、漳河、滹沱河冲积而成的低洼平原。地势平坦,土质适中。砂壤土和轻壤土占土壤总种数的85.3%,是粮棉生长发育的理想土壤,中壤土占土壤总种数的14.7%,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耕地面积大,土壤种类多,有利于多种经营的发展。地势平坦,有利于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部分土壤土壤结构差,母质含盐量高。

行政区划

冀州市辖7镇4乡:冀州镇、魏屯镇、官道镇、南五村镇、周村镇、码头镇、王喜镇、门庄乡、徐家庄乡、北张槐乡、小寨乡。

【气候】冀州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寒旱同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水资源】西部受太行山影响,冀州市大陆性气候明显,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境内地上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外宾水和金诗运河水组成。地表水主要在7月底和8月初产生。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23000立方米,分布均衡。地下水从上到下分为三种:浅层水、咸水和深层淡水。冀州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可利用水资源量分别为5243万立方米和700万立方米,共计5943万立方米。水资源相对匮乏,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点在于: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拦截洪水和分流客水;大规模的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后,缺水问题可以彻底解决。

【地热资源】冀州市有四个地形异常区,都与断裂构造和基岩形态密切相关,且多分布在凸起上。1.徐庄和地里王地区适合在松散盖层中使用中低温热水。2.从观复到衡水北沼,低温水可从松散盖层中获得,高温热水可从基岩中获得,盐度低,水量大,水头高。3.在西王庄、门庄一带,松散盖层可获得中低温热水。4.枣强李瓦窑至张秀屯,松散盖层中可获得中低温热水,基岩中可获得中高温热水。

冀州城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冀州。据《尚书·龚宇》记载,大禹治水后,定中国为“九州”,嵇为“九州之首”。汉高帝第六年(公元前201年)始于新都郡、新都郡,隶冀州。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冀州迁至新都,安平县也管新都,新都成为州、郡、县三级辖区,冀州开始与今天的冀州城相连。明朝洪武二年(1369),放弃新都郡,冀州直接归冀州管辖,是真正的政府。民国二年(1913),冀州改为蓟县。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县改为冀南五特区。1946年2月,正式定名为“蓟县人民政府”。1993年9月22日,蓟县撤县建城,定名为冀州城。

冀州的历史沿革

冀州历史悠久,其历史变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史料为依据,简要介绍了古代冀州、新都冀州、直隶冀州、现代冀州四个时期冀州的历史沿革,为了解冀州的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一、古冀州

九州俗语有不同的叫法。在《龚宇》、《尔雅》、《周立》等许多古籍中,有夏制、殷制、周制三种说法:

1.《尚书·龚宇》中记载的九州是:冀、虞、雍、阳、燕、徐、梁、青、荆;

第二,《尔雅·迪什》中的九州是指冀、虞、雍、阳、燕、徐、尤、郢、荆。与《商公》中的说法相比,有更多的幽州和颍州,而没有青州和凉州。

第三,《李周志方》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阳、燕、尤、连、青、荆。与《尚书·龚宇》中的说法相比,有更多的幽州和并州,而没有徐州和凉州。此外,《尚书·要典》中还有十二州的记载,说虞舜曾由虞画九州,再画尤、贺、郢三州,组成十二州。无论哪种说法,冀州都在其中,而且排名第一,可见冀州在古代的影响力。

夏商周时期的九州影响深远,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结。据说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世纪)和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都遵循古九州的划分。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北戎狄越过河北,现在的冀州市曾是白蒂的县属国。公元前489年,先虞被金灭。现在的冀州城就是晋国的东阳地区。战国时期,公元前295年,冀州市的疆域改属赵。

先秦时期,周只是传说中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周始于汉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定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在冀州市属于巨鹿县。

二、冀州首府

西汉至宋代,冀州多位于新都(今冀州市老城),故这一阶段称为“新都冀州”。

西汉初实行县(乡)郡两级制。后来改为州、县(乡)、郡三级制。

高帝六年(公元201年),设新都县(地区级),治所新都,即现在的冀州市老城区。新都县由新都县和其他县组成。其中现在冀州市有四个县,分别是:新都县(今冀州老城)、浮柳县(今小寨乡浮柳城一带)、长城县(今码头李镇南古城村一带)、泌阳县(今安兴村一带)。新都县和新都县都位于冀州市老城区。

