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这份报告。

东方微斑被封杀始末

-

中国高技术产业导报。

编者按被称为“实现世界反病毒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的原始创新成果”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研发成功一年多,产品至今未上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延误市场机会上亿元。企业是管理不善还是恶意阻挠?

有关部门多次到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有原因还是别的?

原始创新被困一年,核心机密交给竞争对手。这些损失应该由谁来“买单”?

产品无法上市,公司面临资金困难。面对有收购意向的国外企业,微点的掌门人刘旭将如何在企业家精神、对国情的热爱和难以为继的企业之间做出选择?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8月28日,本报记者走近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本报记者石秋实报道

“我开发的主动防御产品早在去年8月份就应该上市了,但是被无理阻挠,至今无法上市和广泛使用。我个人和一起做生意的人更是一蹶不振。”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旭显得很无奈。

刘旭,原国家863反病毒专家,瑞星软件的设计者和发明者,2005年6月5438+10月创办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携新产品——微点主动防御软件重出江湖。

这一被相关专家称为反病毒产品领域“一场伟大革命”的原始创新,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然而,欢呼声过后,噩梦渐渐逼近,刘旭和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迎来了命运多舛的命运。

“现在,公司无辜遭受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产品也面临早逝。”刘旭难过地说,如果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不能上市,公司就支撑不下去了。

国家86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原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原副组长陈将此事件描述为“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濒临夭折”。

主动防御技术问世

2005年8月6日,科技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突破计算机杀毒技术——世界首个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微点主动防御技术》的报道。

刘旭说,这篇报道是关于微点公司开发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该软件已申请六项国家专利。

在东方微点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相关部门对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产品做出的两份鉴定。

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计算机专家于2005年7月15日对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核心技术进行了检查。结论是该软件采用行为识别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计算机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攻击的主动防御,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产品或系统被动防御、识别未知攻击能力弱的缺陷,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

同时,刘旭向记者展示了盖有公章的国内权威技术机构的检测证书。权威机构经过一系列攻防测试,认为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研发成功对提高我国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相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

刘旭介绍,微技术人员已经测试了20多万个应用,上万种不同的病毒,这说明微主动防御软件不仅对很多应用有很好的兼容性,而且对新病毒的捕获能力非常强,误报率极低,基本不影响其他应用的正常运行。

命运的巨大变化

“在该产品计划于2005年8月上市之前,一切都‘巧合’地发生了。”刘旭回忆说,“所以产品到现在都不能上市”。

2005年5月,《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刘旭的“积极防御”理论后,结果出乎刘的意料。“这不仅引起了病毒产品市场竞争对手的注意,还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刘旭说。

据刘旭介绍,2005年6月24日,16,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所有从事计算机病毒相关产品生产、研发、存储等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6月24日16: 30前到我部办理审批备案手续。

2005年6月21日,刘旭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提出申请,厄运才刚刚开始。时至今日,一年多过去了,微点公司的备案不仅没有通过,“而且还继续被干扰,令人费解。”刘旭愤慨地说。

刘旭回忆,2005年7月5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微点公司,说收到了备案申请,想进行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

“我在反病毒行业干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刘旭说,他从1991到现在在一家杀毒公司工作,所经历的就是先备案再申请销售许可证。这种备案性质属于通知(通报)性质,不属于审批性质。一般申请当天或者晚一两天就会批下来。“但就是这种备案申请,是告知而不是审批,微公司至今没有审批。”

“另一方面,我是中国所有反病毒企业中唯一的国家863反病毒专家。我是从1988开始反病毒研究的。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都没有资格,那什么样的公司能有资格?”刘旭有些生气了。

“2005年7月5日,对于微点公司的人来说,意味着过去平静的日子结束了,公司开始摇摇欲坠。”微点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核心数据泄漏

刘旭说:“慢慢地,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此后,从2005年7月开始,有关部门多次到微点公司,从R&D部和财务部查封了几十台电脑。”刘旭说。