高侯六年(前182),刘邦长女(鹿苑公主之子)之孙张仪被任命为新都侯,新都县改为新都国,仍在新都(今冀州市老城),所辖区域不变。冀州市仍有四郡,即新都郡(今冀州市老城)、浮柳郡(今冀州市浮柳城)、泌阳郡(今冀州市安兴地区)、长城郡(今冀州南古城)。

公元前155年,韩晶立其八子彭祖为广川王,并定都广川。广川的辖区、所辖地区和冀州市现设的四县没有变化。

武帝五年(公元前106年)建立州,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将全国分为冀州等州(相当于今天的省一级,又称刺史部。当时的冀州作为监察机构,巡行全国,冀州有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广川、赵、广平、河间、中山、镇定六国(郡、国属地区一级)。广川国治位于新都(今冀州老城),辖新都、泌阳、浮柳、长城、夏波、陶金、关津、东乡、大理、高第、坪地、武义、广川、南宫、东昌、西凉十七县。冀州市仍有四郡,即新都郡(今冀州市老城)、浮柳郡(今冀州市浮柳城)、泌阳郡(今冀州市安兴地区)、长城郡(今冀州南古城)。

赵建二年(公元前37年),广川改名为新都。新都郡仍属冀州,新都郡所辖区域与原广川州相比没有变化,冀州市所设四县也没有变化。新都郡、新都县仍在新都(今冀州市老城)。

新朝的行政区划与西汉相同,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年,新都国改名为新博,新都县改名为新博亭,归新都(今冀州老城)管辖。新博仍属冀州,冀州市有四郡,分别是:浮柳郡(今冀州市浮柳城)、长城郡(今冀州市南古城)、乐心郡(今冀州市安兴)、新博亭(今冀州市老城)。

东汉实行州、县(乡)、郡三级制。东汉初,州还没有固定的地方,直到东汉后期,州的地方才开始固定。

建武元年(2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州(相当于今天的省一级,东汉初期没有固定的地方)。冀州有新都、常山、中山、河间、清河、赵、巨鹿、渤海、魏九县(国)。新都县(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领导十三个县:新都、府城、富柳、南宫、靖、武义、官津、唐阳、武绥、夏波、饶阳、安平、深泽。新都郡和新都郡都在新都(今冀州老城)。目前冀州市下辖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区)、浮柳县(今冀州市浮柳区)、泌阳县(今冀州市安兴区)三县。

永平15 (72年),明帝封六子刘当为乐城王,改信仰杜军为乐城国。乐成国仍属冀州,治所仍为新都(今冀州市老城)。冀州市辖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区)、浮柳县(今冀州市浮柳区)、泌阳县(今冀州市安兴区)三县。

安元年(122),安帝立张之孙为安平王,改乐城为安平。安平州仍属冀州,安平州位于新都(今冀州市老城)。冀州市现辖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浮柳县(今冀州市浮柳市)、阜城县(今冀州南古城)三县,将原泌阳县合并为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延光年间,国政开始安定,冀州所辖区域不变,在高邑(今河北省柏乡县)。

钟平元年(184),安帝改安平州为安平县。安平县仍属冀州,安平县仍在新都(今冀州市老城),现在冀州市有三县,分别是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浮柳县(今冀州市浮柳市)、府城县(今冀州市南古城)。钟平时期,冀州迁至叶(今河北临漳县叶镇),冀州属曹魏,魏实行州、县(国)、郡三级制。

黄初二年(221),魏国分冀州等州(相当于今天的省一级)。曹丕将冀州治所由曹真移至新都(今冀州市旧城区),冀州辖安平、赵、巨鹿、平原、渤海、彰武、河间、莱文、博陵、清河、中山、常山。安平县由新都等县组成,安平县位于新都(今冀州市老城)。现在冀州市有三个县,分别是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浮柳县(今冀州市浮柳市)、阜城县(今冀州南古城)。新都成为州、县、县三级行政中心。从此,冀州的名称与今天冀州城的疆域关系更加密切。

晋武帝太史元年(265年),全国分为冀州等州(相当于今天的省级),实行州、县(国)、郡三级制,安平县改为安平州。冀州下辖包括安平在内的县、国(地区级),冀州设在新都(今冀州老城)。安平辖新都、夏波、广宗、井陉、官津、武义、武绥、浮柳八县,安平县设在新都(今冀州市老城)。冀州市有两个县,分别是新都县(今冀州市老城区)和浮柳县(今冀州市浮柳市)。

太康五年(284),安平改为长乐。长乐仍由新都(今冀州市老城)管辖,其辖区和冀州市设置的两县没有变化。

晋惠帝以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狄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冀州先后归属于后赵、、前秦、后燕。随着国家的变化,冀州的行政管理也经常发生变化。后赵时期,自信冀州迁至叶(今河北临漳县叶榛),前燕鲜卑族慕容浚在先秦时期将冀州支索迁至叶,后又将冀州支索迁至新都,由后燕慕容垂继承。

南北朝时期的冀州,分属北魏、北齐、北周,三代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北魏(396年)全国分为冀州等州(相当于现在的省一级)。冀州辖昌乐、武义、渤海三县,冀州治新都(今冀州老城)。昌乐县(相当于今天的地区级)辖新都、浮柳、唐洋、枣强、卢梭、广川、南宫、夏波八县,昌乐县就设在新都(今冀州老城)。现在冀州市只有一个县,新都县,辖冀州老城区。信件由州、郡、县三级管理。北齐、北周时期,州、郡、县的划分没有变化。

隋朝前两年实行州、县、郡三级。文帝三年(583年),取消县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全国分为冀州和其他州(地区级),冀州下辖新都、唐阳、衡水、枣强、武义、南宫、武强、潞城、夏波、阜城、宾强十二县。冀州府位于新都(今冀州老城),现在冀州市只有一个新都县。开皇六年,建都郡,设昌乐郡(今冀州市老城)。开十六年,昌乐县划归泽成县(今冀州市富刘城)。杨迪大业三年(607),改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新都县。辖区未改,县治新都(今冀州市老城)。同时,新都县和泽城县合并为昌乐县。

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天下分十省(如河北道),河北道辖冀州等州。冀州(曾改称潍州或新都县)辖新都、唐阳、南宫、枣强、武义、衡水、阜城、武强九县(后改称六县),州辖新都(今冀州老城)。冀州市(今冀州市老城区)只有一个县。

唐高宗隆硕二年(662年),冀州改潍州,国政仍在新都(今冀州市老城)。咸亨三年(672),改称冀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为新都县。唐肃宗甘源元年(758),巴郡恢复为冀州,郡由九改为六,即新都、南宫、唐阳、枣强、武义、衡水。天佑二年(905),新都县改为杜尧县。

五代(梁、唐、晋、汉、周)都实行道、周、郡三级制。辖区分为河北路等路(省级),河北路辖冀州等县,冀州(地区级)辖新都等县,冀州辖新都(今冀州老城)。冀州市(今冀州市老城区)只有一个县。五代时期,冀州战乱频仍。“梁冰夺了冀州,李克用救了它。契丹进攻冀州,但周冰拒绝了。自唐末之乱,其实英雄已起,兵荒马乱数年。”

宋朝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天下分河北东路(省级)等十五路,河北东路下辖冀州等州(地区级),冀州下辖新都、南宫、枣强、武义、衡水、府城等七县,冀州设在新都(今冀州老城)。目前冀州市只有一个县。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冀州归晋国。金太宗第七年(1129),仍设冀州(地区级,又称安吴军)。冀州府仍在新都(今冀州市老城)。冀州属河间府(省级与地区级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划归河北东路(省级)。真祐元年(1213),蒙古兵攻陷冀州。

三、直隶冀州

元明清时期,冀州作为伴随京都的“京师内巨州”,一直由鲁(元)、傅(明)、布政司(清)直接管辖,故称直隶冀州。

元朝实行路、州、州、县四级制,将全国分为镇丁路(省级)等路,冀州(地区级)直属镇丁路(跨地级),隶属燕南河北路(省级)。冀州位于新都(今冀州老城),冀州有新都、南宫、新河、枣强、武义五县。目前冀州只有一个县。