“按照国家规定,行政拘留不能超过15天。但包括去年7月‘行政查封’在内的6台电脑至今未归还。”刘旭说。

刘旭强调,“更令人不解的是,拥有微点主动防御软件方案设计、源程序等核心机密的电脑,被送给了一个竞争对手——某杀毒软件公司”。

“在2005年9月21日有关部门召开的听证会上,我当场表示了我的质疑。第一,被查封的机器没有经过包装,任何人都有可能篡改。第二,为什么把从我们公司查封的机器直接拖到其他杀毒软件公司?里面有我的源程序!”刘旭说。

“有听证会的录像。”刘旭说,“但是没有人回应我的问题。而且听证会已经开了将近一年了,现在还没有结论。”

有关部门建议刘旭回福州。

有关部门给刘旭“指出”了两条路:“一是把公司卖给有实力有背景的公司”;第二,不要在北京成立公司然后搬回来?原籍福建。"

“回福州意味着什么?”刘旭解释说,从高科技领域来说,福州的软件专业人员大多从事应用程序,极少有人涉足底层。如果回福建,很难招到人。

“那天我发脾气了。我问他们:刘旭是不是我有问题,把公司卖了就没事了?!回福建就好了?!"

2005年9月8日,微点公司接到口头通知,半年内不能上网,不能开机。刘旭说,“这对计算机公司来说无异于等死。我们要求举行听证会。”

副总经理田亚奎被拘留。

微点员工告诉记者,他们被频繁传唤,“有时甚至从下午3点一直叫到3点。”根本没办法工作。"

“就在R&D部门无法工作的时候,公司负责后勤保障的副总经理田亚奎被公安部门拘留了。原因是涉嫌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四种病毒W32。Spybot.worm,W32.sobig. @ mm,下载。特洛伊和下载者。指责田亚奎积极传播的特洛伊是不可能积极传播的。”刘旭对此非常生气。

刘旭还表示,自2005年6月21日提交备案申请以来,微点公司多次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备案证明”。有关部门不仅不给,还发函要求天津市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中心不要对微点产品进行检测,导致产品无法获得销售许可证,至今未能上市。

微点的出路在哪里?

现在,身心俱疲的刘旭一边上访、举报、寻求支持,一边向亲友集资,维持团队的生存和公司的运转。

刘旭相信,他的遭遇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但是公司现在怎么样了?”刘旭难过地说:“公司能等到真相大白吗?如果产品和公司死了,这一切谁来负责?”

“亲戚朋友能借的钱我都借了。我价值400多万的房子抵押在银行,贷款1.6万。我只能这样了。我想保留我的R&D团队和我的产品,但我的钱现在只能维持一两个月。”刘旭忧心忡忡。“现在按揭贷款已经花了800多万,借的654.38+00万。”

“产品还是无法上市,资金只有进不去,商机一天天拖延,公司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是刘旭每天都要思考的事情。

时运不济一年多,刘旭依然坚持拒绝将成果卖给国外厂商。他感叹:“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公司资金难以为继,我身心都很尴尬。谁来保护自主创新?”

刘旭简历

1982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87获得中科院数学所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位,毕业至1993在中科院数学所计算机科学室工作。1995被中科院软件所评为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863计划反计算机入侵与反病毒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主要荣誉:

1989,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获北京市优秀软件一等奖;

1993,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获北京市海淀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提名奖1999;

2000年获得“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提名奖;

2002年,被授予北京市第五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从65438到0989,刘旭开始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2000年以前,作为设计者和发明人,其设计开发的瑞星杀毒卡和瑞星杀毒软件产品分别在1993和1999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从事反病毒技术研究超过15年,是国内最早发现并解决CIH病毒的专家。

2005年,刘旭自筹654.38+00万元,将自有抵押贷款投入产品研发,带领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全新技术的主动防御软件,并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他创办的北京东方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