明朝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全国分为正定府和其他府(省级),冀州(地区级)属于真定府。冀州下辖枣强、武义、南宫、新河四县(洪武二年,即1369年,新都县废,冀州直辖),治所在冀州(今冀州老城),今冀州市直属冀州。

清朝实行府州县三级制。雍正二年(1724),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于朝延布行政署管辖。冀州下辖南宫、新河、枣强、武义、衡水等五县。州辖新都(今冀州老城),今冀州城直属冀州。

第四,近代冀州

民国三年(1914),撤销直隶州冀州,设立蓟县,隶属直隶济南道(地区级)。第二年更名为大明路(地区级)。民国十七年(1928),蓟县属河北省管辖。民国25年(1936)属南宫行政区,民国26年(1937)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15年4月,冀南军政委员会成立,蓟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二月九日,日军占领蓟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蓟县政府自行灭亡。

1941 08月15日,蓟县隶属于中国* * *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十四区。1942年“四·二九”后,隶属冀南六师领导。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冀县改为冀南五特区。1946年2月,边境地区和十字村被划分为其原来的部分,旧县行政恢复。冀南行署正式定名为“蓟县人民政府”,由五个专门机构领导。

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蓟县隶属华北冀南五专区。1949,1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蓟县划归河北省衡水地区。10月7日1952,165438+,蓟县改为石家庄特区,2月20日1958,65438+,蓟县撤销,并入衡水县(也属石家庄特区)。1961年7月9日,衡水县分家,蓟县、枣强县分家,组成蓟县。1962 65438+10月1蓟县分析蓟县是蓟县和枣强县,蓟县还是原来的建制。同年6月27日,衡水地区复位,蓟县仍属衡水地区。1970,衡水地区改为衡水地区,蓟县仍属之。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蓟县撤县设市(县级市)。1996 7月10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冀州市仍属衡水市。

冀州历史名人

在冀州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包括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武林高手等。这些人都从不同方面为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冀州民族的一些杰出人物概括如下:

一、帝国官员

邳彤1

刘秀到洛阳后,拜邳彤为太守,后被任命为左曹的助手,侍奉皇帝。汉武帝刘庄即位后,在南宫云台为28位开国功臣画像,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邳彤就是这二十八将之一。

据史书记载,平定王朗后,邳彤做了曲阳县令。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洁,精通药理医术,重视医药事业,为当地百姓所称道。相传邳彤医术精湛,经常假扮成串乡医给人治病,疗效颇佳,被称为“神医”。邳彤死后葬于周琦南关(今安国县),陵园内建有“王丕庙”作为纪念场所。宋朝时,周琦人尊称邳彤为“药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周琦建立了“药王庙”。清代体人馆大学士柳永为“王耀庙”题碑。

2.冯后记与洪峰

冯八(?-431),字文琪,东晋十六国北燕郭俊、昌乐县新都(今冀州市冀州镇月亮村)人。祖父冯和在西晋永嘉之乱时,为躲避战乱,迁居上党(今陕西省长子县)。父亲冯安是西燕将军。西燕战败后,冯安嘉迁居龙(今辽宁省朝阳市),成为鲜卑汉人。

冯八少年时野心勃勃,无拘无束。后来的燕慕容宝是当时的中卫将军。慕容Xi即位后,封巴为中卫都督。慕容Xi昏庸暴虐,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冯巴想出了杀死慕容的办法,让慕容宝的干儿子高云为主,而冯巴则被任命为北大将军石忠、开福、武义公。公元409年,燕王高云被部下杀死,冯巴平定了事端,被人民推举为王。年号“太平”,国仍称燕(史称北燕)。

冯巴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发展生产。“除苛政,惩贪(邱,意为贿赂)”,他要求各级官员仁政利民,严惩贪官,做到“上下敬畏,请清廉。”“省税,教农桑”,他省徭役,省赋税,仔细打听选官时鼓励农民的策略。“劝农教桑”蔚然成风,农业发展迅速。他重视伦理道德,奖励孝道,到处建国子监教育百姓。冯巴执政22年,社会相对稳定,生产有所发展。

公元431年,冯巴病重,诸子及其兄弟争权夺王,自相残杀,惊恐而死。

洪峰,字,封霸之弟,是北燕国君。冯巴当政时,洪峰被封为中山公。冯巴死后,洪峰杀了冯巴的儿子冯异,自立为北燕君主,年号“泰兴”,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兵临北燕城下,被迫逃往朝鲜(今朝鲜)。两年后,他被韩国国王杀死。

3.冯皇后

冯太后(441-490),昌乐县新都(今冀州市冀州镇月亮村)人,北燕国君洪峰的孙女,是一位杰出的女改革家。他的祖父冯逃到朝鲜后,他的父亲和叔父投降了魏。郎峰在北魏关至秦、雍(今陕西)年间遇刺身亡,被封为西郡公。之后,他被定罪并被杀害。冯被送到皇宫,由他的姑姑(北魏君主左)抚养。她从小就聪明好学。在姑姑的教育下,她不仅文笔娴熟,而且学识渊博。

公元452年,拓跋扈入登极,11岁的冯被选为贵族,公元456年被立为皇后。公元465年,26岁的文成帝去世,拓跋宏即位(李福寿)。冯被尊为皇太后。当时的献文帝才12岁,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宰相易混专权,阴谋推翻皇帝的官职。冯太后和汉族大臣制定了一个秘密计划,突然杀死了伊混,然后去法院。公元467年,太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不再听政府的话,而是抚养他的孙子。14岁的献文帝在位。公元471年,18岁的皇帝拓跋宏把皇位让给了4岁的太子拓跋宏(孝文帝),冯被封为皇太后。拓跋宏做了太上皇,但仍参与国事。公元476年,太巴托弘突然驾崩,史书记载:“宪祖(即弘皇帝)突然崩,相传是太后所为。”冯第二次开始听政,直到公元490年去世。

冯太后再次来到朝鲜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如:主张中国化,建孔庙,鼓吹儒学;创办学校,发展教育;鲜卑人禁止同姓通婚;改掉鲜卑人相信巫术的习惯;实行均田制,把战争荒废的土地分给辛勤劳作的丁壮,收税利国;建立户籍制度和工资制度。经过冯太后主持的一系列改革,北魏摆脱了混乱的局面,压制了权贵的掠夺行为,国家日益稳定。北魏从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渐过渡到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为孝文帝执政后更大规模地推行汉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太后执法严格,两个王子因受贿和枉法被起诉。许多王公大臣为他们说情。根据朝鲜的规定,冯太后剥夺了他们的骑士身份,并把他们终身监禁。冯太后过着简朴的生活,穿着素绸,摆着一张只有一尺见方的桌子,吃饭的次数也比其他皇帝和皇后少得多。她生前还写了遗嘱,规定墓室长三十步,墓室宽十尺,用普通棺材代替祭品。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享年49岁,被封为“文明皇太后”。冯太后为北魏的封建化和汉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冯·

冯(?-495),字金昌,生于长乐新都(今冀州市月亮村),冯太后之弟,随父郎峰投降北魏,被定罪杀害。在被杀后,冯被他的母亲带走,逃到抚养他,并学会了一身好武艺。后来去长安学习《孝经》《论语》《阴阳兵法》。

冯太后入宫后,人们拜访了冯,把他带到宫里,封他为状元将军,并授予他“肥如侯”的称号。后来做了定州刺史,成了“昌黎王”。孝文帝当皇帝时,任洛州刺史,兼中学教师。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孝文帝,其中两个叫皇后(废皇后和尤皇后),一个叫左。冯长子娶孝文帝之妹长乐公主为妻,拜校尉、副将郑、南屏王。

泰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冯病逝,追赠傅、太尉、冀州,孝文帝为其立墓志铭以表哀悼。

5.尚意

尚义,明代冀州(今冀州市)人,以老实著称“布衣令”。尚义永乐三年考中陪审员,任延安县令。当时延安县土地贫瘠,人民贫困。尚义在任期间,带领全县人民开垦荒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